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_九年级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漯河市源汇区大刘镇初级中学 卞泉生

一、教学设计思路

九年级化学的教学过程,是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切实提高课堂的

实效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就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设计中也应以学生所求、所需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研读、质疑、思悟为主体,以教师启发、辨析、点拨为主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能力素质为目标。

二、教材分析

“燃料及其利用”是人教版九年级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共3个课题:燃烧和灭火;燃料和热量;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其中1、3课题是重点,也是难点,并且配有大量的实验来解决重点和难点。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绍燃烧等知识之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并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科学理念。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意通过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还适当的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

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

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

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3、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

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过程和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

科学方法;

2、从化石燃料的元素组成及其变化角度,分析化石燃料燃烧

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3、通过对燃料的选用和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学习,培养比较、

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学习对现象,事实进行分

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认识燃烧的条件;认识灭

火的基本原理;掌握灭火的常用措施;了解常见易

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1

2、以化石燃料的利用为载体,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3、体会化石燃料的宝贵性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树立节

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能源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六、难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七、教学方法:实验、归纳、练习设计相结合。

八、教学过程:

课题1燃烧和灭火

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着重于描述燃烧的概念、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第二部分着重描述爆炸,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引入】在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时,我们知道许多物质可以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

在本节中,我们将学习燃烧、燃烧的条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提问】生活中有许多燃烧现象,你能根据这些现象列举一些使物质燃烧的方法吗?

【回答】用火柴、打火机、烟火、炉火等火源将纸、煤、酒精灯等引燃,用电子

打火点烟、钻木取火等

物质燃烧的共同特征和反应实质。

待征——发光、发热

实质——剧烈的氧化反应

【演示】在烧杯中放入半杯80℃左右的热水,在烧杯上放一块薄铜片,在铜片

的两端分别放一小粒白磷和一小堆红磷,过一会儿后白磷燃烧起来而红

磷不燃烧。

【提问】通过对上述实验进行分析,可燃物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够燃烧?

【演示】在玻璃棒的下端、中部、上部三处各系上一小块白磷,把玻璃棒插到盛

有80℃热水的烧杯里,使下端的白磷浸没在热水中,中部的白磷悬于

水面处,上部的白磷露在烧杯外,结果只有水面处的白磷燃起来了。

【分析】水面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温度都达到了着火点,不同的是水面上的白

磷与空气接触了而水中的没有,这就说明物质必须与氧气接触才能燃

烧;水面上的白磷与烧杯外的白磷同在空气中,而烧杯外的白磷下面没

有热水,其温度未达到着火点,说明物质要燃烧还得使其温度达到着火

点。

燃烧: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一: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要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小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设问】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若缺少一个就不能燃烧。当发生了火灾时,

应如何灭火呢?

【讲解】灭火的原理是由燃烧的条件决定的,即破坏燃烧的条件之一,就可以灭

火。可见,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问题,

2

两者不是相互割裂的。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一: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原理二:将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讨论】1.实验室如何熄灭酒精灯?它应用了什么原理?

2.木头着火时,通常泼水可以熄灭,为什么?

3. 请联系实际,列举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并分别说说它们的灭火的

原理。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引入】大家知道,同是一种物质在不同

条件下,燃烧的现象也不相同。如碳、硫、磷等在氧气中燃烧就要比在

空气中剧烈;在同一条件下,有些物质能平静燃烧,有些物质则急剧燃

烧,甚至会发生爆炸。为什么同是燃烧,但现象会出现如此的差异呢? 燃烧的特殊现象——爆炸

【讲解】通过上述实验我们看到:

1.氧气的含量不同,可燃物燃烧的激烈程度是不同的。

2.由于可燃物与空气充分混合,经点燃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生成的气体受热急剧膨胀即引起爆炸。所以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的一

些车间都写有严禁烟火的警告,就是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

性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会有爆炸的危险。

【引入】外界条件的变化对燃烧的现象也有影响,总的来说就是

【板书】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在一定

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化学科学的发展,增进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某些化学现象可能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复习与引入】:在上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的历史,燃料与我们的生活及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那么,燃烧所用的燃料有哪些呢?

【提问】:你知道的燃料有哪些?

【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回答了很多自己熟悉的燃料,其中有很多就是我们本课要重点学习的化石燃料。

【讲授新课】:

一、化石燃料

教师提问,学生看书回答化石燃料的种类、形成过程、特点(不可再生)

1、煤和石油:

【活动探究】:课本P132

活动形式:小组讨论,分组汇报。部分问题需预先布置学生准备资料,在课堂上交流。活动结束前需对相关问题总结归纳。

2、天然气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甲烷作为一种简单的有机物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

中,但学生却未必注意到它的存在、它在生活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更难与化学联系在一起。因此经过提示,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甲烷的广泛存在,使学生容易收集到相关资料,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3

你知道什么是有机物吗?你能举出有机物的例子吗?

【思考回忆】

通过你收集的资料、了解的信息,你看到的甲烷是什么样的物质。通过阅读教材,查询资料,你知道甲烷有哪些存在形式吗?甲烷的俗名有哪些?

甲烷俗称沼气,是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主要由植物残体分解而成的。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的重要燃料,我国是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

甲烷的性质:

1、物理性质: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2、可燃性:点燃前要先验纯。

【实验7-4】:教师演示后,学生描述现象,归纳填写在书上。

【讨论】:这个实验说明甲烷中含有哪些元素?

【讲述】:在池沼的底部常含有甲烷,所以甲烷也是沼气的主要成分。

【学生阅读】:沼气的综合利用

【讲解过渡】:化石燃料的特点是不可再生,总有一天会用完,这一天还很早,

不用着急,对吗?

【学生活动】:根据书P135的数据计算多少年后石油和天然气将被耗尽?

【教师讲解】: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化石燃料用不了多久就耗完了,你有怎样的对策? 【学生活动】:1、讨论解决能源危机的思路(节约现有能源,开发新能源)

2、讨论提高燃料燃烧利用率的方法。

3、了解海底“可燃冰”

你听说过可以燃烧的冰吗?

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在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能源是那种能源?你身边接触到最为常见的能源是什么样的能源?(化学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最为常见的能源是热能,比如:燃烧放出的热。)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提出问题】:是不是只有燃烧才能产生热量?写出至少四个可燃物燃烧的反应。 点燃 2H2 + O2 === 2H2O 点燃 2CO + O2 === 2CO2 点燃 C + O2 === CO2 点燃 CH4 + 2O2 === CO2 + H2O

【讲述】:可燃物的燃烧是最常见的有热量放出的反应。

【提问】:燃烧是一种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那么,化学反应都是放热的吗?(不一定。)

在化学上,我们把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如:可燃物在氧气中的燃烧、中和反应、金属单质与酸的反应等等;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量放出的反应。?放热反应:化学上有热反应的能量变化? 吸热反应:化学上有热量吸收的反应。?

【讲述】目前,我们使用得最多的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它们都是由古代

动植物遗体埋在地层下,并在地壳中经过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变化而逐渐

形成的。因此,它们被称为化石燃料。这些燃料的蕴藏量是有限的,而

且不可再生。据估计,依照目前的开采速度,地球上的石油还可以供人

4

类开采40 ~ 50年。也就是说,40 ~ 50年后,地球上也就没有石油了,那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因此,充分利用燃料是目前的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

【提问】1.为什么燃料要充分燃烧?(燃料燃烧时如果空气不足就会不充分燃烧。

不完全燃烧:①产生热量少,浪费资源;②产生污染,影响环境,危

害健康。)

2.充分燃烧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可讨论回答。)通常工作上有哪些做法?

(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二是燃料

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在工业上常需要将固体燃料粉碎,或将

液体燃料以雾状喷出,以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从而提高燃烧效

率。)

3.如何充分利用煤及新技术的开发?(①制新型煤粉燃料器;②将煤进

行液化、气化;③水煤气或干馏煤气。)

【实验7-5】 :教师演示,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触摸、感觉。

【学生活动】:记录现象,描述感觉,分析得出结论:不仅燃烧,其它反应也可能放热。

【推测】:是不是有些反应会吸收热量?有例子吗?

【学生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能量变化,举例说明。

【课堂总结】:学完本节你有何收获?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

本课题内容主要分两大点,一是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二是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学生在前两个课题的基础上主要通过探究煤燃料时产生的二氧化硫等形成的酸雨的危害,汽车用燃料的燃烧时产生的尾气的探究,归纳出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造成对空气的污染的主要原因。然后再探究乙醇和氢气的燃烧反应、制取等内容,讨论燃料的选用。最后了解

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物、飘尘、煤尘、放射性物质等。

我国城市的主要污染物有:

A:NH3、CO2、NO 雾 B:CO、N2、Cl2、酸雨

C:SO2、NO2、CO2 可吸入颗粒物 D:HCl、SO2、N2 沙尘暴

来源:煤、石油的燃烧,矿石冶炼,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

【引入】在北京申奥过程中,大家看到各奥委会官员都很看重各申办城市的环境

问题,我国奥申委官员也就北京的环境问题向全世界作出了慎重的承

诺,并提出了“绿色奥运”的口号。看来,“环境问题”,已经作为当

今世界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提了出来。

【提问】请同学们说说在我们周围,环境污染主要分为哪些方面的污染?

【思考并回答】环境污染可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几个方面,其

中大气污染是其中主要问题之一。

一: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1煤的燃烧

煤的燃烧会排放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NO2)、会形成酸雨。

2

5

居室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主要污染物:CO、CO2、SO2、NOx、NH3、醛类(如甲醛)、酚类、烟雾、烟尘、

放射性稀有气体氡、电磁波、螨虫、细菌、病毒等。

(1).来源:煤、石油、液化气、天然气等的燃烧,煎、炒、烘、烤等高温

烹调加工中产生的烟雾,烟草的燃烧,电器发出的电磁波,地毯中的螨虫,建筑装璜材料产生的甲醛、放射性稀有气体氡,化妆品,日用化学品,家宠等。

(2).危害:引起人体呼吸道、消化道等疾病,导致各种癌症、皮肤病、传

染病,影响婴幼儿智力和发育等。

2:汽车用燃料的燃烧

(1)汽车尾气中主要污染物有 、未完全燃烧的 、氮的

、含铅 和 。

(2)为了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应采取的措施有a、 b:

c:

(3)煤和化石燃料主要的污染有:

a:

b:

c:

知 识 拓 展

环境污染分类

1.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2.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3.按造成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放

射性、热、电磁波等)、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硫氧化物(SO2和SO3)的污染及危害

来源:硫化物矿石的焙烧、煤燃烧和金属的冶炼

危害:SO2具有刺激性气味,空气中SO2的安全浓度约为5cm3/m3。对眼、鼻、

咽喉、肺等器官有强刺 激性作用,能引起黏膜炎、嗅觉和味觉障碍、

倦怠无力等疾患。对金属、涂料、纤维、皮革、建筑材料等都有不同

程度的损害作用。

氮氧化物(NO和NO2)的污染及危害

来源:矿物的燃烧,生产或使用硝酸的工厂排放的尾气,氮肥厂、有机中间

体厂等

危害:NOx对人体的安全浓度约为5cm3/m3。高浓度会引起头晕、头疼、咳嗽、

心悸等;低浓度长时间能诱发儿童支气管炎疾病。植物、棉织物、尼

龙、金属材料都会受到腐蚀。

6

碳氧化物(CO和CO2)的污染及危害

来源:CO2是大气中的正常成分,是温室效应的原因。CO是在燃料不完全燃烧

时产生的。

危害:对人体的危害是因为它与血红蛋白亲和力约为氧的230-270倍,最终导

致组织低氧,甚至心肌坏死

其他污染物及危害

有机污染物:来自石油烃类和人工合成的卤代烃类制品。如大气中的多环芳香

烃是引起癌症的主要物质;多氯联苯,通过呼吸道或通过食物链

进入人体,蓄积在人体各种组织,造成病变,严重者可以死亡。

重金属元素:如来自汽车尾气排放的铅尘,铅中毒表现为肠胃效应,出现厌食、

消化不良和便秘,还会影响小孩的脑部发育。汞蒸气有高度的扩

散性和较大的脂溶性,侵入呼吸道后,可被肺泡完全吸收并经血

液送至全身,造成严重病变。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

进入到20世纪末期,人们开始对一味片面追求高速经济发展带来的恶果进

行了全面反思,深刻认识到尊重大自然并与之保持和谐关系的重要性“可持续发

展”的根本内容,就是要重视“自然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但这种“和谐”

的实现不再是古代人与自然的简单的朴素的关系,而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既要

保障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又要保证不破坏生态环境。真正使人类在这个地球上

“声声不息,世代相传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于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人

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_九年级化学教案

与人”之间的关系。它要求人类以最高的智力水准与责任感,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创造和谐的世界。可持续发展正在作为一种划时代的思想,影响和改变着世界的

进程和人类的观念。

二: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1:乙醇化学式 、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可用做 , 、 的燃料。

汽油中加适量的乙醇,可节省 ,减少 的污

染。

2:氢气

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第27届联全国会议决定: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开幕日6月5日定为"世

界环境日。同时也标志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成立。

化学提供人类合理使用能源的方法。

十一、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节复习课,教学内容几乎含盖了第八单元的所有知识内容,虽然

7

学生已经学习过,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分析能力。但间隔的时间较长,因此内容较多、任务也较重,在时间上也显得紧张,这要求教师课前做好调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做好调控,环节紧凑、语言简练,该细的地方细,该略的地方略,着重解决学生仍感到难的知识和问题,从而达到复习的目的。所以本课采用了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交流补充、设疑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前面所学进行归纳总结,同时也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最后的体会与收获进行得较仓促,练习也没有完全进行。因此,如果时间允许,本课应分成两课时进行,那样会有更多的时间加强巩固训练。

8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0451/915100691527.html

更多阅读

浙美版七年级《走进美术》教学设计 走进美术教学设计

浙美版七年级《走进美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材中美术作品的选择是以国内优秀艺术家作品为主,同时结合其他国家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促进学生对人类优秀美术文化传统的美好情感、积极态度的养成以及重视它们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价

四年级上册《长城》教学设计张珍 四年级长城教学视频

四年级上册《长城》教学设计育文中学小学部张珍【教材简析】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展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和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四年级音乐——《采菱》教学设计 采菱音乐教案

四年级音乐——《采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这首歌,了解南北方音乐的特点。节奏:复杂、多变的;旋律:婉转、五声调式;歌词:以一字多音为主。2、有感情地演唱《采菱》。3、能听辨出江南民歌的风格。教学过程:一、引入1、同学

声明:《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_九年级化学教案》为网友痴情付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