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
1950年6月25日,朝鲜得到苏联默许,不宣而战进攻韩国,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爆发。6月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驻日本的美国远东空军协助韩国作战,27日再度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基隆、高雄两个港口,在台湾海峡巡逻,阻止解放军解放台湾。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率先从辑安(今集安市)渡鸭绿江入朝作战。中国政府作出这个决定直接原因是美国飞机轰炸中国安东(今辽宁丹东),中国领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朝鲜如被占领,将会更直接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利益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在板门店,朝,中,美三方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 及《关于停战协定的临时补充协议》的停火协议。朝鲜战争结束
朝鲜:阵亡215,000–350,000人、负伤303000、失踪和被俘共120000人
中国的伤亡数据统计:阵亡183108人(其中34000为非战斗死)、负伤383218人、25621失踪、21400被俘
美国统计的中国伤亡数字阵亡400000人、负伤486000人、被俘21839人
韩国:阵亡137899人、负伤450742人、失踪24495人、被俘8343人
美国:阵亡36574人(包括2830非战斗伤亡)、负伤103284人 、失踪7926人 、被俘4714人
中印边境反击战

中印边界全长约1710公里,整个边界从来没有正式划定过,但根据双方历史行政管辖所及,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边界线,东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中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西段是沿喀喇昆仑山脉。但是,在英国统治了印度以后,英属印度当局,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中国的西南和西北边疆地区,英印政府利用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的为由,擅自划定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对中国西藏和新疆进行侵略扩张活动,从而埋下了中印争执的祸根。
1951年2月,印度政府乘新中国成立之初忙予内务无暇顾及中印边界问题与抗美援朝战争之机,派兵100余名越过西山江、达旺河,侵占门隅首府达旺,强迫一直在那里行使管辖权力的中国西藏地方政府搬迁;印度在侵占达旺前后,还侵占了“麦线”以南门隅的马果等地。1959年3月22日尼赫鲁给周恩来写信向中国提出大片领土要求。1959年9月8日周恩来在给尼赫鲁的回信中明确指出: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双方应根据“五项原则”,通过友好协商,全面解决边界问题。
周恩来在信中指出:中国绝不承认所谓“麦克马洪线”,但是为了维持边境的和睦,中国军队从未越过这条线,中印边境出现紧张局势,都是由于印军越境挑衅造成的,应该由印度方面负完全责任,希望印度政府立即采取措施,撤回越境印军和行政官员,恢复两国边界久已存在的状况。中印边界自卫反击作战从1962年10月20日开始,至11月21日基本结束。
中国军队歼灭印军3个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歼灭印军3个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歼灭印军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毙伤印军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以下4885人,俘印军第7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
中国边防部队阵亡722人(其中军官82名、士兵640名),负伤697人(其中军官173名、士兵524名)。
抗美援越战争
1964年8月5日,美国借口军舰在北部湾越南沿海遭到北越海军攻击,即所谓的“北部湾事件”,发动侵略战争,军用飞机侵入中国海南岛地区和云南、广西上空,投掷炸弹和发射导弹,打死打伤中国船员和解放军战士,威胁中国安全。1965年4月,越南劳动党请求中国支援。毛泽东主席决定向越南提供全面无私的援助。
1965年6月至1973年8月,中国先后派出了高炮、工程、铁道、扫雷、后勤等部队,总计32万余人,最高年份达17万余人,在越南北方执行防空、作战、筑路、构筑国防工程、扫雷及后勤保障等任务。
中苏珍宝岛之战
1969年3月,苏联军队几次对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的珍宝岛实施武装入侵,并向中国岸上纵深地区炮击。
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在这次事件中,苏联政府称珍宝岛属于苏联,反诬中国边防军入侵苏联,并且公布了苏联政府对中国政府的“抗议照会”。
1969年3月2日8时,中国边防部队派出巡逻分队登岛执行巡逻任务。苏军发现后,立即出动70多人,分乘2辆装甲车、1辆军用卡车和1辆指挥车,从苏联境内分路向珍宝岛急进,接近珍宝岛后,列开战斗队形向中国边防巡逻分队进逼,并以一部兵力向中国边防巡逻分队的一个小组侧后穿插。
入侵苏军不顾中国边防巡逻分队向其发出的警告,突然开枪射击,打死打伤中国边防巡逻人员6人。中国边防巡逻分队被迫进行自卫还击。
整个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中,中国边防军毙伤苏军230余人(苏联公布的苏军伤亡数字为152人),毁伤坦克装甲车辆19辆。
我军阵亡71人(统计至1969年11月为止)
中越(南越)西沙之战
从1973年8月份开始,南越军舰在西沙海域不断地驱赶和抓捕中国渔民,企图占领岛屿。
中国使用了边防斗争中一贯的策略,派出武装的渔民坚持在永乐群岛从事传统的渔业生产、登岛避风,与南越军队针锋相对。1974年1月,面对南越当局的入侵军事行动,中国海军南海舰队奉命派出猎潜艇271、274号组成编队,在舰队航空兵掩护下,于1974年1月17日驶往西沙永乐群岛海域执行巡逻任务。1974年1月20日,中国海军舰艇奉命开赴西沙群岛,将南越军队赶出西沙群岛,取得自卫反击战的胜利。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被击伤舰艇4艘,其中一艘扫雷舰被伤后抢滩成功。
南越海军一艘护卫舰(怒涛号,650吨)被击沉,其余3艘军舰被击伤。
南越海军在海战中阵亡为53人至100余人,其中南越10号舰编成82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共计18人牺牲并葬于西沙琛航岛烈士陵园
这是新中国海军进行的第一次海上反侵略作战,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海军史上首次对外战争的完胜。经此一役,西沙四十年再无战端!
中越战争
中美关系解冻并开始建交后,对越,苏无疑构成重大威胁。苏联加速拉拢越南,促使越南迅速投向苏联,并在南北统一后,立即开始了反华的举动。对内大加迫害华侨华人,对外频频搔扰我边境,打死打伤我边民及边防军,入侵我国土拆毁我界碑。中国政府一向以和为贵的主观愿望对其所行尽力忍让,更进一步强化了越南的野心。
当时机来到,便给与越南狠狠教训,一切和平的努力被践踏后,中国向越南发动反击战,并同时向中苏边境调遣大批部队备战!向越南方向进攻的部队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一直打到距离越南首都河内100多公里的谅山。3月5日按原定计划撤军。此后,中越边境一直进行小规模的战斗,直到90年双方关系正常化后,边境才恢复平静.
1978年11月底,广州、昆明、成都三大军区的参战部队完成一切行动准备。12月8日,中央军委下达战略展开命令。12月13日,下达开进命令,至12月底,中国军队9个军、22.5万人云集广西、云南中越边境,箭在弦上。
我军战役部署:以第41军、第42军、第43军、第54军、第55军和第50军(欠149师)为东线兵团,由许世友指挥,从广西方向出击;以第11军、第13军、14军和第50军149师为西线兵团,由杨得志指挥,从云南方向出击。我之战役决心:有限时间,有限纵深,集中优势兵力,迂回包围,速战速决,歼敌速回。
1979年2月17日晨, 集结在中越边境上的中国军队,以9个军的兵力,从广西、云南两个方向对越南6个省11个县发起进攻,空军部份战机起飞,沿边境我方一侧巡逻,海军部份战舰进入北部湾保卫石油平台。
3月5日,我军按原定计划全部撤军。边界冲突持续了整个八十年代,包括1984年老山战役、两山轮战等。1999年,经过多年谈判,中国和越南签署了边界条约,但具体分界线仍然被保密。
1980~1989年的中越边境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共歼灭越南人民军4万人以上。在整个十年中越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共毙伤俘越南人民军和其他武装人员10万人左右。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共减员3.4万余人,其中牺牲和失踪8500余人,负伤和非战斗减员2.5万余人。
根据越南国防部军事历史院编的《越南人民军50年(1944~1994)》(军事译文出版社有中译本),1979年2月17日,中国出动60多万军队,数百辆坦克装甲车,数千门大炮,在广宁至莱州的整个北部边界全线对越南发动了大规模进攻。经过30昼夜(2.17日-3.18日)的战斗,越南军民消灭和重创中国3个团18个营,击毁和击伤550辆军车(坦克装甲车280辆),击毁115门大炮和重型迫击炮,缴获了大量武器。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