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宗教与性文化探秘(一) 古印度永恒的性爱艺术 克久拉霍性爱神庙景点简介
掌管生殖与毁灭的湿婆更是以勃起的阴茎“林伽”(lingam)作为其另一个化身的象征,在湿婆派的神庙里供奉的林伽是一根约有半米长、黑色、秃顶的石柱,有的林伽上还雕有四面湿婆头像,放在状如磨盘、石雕的“瑜尼”上,象征着阴阳交合而产生的生殖力量。传说中“林伽”(lingam)的来由是这样的:有一天湿婆(Shiva)的妻子Kamakshi和他闹着玩儿,用手蒙住了Shiva的双眼,没想到这使世界陷入了黑暗!Shiva为了惩戒kamakshi,让她用泥土为他做这个Lingam。当她做完以后,发现她无法搬动。这时,洪水来了,冲毁了Kanchipuram整座城市和神庙,唯独Lingam还留在原地。Kamakshi因为死死的抱住了Lingam才没有被冲走。而因为抱得过紧,她在Lingam上留下了她乳房和手镯的形状。“林伽”(lingam)在很多地方都被供奉,每个去朝奉的印度妇女都会在它面前献上一把花瓣,合一下掌,然后再在它的圆顶上摸一摸。而在印度宗教中,如印度教,耆那教这些都是信奉湿婆神的,所以他的“林伽”(lingam)几乎随处可见,这代表的就是创造和重生。
大多的宗教尽管互不相干,却也在长期的历史沿革中不断的吸收和相互的影响着。如佛教中的密宗,其中就有一个欢喜佛。在笈多王朝(320年-600年)以后,佛教在印度本土日益衰微,几乎没有立足之地,印度教日趋强盛,几乎控制了印度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在南印度,基本都是印度教的势力范围。尽管在古印度帕拉王朝(750-1150年)的庇护统治下,佛教又保存了一段较长的时期,但是为了发展和延续,不得不吸收了大量印度教的内容,衍变为密宗。密教也称坦多罗教,坦多罗tantra(密咒)的词根tan的原义就是生殖、繁衍。在密宗中,彼岸的超验智慧“般若”代表女性的创造活力,另一种修炼方式“方便”代表男性的创造活力,分别以女阴的变形莲花和男根的变形金刚杵为象征,通过想象的阴阳交媾和真实的男女交欢的瑜珈方式,亲证“般若”与“方便”融为一体的极乐涅槃境界。这就是“欢喜佛”的宗教寓意。佛教密宗里男女双修就是印度教性力派影响下的产物。
在欢喜佛图象中凶神恶煞的明王和明王妃合抱交媾,明妃搂抱其头,一足围绕其腰,就是“大乐”形式。与明王合为一体的妩媚多姿的明妃,是明王修行时必不可少的伙伴。在佛经上叫做"先以欲勾之,后令入佛智",她以爱欲供奉那些残暴的神魔,使之受到感化,然后再把他们引到佛的境界中来。这就是供奉欢喜佛所谓修炼的“调心工具”和培植佛性的“机缘”。对着欢喜佛“观形鉴视”,时日久了则习以为常,欲念之心顿消,利用“空乐双运”产生了悟空性,达到“以欲制欲”之目的。
密宗认为他们对女性的崇拜是一种无私的行为,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爱:无爱,也就是《爱经》所诠释的性爱的最高境界。因此,密宗仪式中的性事并不表现为激情,而是一种非个性化的行为,一种无状态的心灵状态和浑然一体的自我,沉浸于其中的是彻底的自我和自我的解脱。正是在这种解脱的意义上,禁欲与纵性、苦行与性力奇特地化为一体,成为同归的殊途。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许多的寺庙中你都可以看见精美绝伦的性爱雕像的缘由,在今天,当我们漫步在印度诸多神庙中,你感受到的不是性的羞涩隐晦而是一种自然的原生态的美,那种源于生命本质的,是最持久的,也是永恒的。
在一部坦多罗教支派考拉?卡帕利卡派经典中,就宣称借助醇酒妇人可以获得解脱。距克久拉霍约80公里的金德拉时代修筑的城堡卡林贾尔曾是坦多罗教传播的中心。
11世纪金德拉国王维迪亚达拉的孙子基尔蒂瓦尔曼,梵语戏剧家克里希纳米斯拉(Krishnamisra)在梵语讽喻剧《觉月升起》中,提到丹伽、甘达、维迪亚达拉等金德拉诸王的大臣们,曾举行坦多罗教支派考拉?卡帕利卡的狂欢仪式。在这种性仪式中男性修行者设想他本人就是男神,而他的女性配偶则被设想成女神。
克久拉霍 (Khajuraho)性爱神庙是印度性文化最集中最完美的代表,也是千年前印度雅利安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克久拉霍的神庙目前仅存25座,分东、西、南三大群落。在公元9~13世纪,克久拉霍曾是印度很有势力的昌德拉王国(Chandela)的都城,印度教在北方的重镇。王国的开国君主是纳努克(Nannuk),其他有影响力的君主包括瓦卡帕提(Vakapati)、丹加?提婆(DhangaDev)和耶输跋摩(Yashovarman)。
公元950-1050年是王国的鼎盛时期,在方圆10公里的范围内建有85座壮观的印度教和耆那教石雕神庙。14世纪外族异教势力入侵并控制整个印度次大陆时,反对偶像崇拜的莫卧儿王朝摧毁了昌德拉王国,同时对以人物造型为主的印度教神庙大肆破坏。与其他印度神庙的命运比较起来,这里多少算是幸运的了,这个没落于沙漠中的小山村,与世隔绝的地理位置让它逃避了很多战火的摧残以及宗教冲突的迫害,让我们今天能欣赏到印度中世纪最完整的寺庙性爱文化。这些神庙因其独一无二的造型艺术在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
在这里你体会的更多的是浪漫优雅,那些瑰丽非凡的石雕,让你体会的是人类的智慧和艺术的精巧绝美与华丽,这些无与伦比的杰作让你除了感叹就是感叹。它们不仅结构极其复杂,而且意象也颇为奇崛。神庙中不仅有湿婆神的化身林伽(lingam),更在神庙外壁上,刻有一圈舞蹈、奏乐、耕种、游戏、手工、梳妆、写信等日常生活的浮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性爱雕刻。数以百计的男女爱侣(梵语称“密荼那”,mithuna)以各种体位和姿势尽情地交欢着,甚至还有群交,口交,肛交和兽交,以此来反映古印度人形形色色的性生活方式。那扭曲夸张必须修行了瑜珈方能完成的高难度动作,密密层层的裸体形象,让人目不暇接。雕像中最常出现的是湿婆神变化各种模样与他的妻子丰腴婀娜的帕威蒂交媾的景象 。这些男女拥抱的场景栩栩如生,男人代表英雄,女人代表美丽漂亮的女神。这些女神是天堂中的高等妓女,人们常常认为她们是神的女仆,一般是生活在寺庙附近的歌女、舞女和寺庙妓女的化身。这些妓女在世时常参加寺庙的各种仪式。在特殊情况下,她们也为神事活动歌舞,或者通过卖淫为寺庙挣钱。寺庙妓女的性交不仅是为了乐欲,而且也是为了敬神。这些女人把自己当作是所伺候的神的妻子,因而她们的淫荡不受公众的指责。她们充分展示着女性婀娜多姿娇媚风情的迷人魅力,以期达到艳欲世界与苦行世界形成的鲜明对照:现实层面是一种苦行,但精神层面却是极大的快乐。这些性爱雕刻是密教(梵语“昙特罗”,Tantra)仪式的图解,是雕刻在石头上的《爱经》。
如同大多的宗教和信仰都相伴随一些陋俗或者恶习一样,神庙中的这些神的女仆就是这种宗教中的性爱相伴随衍生出的罪恶产物,这种圣女就是印度著名的庙妓Devadasi---提婆达悉,即神的女奴,中世纪印度教神庙包括克久拉霍神庙豢养了大批姿色迷人的神庙舞女,这些神庙舞女原来与生殖崇拜的巫术仪式舞蹈有关。在坦多罗(tantra)崇拜的性仪式中则扮演献身于男神(修行者)的女神的角色,实际上已经由神庙祭司训练成变相卖淫的职业妓女。传说修行者在与神庙舞女进行仪式交媾可以获得活力达到不朽,通过对神圣的生殖行为的神秘复制来保证维护万物的秩序。印度极度重男轻女,为了不养活女孩子,在今天依然有许多低种姓和贫苦人家的女儿在年满10岁的时候就被迫放弃传统的婚姻,被父母亲人送到神庙中,奉献给神,为本村进行宗教仪式和做祷告。而进入青春期后她们就要被寺庙通过一种秘密仪式嫁给神庙的神,与寺庙的僧侣或者长老同房,终生成为庙奴或者庙妓。 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有一些5到9岁的女童也被在月圆之夜嫁给神庙的神,在祭奠后她们的肩膀和胸都被打上烙印,而来神庙拜祭的人只要给神庙出钱就可以与这些女孩子交媾。
位于新德里南郊,哈瑞?奎师那山(Hare Krishna Hill)的哈瑞?奎师那神庙是一所大同庙宇,是由伊朗设计大师法里布兹?萨哈巴(Faribuz Sahba)设计,并由AC巴克提维丹达.史华米.帕布帕(Bhaktivedanta Swami Prabhupada,世界知名的学者和灵性导师)于上世纪70年代建造,1986年底完工,被赞誉为20世纪的泰姬陵的。它的设计造型是一朵浮在水面、周围由荷叶衬托、含苞欲放的荷花。灵曦堂是一座印度巴哈依教寺院,由世界著名的伊朗设计大师法里布兹?萨哈巴(Faribuz Sahba)设计。
萨哈巴为此曾考察了数百座印度教寺庙,最后确定以含苞欲放的荷花为外形,以此象征宗教的圣洁、超欲出凡,走向清净的大同境界。全堂共4层,上面3层为荷花形(荷花是印度的国花),由27朵花瓣组成,每层9朵。第一层花瓣开放,第二层半开,最顶层欲放,富有立体动感。底层每片花瓣之间修建了一个个椭圆形水池,注满清水,用于调节温度,又好像池塘正在把花托起。在可容纳几千人的大厅里放置了一排排木椅,背面雕刻成波浪形,象征湖水涟涟。在二、三层花瓣的空隙,阳光从此射人,设计十分巧妙,别具一格。其建筑结构与悉尼歌剧院很相似,故也有人称其为"第二个悉尼歌剧院"。莲花庙外层用白色大理石贴面,通体雪白,纯洁无假。整个工程耗资1亿卢比 门千万美元),每天有不少各种肤色的教徒来此参谒。
每个到德里的游客都会来这里一游,庙里有各种各样的雕刻来记述宗教的历史,可以在这里领略到世界宗教大融合的特色,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都可以来这里忏悔、冥想。这里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们来朝拜全印度最美丽的神像之一茹阿妲?奎师那神像;还有这里的博迦梵歌、摩哈帕拉达、博物馆,在这里你可以深入的了解印度神秘悠久的历史和宗教。“奎师那”(Krishna)是至尊主的一个名字,意思是“最具吸引力”。“哈瑞”一词是呼唤奎师那的神圣能量。而奎师那的教义的核心,就是强调爱的奉献,只有爱才能拯救世界。在这个白色莲花的庙里,供奉着一对相爱的情人,所以奎师那的哲学也被称为“奉爱瑜伽”。它认为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一种非常甜美的两情相悦”,身在这爱的庙宇中,你会被周围的虔诚的印度人感染,会很自然地重新审视自己对爱、对性、对人生、对他人的态度。他们认为人不是物质的实体,都是灵性的、永恒的、不可毁灭的绝对者的仆人。在绝对真理自性的最圆满的展示中,茹阿妲?奎师那和哈瑞?奎师那两者是统一的绝对真理的永恒展示。茹阿妲?奎师那是被支配的一半,而奎师那则是支配的一半。古时的圣人宣告:只有通过净化了的感官,一个人才有可能引起主的注意。因此,奉献者只有通过“奉爱瑜伽”的途径才能到达祂那里。茹阿妲?奎师那是奎师那的完美崇拜者。她的奉爱榜样鼓舞着所有的奉献者,尤其是那些深爱与主具有高洁和秘密关系所吸引的奉献者。这种关系就是:在情侣心态中的超然、甘甜的奉爱服务。因此有千万化身的哈瑞?奎师那便有了成千上万的妻子,而可以用自己的各种化身与每个妻子保持亲密联系。

在印度,我买了几本描绘相当精致的古代爱经的图册,线条非常精细,画面灵活而生动,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又展现了古代印度人性爱的基本方式。当然,看了这些图册,如果你对于印度瑜珈有一定了解或者本身就练习瑜珈,那么这些性爱的画册你看了就更会了然于心。无论是做为艺术收藏还是做为研究,这些都是值得你买回来的印度礼物。
在印度,女孩子出嫁是要在两个手上画满图案的,而这些图案就是性爱图,这是否算一种婚前性教育呢?这些用特殊颜料涂画的图案当地人叫它“迈何迪”Mendhi。 迈何迪的历史悠久,自古有之。从前女子在结婚时才画,现在无论婚丧嫁娶,还是节日庆典,总有不少女子喜欢在手上、脚上等处画上迈何迪。
印度人对于性所持的观念在我们看来有许多匪夷所思的地方,她无处不在,却又神秘无边,我想这也是这个宗教国家的独特魅力所在吧。
(文,卢林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