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DNA分子的结构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能力目标】: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培养科学思维及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感悟科学研究中蕴含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态度。
新知准备:
画出一个脱氧核苷酸,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教学过程: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实验报告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第___组
【实验原理】
1、DNA分子具有独特的空间结构----规则的___________结构,
2、DNA分子由两条_________排列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____________排列在外侧,_______排列在内侧。 【材料用具】
DNA基本组成单位塑料模型 【方法步骤】
依据自己构建的模型,填写下表
探究1、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1)从总体上看,DNA是一种什么结构?是由几条链构成的?两条链的方向如何?
(2)DNA分子中外侧排列的是什么?内侧排列的是什么?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哪一部分是DNA的基本骨架?
(3)DNA中的碱基是依靠什么结构连接起来的?遵循什么原则?
拓展延伸:
双链DNA分子中各种碱基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
A= , G= , A+G= ,也就是:(A+G)/(T+C)=
小试牛刀:
某生物细胞DNA分子的碱基中,腺嘌呤的分子数占18%,则鸟嘌呤的分子数占多少?
探究2、DNA分子的特性:
(1)不同DNA两条长链上的什么结构是稳定不变的?
(2)什么结构是千变万化的?
(3)每个DNA分子各自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特定的吗?
(4)以上三个问题分别体现了DNA的什么特性?
课堂反馈:
1、某同学制作一DNA片段模型,现准备了10个碱基A塑料片,8个碱基T塑料片,40个脱氧核糖和磷酸的塑料片,那么至少还需准备碱基C塑料片的数目是( )
A.8 B. 24 C.16 D. 12
2、如下图所示,下列制作的DNA双螺旋模型中,连接正确的是( )
3、在DNA分子的两条链上排列顺序稳定不变的物质
是 ( )
A.四种脱氧核苷酸 B.碱基对 C.脱氧核糖和磷酸 D.核糖核苷酸
4、下列有关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碱基对特征的表述,错误的
是 ( )
A、两条主链上的对应碱基以氢键连接成对 B、配对碱基的互补关系为A—G,T—C
C、各个碱基对的平面之间呈平行关系 D、碱基对排列在双螺旋的内侧
课下思考:
如何以构建的模型为基础,形成2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即DNA分子是如何完成复制的)?
DNA分子的结构预习案
教师寄语:细心决定成败,完美永无止境
预习目标:
1、熟练掌握DNA的元素组成和基本单位。
2、熟读课本,初步思考如何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预习提纲:
1、沃森和克里克于1953年提出了著名的 模型,并因此与威尔金斯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DNA又称 ,组成它的基本单位
是 (由一分子 、一分
子 、一分子 组成)。
组成DNA的碱基共有 种(符号表示为 ),脱氧核苷酸
共有 种(名称是① 、
② 、
③ 、
④ )。
3、 DNA的双螺旋结构是由 平行的 长
链 而成,排在外侧的 和 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通过 连接起来的 排列在内侧。碱基对的组成规律是 与 配对, (A)一定
与 (T)配对, (G)一定
与 (C)配对,反之亦然,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 原则。
初步思考:
1、脱氧核苷酸的三部分如何连接?用图示表示
2、一条链上的两个脱氧核苷酸如何连接?用图示表示
3、两条链上的两个脱氧核苷酸如何连接?用图示表示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
青岛胶南一中 王淑贞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 能力方面: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进行遗传信息多样性原因的探究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认同与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体验科学探索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三、教学难点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发现式教学、讨论法、 演示法
五、教学设计思路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教学要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采取多种教学形式,重视“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达成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一致。
基于这个理念,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并没有按照教材中的顺序:先介绍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的研究历程,再概述DNA分子结构的特点,最后让学生动手尝试建构DNA双螺旋结构,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而是先让学生依据4个科学研究资料,逐步探究如何构建脱氧核苷酸、单链、平面双链、立体空间结构,从而一步一步地构建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通过探究构建模型的过程,学生就会自然地了解DNA双螺旋结构的基本内容,同时还体验了科学家的研究历程,能够学习到科学家善于捕获分析信息和严谨的思维品质及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然后以构建好的DNA模型为依托,让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分析模型、主动探究得出DNA结构的有关知识,再由学生总结出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由于考虑到这个模型可以很好的解答遗传信息多样性,所以最后让学生比较不同组构建的DNA模型,分析探究得出DNA分子多样性的原因。 六、教学过程
七、课堂小结
与学生共同回忆我们的探索之路,谈谈探究发现的体会并回顾本课知识,完成拓展训练。 八、作业布置
思考如何以本节课构建的模型为基础,形成2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即DNA分子是如何完成复制的)。 九、教学反思
1.本节课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构这个验证型实验大胆地改为探究型实验,学生能跟随教师提供的资料,主动参与探究过程,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探究知识、获取知识。在探究中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构完成后,有关DNA 分子结构的相关知识都由学生分析讨论得出,这使学生观察模型、分析模型得出理性认识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最后,本节课将后面的碱基对序列的探究整合提到了这里,由于更直观教学效果更好。
3.在整节课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留给学生更多的空间,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充满情感的、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和欣赏中认识自我、找到自信,体验成功的乐趣,树立学好生物和进行探究学习的信心。 十、板书设计:
DNA的分子结构
蛋白质的结构层次:
氨基酸 二肽 多肽链 蛋白质空间结构 结构特点
推测DNA的结构层次:
特性
脱氧核苷酸
构
两个脱氧核苷酸相连 多核苷酸链空间结 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