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血压正常就停药
很多人血压一高就吃药,降压了立马停药。事实上,这是大错特错!
高血压病人通常需要终生服降压药,停药后的血压反复波动对人体的伤害反而更大。正确的做法是血压稳定后,逐步减少用药的种类和剂量,这一过程中还需要时刻检测血压的状况。
误区二:老人血压高点没关系
虽然随着年龄增大,人体血压逐渐升高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这不代表老年人高血压不需要治疗,更不说明老人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会相应增高。
判断高血压有一条硬性指标:非同日三次测量,血压≥140/mmHg。只要高于这个标准,就是需要治疗的高血压症状,和人的年龄无关。
误区三:降血压,越快越低就越好
血压绝非越低越好,低血压容易引发脑缺血。而除非是高血压急性症状,降压治疗决不可操之过急,平稳的降压治疗通常需要数周之久。
误区四:过于相信保健品
市面上那么多降血压的保健食品、饮品和器具(降压枕头、手表等),实际上都没有太明确的降压效果,即使有也是微乎其微。想要不吃药,纯粹依靠这类保健品降血压纯属做梦。
误区五:降压靠输液
除了高血压急症,普通高血压其实并不需要持续输液治疗。至于有人认为输液能活血化瘀、改善循环,那就更是无稽之谈了。
误区六:总换药
很多人吃药后见效果不大,就马上换药,这样很容易导致症状反复。而多数长期降压药都需要2-4周才能看出有何效果。
误区七:瘦子不容易得高血压
高血压可不是胖人的专利,瘦子们一样不安全。因为脂肪不仅会堆积在皮下,血管内和内脏器官附近也是它们的最爱,所以有很多人看上去很瘦弱的人也患有高血压。
可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的风险必然会随之上升,与外形的胖瘦并没有什么关系。
误区八:用吃药代替健康生活

高血压治疗是个长期综合的过程,药物治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缺一不可。如果生活中长期吸烟、喝酒和高盐饮食,那吃再多的药怕都是于事无补。
误区九:年轻人不会得高血压
这是很多人都会有的一个误解,事实上高血压患者逐渐年轻化已经成为了一大趋势。肥胖、高热高盐饮食、缺乏锻炼……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已经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甚至儿童有了高血压的症状。
当6—9岁儿童血压≥122/78mmhg,10—12岁≥126/82mmhg,其成年后患高血压的概率大大升高。所以说,预防高血压,要从娃娃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