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药物 心血管药物六日谈之二——高血压防治误区,看看你有没有中招?(二)


李静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药剂科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但是目前对高血压的认识存在很多的误区,大家应当纠正这些错误观念,科学合理防治高血压,同时要懂得识别伪科学,以免受骗上当。

续前文:高血压防治误区,看看你有没有中招?(一)

6.只服药不监测血压

有些人以为只要服药就可以了,不定期测量血压,这样不仅不能保证血压长期平稳达标,而且服用降压药后血压偏低也不容易及早被发现。降压治疗强调个体化用药,坚持定期监测并记录血压,才能使医生量体裁衣地制定出最合适的降压治疗方案。另外,血压的监测应以医院测量和家庭测量相结合。有些人认为在医院里测的血压更准确,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在医院测量的血压只能表示偶然一次的血压值,难以全面地反映血压的状况。自己在家中测量状态放松,能反映平常状态的血压值。而且在不同的时间和状态下多次测量自己的血压,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血压。

7.过分关注血压数值与精神紧张

服药后不监测血压不对,但是对自己的血压过分关注也是不必要的。频繁测血压,甚至根据血压频繁调整降压药,以至于出现焦虑、紧张情绪,反而对身体不利。人的24小时血压水平是不恒定的,有峰有谷,不同时间段测量血压,数值会不同,而且受气候、心理、身体因素的影响血压也会有所波动。不能因测得血压不稳而自行频繁加减药量,而因在医师的指导下调整药量。

8.血压降得越快越好

有些人被诊断为高血压后很着急,认为降压治疗应该越快越好,甚至有人认为输液治疗见效快,想依靠输液降压和预防血栓。这些也都是不正确的想法。只有血压急剧升高导致了高血压脑病或主动脉夹层等,才需要快速降压。一般的高血压,降压治疗要缓慢、平稳,4~12周逐步达标,不需要静脉输注降压药,血压下降过快、过低,易发生缺血性事件,甚至并发脑梗死等。预防血栓也不是靠输液,而是应平时长期坚持规律地口服降压药并综合干预其他危险因素(如控制血糖、血脂,必要时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等)。

9.自行购药服用

有些人患高血压后,不按医嘱服药,而是按广告推荐的或者看别人服用什么降压药有效,就自行购药服用,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每种降压药物作用机制不同,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也有所差异,而每位患者血压水平、个体情况、伴随疾病等也各不相同,必须经过医生的评估,选用有效、安全的降压药物。

10.相信“灵丹妙药”可根治高血压,迷信保健品、保健仪器可以降压

一些高血压患者嫌长期吃药麻烦或担心西药不良反应大,某些商人就利用了患者的这种心理,宣传某种纯天然药物、高科技产品、保健食品或保健仪器能根治高血压,不必再长期吃降压药,这些都是伪科学宣传。目前还没有哪一种药物、保健品、保健仪器能够根治高血压。而这些宣传的保健品及降压器材,绝大部分不具备明确的降压作用,有的即使有,降压作用也很轻微,不能达到治疗目标,而一些所谓“立竿见影”的保健食品、纯天然药物、“祖传秘方”中甚至可能是一些不法商贩在其中添加了不明的西药成分,盲目相信可能延误治疗,甚至丧命。

因此高血压患者和家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习与高血压相关的健康知识和合理用药知识,牢记“目前高血压尚不能根治”,谨遵医嘱,科学规范地防治高血压。

■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采编

心血管药物 心血管药物六日谈之二——高血压防治误区,看看你有没有中招?(二)

(上海医药特别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8551/166793262658.html

更多阅读

心血管内科常用药物 常用心血管药物有哪些

心血管内科常用药物总结一、降压、抗心衰药1、钙拮抗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CCB)降压疗效和幅度相对较强,对老年患者,嗜酒患者效果较好,并可用于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外周血管疾病患者。不宜用于心衰,窦房结功能掰开,24h恒速释放硝苯地

非阿片类全麻药 弱阿片类药物有哪些

凡经静脉给药产生麻醉作用的药物统称为静脉全麻醉药(Intravenous anesthetics)。全身麻醉的目的是使患者手术时无痛,肌肉松弛,意识消失及反射减退。非阿片类全麻药可以迅速提供镇静、意识消失,减弱反射;阿片类全麻药可以产生镇痛及

声明:《心血管药物 心血管药物六日谈之二——高血压防治误区,看看你有没有中招?(二)》为网友自强不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