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读书报告 2013级PIB《肖申克的救赎》研读报告(一) 申克的救赎

“自选作品”模块

肖申克的救赎读书报告 2013级PIB《肖申克的救赎》研读报告(一) 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

研读报告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囚犯与狱卒的心理探究

——《肖申克的救赎》赏析

白汉璋

我最开始阅读此文给我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环境能改变人,最开始我并不以为然,因为我自认为我并没有受影响,看了斯坦福实验和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定义以后我发现我错了,实际上所有人都或多或少的被体制化了。我还要阐述斯坦福实验与本文之间的联系,因为这个实验能说明为什么狱卒会变得具有虐待倾向,而犯人则会乖乖听话。

为什么说所有的人都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但只是体现在不同方面(例如政治,教育,公司制度)?

实际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要满足四个条件:1.是要你切实感觉到你的生命受到威胁,让你感觉到,至于是不是要发生不一定。然后相信这个施暴的人随时会这么做,是毫不犹豫。2.这个施暴的人一定会给你施以小恩小惠,最关键的条件。如在你各种绝望的情况下给你水喝。3.除了他给所控制的信息和思想,任何其它信息都不让你得到,完全隔离了。4.让你感到无路可逃。在中国大陆的互联网环境就体现在1.如果发布对政治不利的言论会被抓走2.比如说发布他们要求的内容以获得减刑3.党中央的各种文,GFW(防火长城),Google被屏蔽(连接已被重置)4.对代理和VPN的限制(例如OpenVPN协议的会卡在认证环节)。在文章中体现的则是老布和瑞德(分别被关了40年和50年)获得假释后因为不能适应社会而想要回到肖申克监狱的,老布则是选择了自杀,而瑞德即使是上厕所也要报告的行为我最开始也觉得很有意思,因为这个细节一般人绝对不会有。有意思的地方是百货店的老板跟我最开始的反应一样的,那就是奇怪他为什么上个厕所也要报告,但是我们知道监狱并不同于其他场所,这是个典型的受军事化管理的地方,与很多戒网瘾的地方很类似,那就是都发生过命案(详见斯坦福实验对教官、狱卒的心理分析)、军事化管理、都是被高墙阻隔(逃不出去)、你没有机会了解外边的世界(老布和瑞德要是能听到收音机里关于外边的新闻报道也绝对不会完全不适应)、说到小恩小惠(戒网瘾的地方有给家长探视的机会,但是你得过至少三个月并且表现得十分突出,文中则表现在假释机会上,瑞德申请了好几次假释,在50多岁那次终于允许了他的请求,那么长的时间跨度想必你们会明白世界的变化绝对很大,他们多半不能适应)。老布爱上了肖申克监狱这个事实也能解释得通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是怎么回事。(出狱之后他被顾客和老板抱怨收拾东西速度太慢太笨,喂鸟的时候想念着他在肖申克监狱时期养的那只乌鸦,经常在半夜之中被噩梦惊醒,他活在恐惧之中,所以说很容易说明白他为什么在一年之内就自杀了,因为只有那样才是他真正意义的解脱)。

斯坦福实验与《肖申克的救赎》中狱卒和囚犯的关系。

(是1971年由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英语:PhilipZimbardo)领导的研究小组,在设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大楼地下室的模拟监狱内,进行的一项关于人类对囚禁的反应以及囚禁对监狱中的权威和被监管者行为影响的心理学研究,充当看守和囚犯的都是斯坦福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志愿者。

囚犯和看守很快适应了自己的角色,一步步地超过了预设的界限,通向危险和造成心理伤害的情形。三分之一的看守被评价为显示出“真正的”虐待狂倾向,而许多囚犯在情感上受到创伤,有2人不得不提前退出实验。最后,津巴多因为这个课题中日益泛滥的反社会行为受到警告,提前终止了整个实验。这种人的性格的变化被他称为“路西法效应”:上帝最宠爱的天使路西法后来堕落成了魔鬼撒旦。

斯坦福监狱实验经常被拿来与米尔格拉姆实验进行比较的“斯坦福监狱实验”,米尔格拉姆实验是于1961年在耶鲁大学,由津巴多中学时代的好友斯坦利·米尔格拉姆进行的。津巴多作为监狱长。-----维基百科对此的解释),回顾一下这个实验,这些“囚犯”(大学生志愿者)最开始的时候还没有什么事,第二天就开始想要拒绝听从命令(当然后果也是十分严重的),最后局面就完全失控了,我其实想说的是环境会使人们发生质的变化(好人变坏人),所以说绝对没有绝对的好人坏人,如果被放置在这种环境中就会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囚犯的心理问题也显得尤为突出(怀疑分组的公正性,实际上确实是随机的),在本文中对此的描述简直数不胜数,比如最开始的时候狱卒暴打胖胖的罪犯并导致其死亡,“三姊妹”之首的包格斯被狱卒打的不仅是个残废,而且生活不能自理,还有典狱长对汤米的态度(小说是给予其十分优厚的待遇让他闭嘴;电影则是更了断直接:把汤米打死了。)像这种暴力的镜头更是数不胜数,对犯人来讲简直就是家常便饭。不遵守所设立的规则的后果从来都是没有最严重,只有更严重。我认为作为囚犯的话在这种环境生活下去不可能没有心理阴影。但问题是作为狱卒来讲他根本就不会意识到自己这么做会造成严重后果,当人们真的设身处地的在这个环境里,不可能不受其影响而成为一个坏人,但是他们(坏人们)从来都是想方设法的为自己开脱(比如虐囚的士兵是为了获取反恐所需的情报,恐怖分子是为了民族解放,在他们的同仁眼里他们也是道德英雄。这根本上是不同的善之间的冲突,而不是善和恶之间的冲突,已经超出了心理学的范畴。)我想大家如果参加过不是学校主办的军训活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参加过由长春市新文化报主办的军训活动,我记得是在金穗教育基地做的这次活动),我说一下那时候发生在我身边的事(也发生在我身上的),比如说紧急出操(你睡得很熟的时候把你叫起来,让你跑操)、半夜的时候罚站、在全是木刺的木板上做俯卧撑,被子叠不齐就罚跑圈,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听就罚(咋骂的都有),那时候我还没有手机,你没有办法联系到外界,当然他们也不允许你用手机(我记得被发现好像就被强制做蹲起)。我还记得我那时候回宿舍的反应,我痛骂了记者和那个罚我的教官,当然结果你懂的,我又被罚了,几次下去把我整的一点脾气都没有了。所以我看到那些退伍士兵教戒网瘾的学生的样子我自然能想到,因为我有相似的经历,打骂受训者,体罚受训者,在军队的那种高压环境把那些士兵整惨了,他们训练新兵也会把他们所受到的痛苦传递过去,在外人看来教官打死人是件十分了不得的事,但是我想表达的是他们原本不是这个样子的,是这种环境把他们变成了这样。这个发生在我身上的(wWw.aIhUaU.com)真事在我了解了这两个例子以后就变得解释的通了(军训的地方就离市区很远,你完全获取不了信息,他们给你一些休息作为小恩小惠,你必须得一切行动听他们指挥,你能逃跑我真的得算你厉害,因为把守的人实在太多),那段时间给我留下来的心理阴影就体现在很多地方,例如我不得不答应教官的指派即使我不想这么做,和我对几乎所有的退伍士兵的偏见,以及再也不想看见任何军事基地或者教育基地。实际上这对于囚犯来讲也是一样的(第一阶段),只不过他们需要的时间更长而已,同时也更严重。

牛bb文章网欢迎您转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6851/417193359838.html

更多阅读

肖申克的救赎 人生必看的10部电影

添加义项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1.由弗兰克·达拉邦特导演的经典影片2.斯蒂芬·金《不同的季节》里收录的小说 1.由弗兰克·达拉邦特导演的经典影片编辑本义项肖申克的救赎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肖申克的救赎》美国海报《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 肖申克的救赎 影评评价

肖申克的救赎》:靠什么赢得观众?拍摄于1994年的《肖申克的救赎》并没有在翌年的奥斯卡上大放异彩,它输给了当时风头正劲的“主旋律”影片——《阿甘正传》。但是,在后来一系列的评选中,这部电影却始终占据着各种排行榜的头名。没有赢得评

肖申克的救赎 观后感 肖申克的救赎英文名

<<肖申克的救赎>>确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片,我看了十几遍了,每次都感触良多,还有几次激动的流眼了,男人是不太随便哭得,也许经历中想到自己类似的曲折吧。很多人在介绍上都说,安笛是在看到了监狱的黑暗才计划出逃的,我不这么认为,我认

声明:《肖申克的救赎读书报告 2013级PIB《肖申克的救赎》研读报告(一) 申克的救赎》为网友夏日天浅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