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纸贵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那么洛阳纸贵指的作品是哪部作品呢?今天跟随爱装网小编一起来好好了解一下相关的内容吧。
洛阳纸贵指的作品是
洛阳纸贵指的作品是《三都赋》。《三都赋》是中国古代西晋时期着名文学家左思所创作的,《三都赋》构思十年始成,豪贵之家竞相传抄,洛阳为之纸贵,见《晋书·左思传》。《三都赋》分别为《魏都赋》、《吴都赋》、《蜀都赋》,曾名噪一时,至今仍被人传诵。
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首《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然而,左思写成《三都赋》却是历经很多曲折才得到重视的;没有伯乐识才,也许这篇《三都赋》便成为一堆废纸,不得流传。
在左思小时候,他父亲就一直看不起他。父亲左雍从一个小官吏慢慢做到御史,他见儿子身材矮小,貌不惊人,说话结巴,倒显出一副痴痴呆呆的样子,常常对外人说后悔生了这个儿子。他父亲请人教他书法、弹琴,成绩都不太好。及至左思成年,左雍还对朋友们说:“左思虽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识和道理,还不如我小时呢。”
左思不甘心受到这种鄙视,开始发愤学习。当他读过东汉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西京赋》,虽然很佩服文中的宏大气魄,华丽的文辞,写出了东京洛阳和(www.aIhUaU.Com)西京长安的京城气派,可是也看出了其中虚而不实、大而无当的弊病。从此,他决心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写一篇《三都赋》,把三国时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写入赋中。
可是,当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给别人看时,他却受到了讥讽。当时一位着名文学家陆机也曾起过写《三都赋》的念头,他听说名不见经传的左思写《三都赋》,就挖苦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想超过班固、张衡,太自不量力了!”他还给弟弟陆云写信说:“京城里有位狂妄的家伙写《三都赋》,我看他写成的东西只配给我用来盖酒坛子!”
左思的《三都赋》在文学界品评时,那些文人们一见作者是位无名小卒,就根本不予细看,摇头摆手,把一篇《三都赋》说得一无是处。左思不甘心自己的心血遭到埋没,找到了着名文学家张华。
张华先是逐句阅读了《三都赋》,然后细问了左思的创作动机和经过,当他再回头来体察句子中的含义和韵味时,不由得为文中的句子深深感动了。他越读越爱,到后来竟不忍释手了。他称赞道:“文章非常好!那些世俗文人只重名气不重文章,他们的话是不值一提的。皇甫谧先生很有名气,而且为人正直,让我和他一起把你的文章推荐给世人!”
在名人作序推荐下,《三都赋》很快风靡了京都,懂得文学之人无一不对它称赞不已。甚至以前讥笑左思之人--陆机听说后,也细细阅读一番,他点头称是,连声说;“写得太好了,真想不到。”他断定若自己再写《三都赋》决不会超过左思,便停笔不写了。
同是一篇文章,有人将它贬得一钱不值,有人使之名噪一时。这其中当然有鉴别力高低的区别,可是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人们是否重视新生力量,能不能慧眼识英才的问题。
出处:《晋书·文苑·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释义:比喻作品有价值,广为流传。洛阳纸贵,我国古代成语,原指洛阳之纸,一时求多于供,货缺而贵。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常用此语。
近义:有口皆碑、交口称誉、有目共赏。
反义:敬而远之、弃之敝屣、无人问津
示例:◎人说“洛阳纸贵”,谁知今日闹到“长安扇贵”。此时画的手也酸了,眼也花了。
洛阳纸贵造句
1、我一面渴盼作品能使洛阳纸贵,一面又怕从俗而沾上江湖习气。
2、学界公认,它开了比较新闻学之先河,以其鲜明夺目的标题填补了大众传播的空白,揭示了新闻媒介与社会的关联,以至于一时间洛阳纸贵。
3、这部作品印行后,一时洛阳纸贵。
4、原材料会再次洛阳纸贵吗?
5、他的推理小说,向来都能引起洛阳纸贵,极为畅销。
6、文学史中有这样一类现象,作家生前,默默无闻,一文不名,死后某时却突然声名显赫,作品一时洛阳纸贵,成了文界新宠。

7、文学接受史上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某些作品在它的那个时代曾经风行一时,洛阳纸贵,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光环逐渐褪色,它就开始淡出人们的视野,不再是万众瞩目的中心,乃至淹没无闻。
8、这些作品也许都曾洛阳纸贵过,但平心而论并非最好。
9、这系列的武侠小说印行后,一时洛阳纸贵,许多人争相阅读。
10、该文很快传入国内,一时间洛阳纸贵,版本众多。
11、中锋派的魅力或梦想就在于,总是适度地领先于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引导消费者的审美期待,预测并及时推出新的流行式样,新款既出,总让洛阳纸贵,洛阳布贵。
12、这本书走红,一时间洛阳纸贵。
13、霍加斯出版社曾出版过一本维吉尼亚伍尔夫《海浪》,其装帧再现了珍品首版时的原貌,令收藏家欣然神往梦寐以求,以致一时洛阳纸贵,然而后来发行的平装版本看起来也不差很多,同样也很吸引人。
14、引起洛阳纸贵的作品,却未必都是上乘之作。
15、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在各地发现了十几个版本,成为华夏大地广大军民争相传诵的理想教材,一时洛阳纸贵。
16、一时间,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颇有一些洛阳纸贵的味道,弗洛伊德的主要着作在中国很快几乎都有了中译本。
17、这部小说情节迷人,出版后必然能洛阳纸贵,广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