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塑像矗立在沈阳
杨志和
毛主席塑像已立于中共中央党校大礼堂前广场上,9月3日将揭幕。这应该是中共中央的决定。
十八大后,习总对毛主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今年7月上旬,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到陕西调研时,也特别提到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8月23日,求是杂志社社长李捷在光明网发表文章《从五大坐标审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伟大贡献》。9月3日,毛主席塑像将于中共中央党校揭幕。这一系列举动,呼应了民间怀念毛主席的热潮。
毛主席活在人民的心中。
据统计,我国现有180多尊1980年以前建造的户外大型毛主席全身塑像。其中,沈阳中山广场毛主席塑像和群雕是唯一选入《中国城市雕塑50年大型画册》的文革时期雕塑作品。
有资料说:“1967年,沈阳部队、辽宁省革委会、辽宁省军区、沈阳市革委会,专门成立了‘敬建毛主席塑像指挥部’,准备在中山广场竖立毛主席塑像和周围群雕。当时的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担任‘敬建毛主席塑像指挥部’总指挥。”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其一,文革开始后,中山广场更名为“红旗广场”(1981年,恢复“中山广场”名,沿用至今)。其二,辽宁省革命委员会暨沈阳市革命委员会,成立于1968年5月10日。其三,据我所知,1967年提议并在红旗广场建造毛主席雕塑的,是沈阳当时的群众组织——八三一。后来应该是由半官方省革委会筹委会接管,1968年5月省、市革委会成立,才正式变成了官方行为。
这尊毛主席塑像和这组群雕,由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田金铎领衔,创作组有70多人。整个创作历时3年,其间创作稿广泛征求意见,做过多次修改,1970年10月竣工。
毛主席挥手塑像耸立在中山广场中心,整个雕塑高20.5米,毛主席塑像高10.5米,基座高约8米、宽11米、长23米,周围群雕高3.5米。塑像采用玻璃钢材料制作,具有极强的抗腐蚀性。
1970年11月1日《辽宁日报》介绍——
群雕由四部分组成:基座后部为“建党”。左侧“井冈山星火”(1927年至1936年)、“抗日烽火”(1937年至1945年)、“埋葬蒋家王朝”(1946年至1949年)三组群雕,表现了民主革命时期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胜利。右侧“社会主义好”(1949年至1957年)、“三面红旗万万岁”(1958年至1965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万岁”(1966年至1969年)三组群雕,表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巩固政权的伟大胜利。正面群雕,表现出我国人民紧跟伟大领袖毛主席奋勇前进。
毛主席塑像和群雕是红色年代的重要作品。而且以毛主席塑像为主,周围衬以巨型群雕,全国只有沈阳中山广场这一处。它与《收租院》一起,被认为是文革时期的雕塑精品。
上世纪80年代初,受大环境影响,沈阳中山广场毛泽东塑像和群雕的去留成了一个问题。省委领导曾派下属到部队、工厂等征求意见,结果大多数人要求保留。当时,成都、喀什、图们等地准备拆除毛主席塑像,群众自发地围护塑像,使得那些地方收回了动议。
历经时代风雨,沈阳中山广场建筑群及中心雕塑群2007年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成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45年来,毛主席塑像矗立在沈阳中山广场,也矗立在沈阳人民的心里。
毛主席挥手塑像
基座后部群雕
建党
井冈山星火
井冈山星火
抗日烽火
抗日烽火
埋葬蒋家王朝
社会主义好
三面红旗万万岁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万岁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万岁
正面群雕
正面群雕
为帮助朋友们欣赏, 以上照片说明,均用当年资料内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