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景观是环境的一面镜子,提供的信息量大,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要求较高。不仅有利于考查学生图像判读与信息的提取能力、地理空间的想象能力、地理思维能力、景观欣赏与审美能力,还能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推导、综合分析及判断能力。
一、真题回顾
例1(2015年高考浙江文综卷)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图1分别为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2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地相对应的是()
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④
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③
(2)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B.距海远近
C.洋流性质D.海拔高度
【解题思路】第(1)题,北纬30°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大部分区域降水少,中西部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东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读图可知,甲图山地植被覆盖少,大部分山地无植被分布,说明该地降水稀少,而湖泊处植被茂盛,可能是绿洲;乙地景观以草地为主,植被分布较广,但是矮小稀疏,说明降水较少,热量较少。再看气候资料图,①地降水丰富,②③地降水较多,不可能是甲地,因此甲与④对应。③地气温较低,降水较少,与乙地对应,因此答案应为D。
第(2)题,根据甲、乙两图景观分析对比,两地纬度相同,甲地湖泊边有热带植被分布,说明热量充足,海拔较低;乙地植株矮小,体现出热量不足的特征,可能是高原景观,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拔高度。
【答案】(1)D(2)D
例2(2015年高考北京文综卷)图3为华北某地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
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
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
(2)图示地区()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
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
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
【解题思路】第(1)题,读图可知,甲处为花岗岩,不会形成喀斯特地貌;泥石流易发生在地势坡度较大的地区,乙地低平,不易发生泥石流;从地下水位分析,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深;而丙村地势低平,所以比丁村土层深厚。
第(2)题,从图示地势起伏及河流的流向,判断该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A错误;山前平原地势低平,流水的沉积作用明显,B错误;洪积扇面积受地势的起伏和降水量等因素的影响,C错误;渠水用于灌溉,主要通过蒸发、地表径流、下渗等环节参与水循环。
【答案】(1)C(2)D
例3(2015年高考江苏地理卷)图4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读图回答(1)~(2)题。
(1)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A.文化底蕴深厚
B.商业繁荣发达
C.人口高度集聚
D.水陆交通便利
(2)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A.行政功能为主
B.军事功能为主
C.文化功能为主
D.经济功能为主
【解题思路】第(1)题,读图可以看出东京城有河流(汴河)流经,地处平原,水陆交通便利,促进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第(2)题,东京是南北朝和北宋时期的都城,因而其城市职能主要以行政功能为主。
【答案】(1)D(2)A
例4(2015年高考江苏地理卷)图5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
(1)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2)客家人选择土楼这种独特的房屋形态最主要的原因是()
A.安全防御B.节约耕地
C.防雨保温D.就地取材
【解题思路】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客家人南迁路线北起华北平原,南至雷州半岛,由暖温带到热带,气候类型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故答案为C。
第(2)题,从图中客家人的土楼结构看,进出只有一个通道,四周高墙林立,并且房顶有宽檐,围墙上有�t望、射击口,其目的就是安全防御,故答案为A。
【答案】(1)C(2)A
二、解题准备
1.地理景观图的类型
地理景观图用照片、素描图或卫星影像图直接表示地理事物,更形象、直观,能够反映地理景观的空间分布,显示区域内各种地理组成要素的发展规律,揭示各要素间的深刻联系和互相制约的关系,便于对具体区域进行综合性分析和研究。
景观图中的事物往往具有代表性,它具有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征,而且反映的区域较小。要想获得同类地理事物大范围的地理信息,需要在仔细提取和总结图中信息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联想和借助系统的地理知识,不断使问题升华,使技能提高。 景观图可使地图上象征性的假定符号具体化和形象化,弥补了地图的不足。按其来源可以分为摄影照片和描绘图片;按内容可以分为自然景观图和人文景观图两种。
(1)自然景观图
常见的有地质景观图(名山、断层、典型的地质现象等)、天气气候景观图、自然灾害景观图(火山喷发、地震示意图或照片等)、生物群落景观图(动植物图片和自然带景观)等。
(2)人文景观图
常见的有聚落景观图(城市、村落)、农田和农业景观图(耕地、林地和水稻种植业等)、工厂和工业景观图(采矿厂、生产车间等)、人种外貌景观图、民族风情、建筑景观图、名胜古迹等。
2.地理景观图的判读方法
(1)判读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根据景观图的图名,确定景观图所表示的主题属于何种地理要素或要说明哪种地理现象;
第二步:从景观图中找出标志性景观(如典型的植被、地形特征、标志性建筑等),进行空间定位;
第三步:细心观察景观图中各地理要素的特征和相互关系,即图中信息的地理意义,对景观图所在区域形成整体的认识,把握区域地理特征;
第四步:根据景观图中的信息,提取与设问相关的部分,并联系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和回答。
(2)根据类别进行解读
对于自然景观图,首先要进行空间定位,然后分析景观指示的自然环境特征,接着分析自然景观形成的原因,归纳规律,并探讨人类的利用与改造、协调发展问题。
对于人文景观图,首先要空间定位,然后分析图中事物所处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最后分析其功能及随时代的变化。
三、命题预测
近几年高考试题设置情境时,常通过地质地貌景观考查岩石的成因类型、内外力作用;通过水文景观考查河流水文特征;通过生物景观考查自然带或气候特征;通过人文景观考查人类活动、人类对环境的适应和改造。
由于景观图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命题取材广泛,便于考查学生的能力,也能很好地体现学科特色,加之情境来源于现实生活,信息呈现形式新颖,因此,这类试题越来越受专家和老师的好评,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四、能力测试
“大金石”是缅甸一处著名的佛教朝拜圣地,它是一块耸立在悬崖边的花岗岩巨石,海拔1100米。石头表面贴有金箔,石上建有一座7.3米的佛塔。据此完成1~2题。
1.组成巨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D.地幔
2.该巨石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成都的活水公园是一座以水保护为主题的城市生态景观公园,秉承“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和“人水相依”的生态理念,将雨水进行有效收集,展示被污染水体在自然界由“浊”变“清”、由“死”变“活”的生命过程,图7为成都的活水公园。据此完成3~4题。
3.可以发展成都治水模式的城市是()
A.乌鲁木齐B.兰州
C.西宁D.广州
4.建立活水公�@的生态效益是()

A.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B.降低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加快水体流动,有效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C.营造亲水型宜居城市
D.推广高科技的环保技术
许多古诗词中描述了我国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请根据图8中甲、乙两图及其中的古诗回答5~6题。
5.甲、乙两图反映出的地理环境分别是()
A.[ZK(]甲―山高水阔,常绿阔叶林茂密
乙―河口地带,鱼米之乡[ZK)]
B.[ZK(]甲―春寒料峭,野渡无人
乙―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ZK)]
C.[ZK(]甲―北雁南飞,叶落草枯
乙―一种喀斯特地貌[ZK)]
D.[ZK(]甲―丘陵春深,溪水奔流
乙―水乡江南,丘陵广布[ZK)]
6.形成甲、乙两地区域特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陆位置不同
B.气候和地质作用不同
C.海拔高度不同
D.人类活动不同
7.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结合图9中新疆的景观图片,回答问题。
(1)按照内、外力作用把图中地貌景观进行分类。
(2)吐鲁番盆地位于天山南侧,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简述其形成原因。
(3)结合图中信息,比较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在形成原因上的异同点。
【答案及解析】
1.D巨石因花岗岩球状风化形成,矿物来自上地幔的软流层。
2.C岩浆侵入后形成花岗岩,地壳上升出露地表,被风化侵蚀和搬运留下巨石。
3.D成都气候湿润,降雨量大,发展活水公园是为了合理利用城市内的降水资源。广州降水量大,也可以发展成都的治水模式。
4.B建立活水公园可充分利用水循环和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降低水的污染浓度。
5.C甲图中的“叶正稀”反映的是落叶林景观区,“一行飞”指的应是北雁南飞,反映的是秋天叶落时节的景象;乙图中的“兴安”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由此可推断出乙图中景观为桂林山水,是喀斯特地貌区。
6.B根据上题分析,甲图反映落叶林景观,乙图是桂林山水,导致两地景观不同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和地质作用不同。
7.(1)吐鲁番盆地、天山山脉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雅丹地貌、沙丘地貌是外力作用形成的。(2)岩层断裂下陷而成。(3)相同点: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的形成都与风力有关。不同点: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的结果,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