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使是盛夏,老扬州人仍改不了吃早茶的习惯,所不同的是起得更早,大约五点半的光景,太阳尚未将大地烤热,早早洗漱完毕,穿上最透气的夏衣,带一只自家茶杯摇着蒲扇汲着拖鞋就往各自心仪的饭店走去,城小一路上熟人多,即使不熟悉那只老熟脸也带着三分亲切,"早""好"是最简单地问候,若是有邻居同事碰上多问一句"到哪块去啊?",回答"吃包子去,走啊,一块去。我家儿子今家请客。","你老福气啊,儿子都工作拿工资了。"被夸的人一脸幸福,盛情相邀"走,走,一块去。","不去了,下次吧,我上菜场赶早事了。"说完晃着竹篮子往菜场去了。
这样的对话,展开了扬州人平实安逸的一天。买新鲜蔬菜和去吃早茶,二个貌似不搭界的行为,在老扬州人心里是一回事,起早买郊区农民的菜,图的是菜嫩新鲜,早上凉快,这些应季的时蔬在郊区越来越小的今天,只在早晨农民菜篮里,一露头就很快抢光,而且买的都是老主顾。有时看到一簇簇的小青菜整齐地排放在菜篮,你上前问时往往已有主顾,只不过是暂存。吃早茶也图的新鲜,头汤面,刚出炉的烧饼,现包现蒸的包子,才浇了麻油的烫干丝,都是早茶的主题。昨晚的新闻,自家孩子的学习,退休工资涨多少都是恒定的开场白,居小城而观天下,安平实以理小家,好似那只圆圆的包子,富足又有喜感。
扬州包子的馅禀承淮扬菜的精致刀工,以切工为胜,适时变更食材,特别是配料大多为应季时蔬。比如冬季做三丁包,一般多用冬笋,肥肉丁的配比也多一点,丰腴滋润正合冬季的滋补,到了夏天味口清淡,肥肉丁适当减少,用油榨出油成不腻人的油渣,冬笋已经下市,多配蘑菇木耳,一样的三丁只要主题肉丁不变,切工认真,配料不喧宾夺主,一样出彩。
扬州早茶名点--三丁包
原料:
猪前肋带皮一斤,杏鲍菇四只,木耳十朵,玉米粒50克,麻油,黑胡椒粉。
花椒四粒,料酒,蚝油,少许扬州酱油,姜,葱,糖、盐、味精。
1,猪肉洗净去皮,分瘦肉、肥肉切丁。
2,油锅烧热倒菜油加葱姜花椒粒稍炸,放入肥肉丁出油成猪油渣,捞出备用。
3,杏鲍菇、木耳切丁,姜葱切碎粒。
4,瘦肉丁加蚝油酱油料酒,糖、盐、味精、水搅打均匀充分。
5,加入杏鲍菇丁,木耳丁,姜葱一起再搅均匀,放冰箱冷藏二小时。
面团:面粉800克,酵母5克,糖30克,水380克。
1,把面粉、酵母、糖倒入盆中,加水搅拌。
2,把雪花状面粉手工揉匀,大约30分钟。
3,滚圆发酵一小时半,成三倍大(直接法)
4,取出面团排气,揉15分钟,搓长条。
5,长条切成40克的小剂子,按扁用擀面杖擀圆皮。
6,取出肉馅放在圆皮中间,依圆皮边缘折叠,包成包子醒发十五分钟。
7,冷水上笼蒸20分钟,蒸好虚火二分钟,开小缝出气一分钟,即可。
由于肥肉已经出油,夏天吃比较清爽,又平添一些焦香味。在自己家吃自己做的扬州包子,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