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药名对联于明清时期已被运用 , 到了现当代有了进一步发展, 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是对联中除了镶嵌中草药名外, 还夹用其他词语的;二是对联全由中药名组成, 不夹用其他词语的;三是由药名组成系列联对, 即用对联形式会话, 称为 “联句对 ”, 能产生蝉联不断的特殊效果。
1、 镶嵌中草药名 , 夹用其他词语的
( 1)药是当归, 花宜旋复; 虫还无恙, 鸟莫奈何。 ( 黄遵宪作于 1904年 )
( 2)春晚带云锄芍药; 秋高和露采芙蓉。 ( 某中药店门联)
( 3)熟地遍栽益母草, 常山新种孩儿参。 ( 中药名对联)

( 4)国老牵牛耕熟地, 将军打马过常山。 ( 某中药店对联)
( 5)一阵乳香知母至, 半窗故纸防风来。 ( 某中药店对联 )
例 ( 1)系黄遵宪作于戊戌政变后 ,当时黄被解除湖南按察命名职务 , 并被押解返乡, 但变法之志未堂稍减。上联首句坚持指出国家需要当归这样的药来补气治本, 上联次句说变法还会像中药旋复那样回旋往复。下联首句指 “虫” 还 “无恙” (“无恙” 为虫名) ;次句指鸟又奈我何 (“奈何 ” 为鸟名, 即杜鹃) , 表述了自己变法的决心和对受迫害的无畏无惧。例 ( 1)至例 ( 5)除中药名外, 还夹以其他词语.
例 ( 4)的 “国老” 是甘草的别名。 “将军 ” 是六黄的别名 “打马 ” 指中药 “藩打马 ”。
例 ( 5)的 “乳香 ”、 “知母”、 “防风 ” 均为中药名。 “破 ( 故)纸 ” 是中药 “补骨脂” 的谐名 。
2、 纯用中草药名人联 , 不夹用其他词语
( 6)马屁菌 ; 鸡屎藤。 ( 中药名对联 )
( 7)生地人生父子当归熟地 ; 找人难找无如打马回乡。 ( 中药名对联)
( 8)益母丹参桂子 ; 五加桑椹红花。 ( 黄龙泮、 胡静怡所作中药名对联 )
例 ( 6)“马屁菌” 是中药 “马勃 ” 的别名 “鸡屎藤” 是中药 “五香藤 ” 的别称。
例 ( 7) “生地 ” 即中药 “地黄”, “人生” 谐音 “人参”, “父子 ” 谐音中药 “附子 ”。 “找人 ” 谐音 “枣仁 ”,“难找” 谐音 “南枣”, “无如” 谐音 “乌鱼 ”, “打马” 谐音 “大麻 ”, “回乡” 谐音 “茴香”。上下联由十味中药组成。
例 ( 8)上下联共用六味中药名组成 。上联谐音 “一母单生贵子”, 下联谐音 “五家双送红花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规定: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家人家喜生贵子后 , “五家” ( 泛指亲朋好友 )争送大红花以示庆贺 , 赞扬他们严格执行国家政策 。
3、 联句对
( 9)传说有一位中医与客人联对 :
客人出句:碧桃万树柳千丝; 中医对道:红枣二枚姜一片。
客人又出句 : 避暑最宜深竹院;中医对道 : 伤风尤妙小柴胡 。
客人又出句 : 玫瑰花开香闻五六七里;中医对道:梧桐子大日服八九十丸。
客人又出句 : 神州到处有亲人, 不论生地熟地 ; 中医对道:春风来时尽著花, 但闻藿香木香。
( 转引自王中安 《对联修辞艺术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88年版 )
例 ( 9)出句 、 对句中 , 每一句都嵌有中药名称 .
( 10)相传某老中医喜用药名作联对:
某日, 客人来访 , 见到院中冷竹 , 不禁赞道: “烦暑最宜淡竹叶。” 当时 , 中医相迎 , 看到院内草药, 信口对曰 :“伤寒尤妙小柴胡 。 ” 客人进屋,坐定又说 :“白头翁, 持大戟 , 跨海马, 与木贼草寇战百合, 旋复回朝 , 不愧将军国老。 ” 中医沏茶, 含笑而语 :“红娘子, 插金簪 , 戴银花 , 比牡丹、芍药胜五倍 , 苁蓉出阁,宛若云母天仙。”
中医以酒待客, 客人举杯劝饮, 出上句 : “奇味薏苡酒 。 ” 中医捧盏饮茗,对下句: “绝顶松萝茶 。 ”
客人见裁缝在裁绸布成衣 , 便出上联:“一匹天青缎”。中医脱口而出:“六味地黄丸 ”。客人见中医句句不离本行。不禁拍手称绝。
( 转引自高承杰 《嵌字联语撷趣 》 《语文月刊 》 l 992年第 5期;又见余章瑞、余东东 《中华对联鉴赏·工商行业应用联》, 人民日报出版社版 )
例 ( 10)前三句出句 、 对句也均嵌有中草药名 。其中 “木贼 ” 指 “木贼草”, “草寇” 指 “草豆寇”, “金簪” 指 “金簪花”, “银花” 指 “金银花 ”, “牡丹 ” 指 “牡丹子”, “五倍” 谐音 “五味子 ”, “天仙 ” 指 “天仙子 ”。仅第二段上 、 下联即嵌入十八味中草药名 。
来源于《毕节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