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与小偷的故事 古代神段子:曾国藩背书背不过小偷

    话说这一年,是1825年,曾国藩十五岁。时令正是寒冬季节,曾国藩的几个弟弟们早就爬进了暖和的被窝中,但谨遵祖父勤劳兴家教训的曾国藩没有睡,他自己弄了一盘炭火,点燃了一盏煤油灯,准备挑灯夜读。     他今晚要背的这篇文章,是古文中的名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本是一篇不长的文章,结构也不算复杂,普通人读个几十遍也能背诵。但曾国藩反复读了上百遍,还是背不下来。     曾国藩只顾背书,却不料房梁上潜伏着一个梁上君子。这个贼,傍晚的时候趁曾家人不注意偷偷摸摸地进来了,准备趁曾家人全都睡着后出来偷东西。本来他以为,按照农村的习俗,吃完饭以后大家就会全部入睡,但他没想到,这个曾家大少爷这么努力学习,搞得他在梁上潜伏了好几个钟头,腿脚早就酸了,却也逮不着机会下手偷东西。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曾国藩一遍又一遍不算太流利的读书声,像哭丧一样折磨着那个贼的耳膜。突然,他实在忍不住了,“扑腾”一声从梁上跳下来。     曾国藩的心思都在读书上,被这贼一吓,立马丢开书本,蜷缩在了墙角。     那贼指着胆小如鼠的曾国藩,数落道:“像你这么笨的人,还读什么书,简直是耻辱!我听你读了这百来遍,都能倒背如流了。你听着!《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那贼一口气背完《岳阳楼记》后,退看房门,扬长而去。曾国藩早已被这突然的一幕吓呆了,许久都回不过神来。    一个除了读书之外啥也不要干的少爷居然背书会背不过一个很可能从来没有读过书的贼,真是千古奇谈。曾国藩“笨小孩”的名声因此在方圆几十里内传来了。     这个故事显然是后人的杜撰。以曾国藩的水准,在十五岁这个对于古人来说已经接近成熟的年纪,绝不至于连《岳阳楼记》这样的名篇也背不下来。编故事的人之所以选了《岳阳楼记》这么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来说事,而不选一篇稍微偏一点的文章,就是为了更加突出曾国藩的笨拙。但这样也使得这个故事完全失去了可信度。     这个故事虽然不可信,但就像我在上面所说的那样,人们编这各故事其实是把曾国藩在出名之后的某些特质加之于这个故事当中,用以证明曾国藩从小就是个笨人,一生都是个笨人。所以,这个故事虽假,但它客观上反映了曾国藩在日后的某些特质,那就是相对于左宗棠、李鸿章这些天赋很高的人而言,他的所作所为显得笨拙。
     节选自拙著《晚清第一圣:多面曾国藩》
      


曾国藩与小偷的故事 古代神段子:曾国藩背书背不过小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8351/103690685545.html

更多阅读

曾国藩及其兄弟的后人 曾国藩后人及其成就

曾国藩兄弟五人,曾国藩居长另有曾国荃:1824-1890 字沅甫 号叔纯,是曾国藩的三弟,因在族中排行第九,故人称曾老九曾国璜:1820-1886 原名国英,字澄侯,族中排行第四曾国葆:1828—1862 字季洪,后改名贞干,系曾国藩五弟 后病逝军中曾国华:1822—1858

从历史看著名领导之:曾国藩与诸葛亮

以诸葛亮与曾国藩相较。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几近于完美的政治人物,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诸葛亮“将略非其所长”,结果他自己被后世责骂了一千多年,诸葛亮是历史上我们几乎无法触及的完美人物。曾国藩则是近代史上优秀的人物之一,姑且不论

袁雪芬与陆锦花恩怨 曾国藩与李元度的恩恩怨怨

李元度(1821-1887),字次青,一字笏庭,号天岳山樵,晚号超然老人,湖南平江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举人。原为曾国藩的门生,咸丰三年(1853)便充任曾国藩的幕僚,其资历仅次于曾国藩的老友郭嵩焘、刘蓉等人。咸丰四年冬,曾国藩被太平军大败于九江、湖口,

晚清名臣曾国藩纪录片 试比曾国藩与艾柯卡的“为臣之道”

〖曾国藩自解湘军〗 清同治三年(1864年)六月十六日,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攻克太平天国首都南京,洪秀全病死,忠王李秀成被俘,幼主洪天贵福被杀。历经咸丰和同治两任皇帝、长达12年的剿灭太平天国战争,清廷终于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值此欢庆时刻

声明:《曾国藩与小偷的故事 古代神段子:曾国藩背书背不过小偷》为网友负心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