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关隘分布图 归湖梨下村深藏一处古关隘

    近日,本报对潮安县文祠镇的婆姐岭古道和永安门古关隘现状进行报道以后(详见2009年8月6日A2版),有热心读者打来电话,反映在距婆姐岭不远的归湖镇梨下村也藏着一处古关隘,名为“永安里”,其年代或比永安门更为久远,而保存状况同样堪忧。

  来到归湖镇梨下村时,天正下着大雨,沿着湿漉漉的水泥村道一直走到尽头,只见两座葱郁的山坡夹出一道天然的“瓶颈”,颇有“兵家必争之地”的意味。左侧山脚下一块碑记上写着“神山山岗遗址”,为潮安县政府2006年所立。据碑记记载,此处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战国时期人类活动文化遗址,面积约12000平方米,已采集有石器、陶片等器物。在这个“瓶颈”之处,因地制宜筑着一道石门,正是记者要找的“永安里”关隘。

  “永安里”关隘的围墙约3米高,关门上的石匾字迹模糊、几不可辨,两侧楹联的字体也早已被磨掉。杂草乱枝在围墙上方肆意滋长,似在向世人诉说这座关隘的衰败。从“瓶颈”走出关门,视野豁然开朗,前方是广阔的田园,左右是绵延的山坡,两条羊肠小道一直向远处的山岭延伸。骤雨初歇,斜阳欲现,正是“暮霭沉沉楚天阔”。关门前方的杂草丛中,露出三级石阶,正对着关门还有一大一小两口几近干涸的池塘,直径小的约十几米、大的近百米,仔细观察池塘边缘的石篱,隐约可判断是人工开凿的八角池。

  采访中,梨下村的村民告诉记者,这石门、古道、池塘,都是从“古时候”就有的,以前叫做“后崩关”,到关外去就只有这一条路,每日行人络绎不绝,后来走的人少了,人们把池塘变成田地,为了行走方便,还把池塘的石篱重新砌高,现在池塘也抛荒了。

  记者查阅有关史料得知,“后崩关”是归湖镇梨下村西北角山坳一处古代遗址,古时名叫“锁阳关”,通往溪美、凤南等地,石坳辕门,关墙高达5米,因年代久远而崩塌。文祠镇婆姐岭的“永安门”是前关,此地为后关,民国22年重建。

  在关门后方10米处,记者发现了另一道石门的痕迹,两侧的石基被青苔所覆盖,贝灰石的门墙虽已崩塌,但仍依稀可辨。或许这座崩塌的石门,便是“后崩关”名字的由来,又或许这座关隘原来是双层门结构,上方还有雄伟的城楼,但这些只能任由来者想象,目前无法得到考证。

中国古代关隘分布图 归湖梨下村深藏一处古关隘

  雨后,凉风轻拂,放眼崇山,哀意顿生。“永安里”与“永安门”原是一脉相承,时过境迁,两座贯看古今的关隘已经荒废。有文化界人士认为,若把婆姐岭与梨下村的古道、古关作为旅游路线连结起来,必然能引起人们踏古寻幽的情怀。而对于这些古迹来说,目前最需要的是得到有效的管理与保护。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9851/736113293422.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古代宗教的至高神崇拜 古代埃及人的主神崇拜

我们已经知道,圣经为我们揭示了人类宗教由低级向高级、由落后向先进发展的阶段性与规律性,即:多神(偶像)崇拜宗教—至高神崇拜宗教—独一神崇拜宗教—三一神崇拜宗教。那么,中国古代宗教处于哪一个发展阶段呢?中国宗教学者认为,中国宗教

中国古代才女一 中国古代才女诗词

中国古代才女(一) 一、许穆夫人:春秋时许国国君夫人,相传《诗经》里的一首最早的爱国诗篇〈载弛〉就是出自其手。但是否真实,学术界难有定论。许穆夫人出主在公元前七世纪春秋时期的卫国(今河南湛县),是卫宣公的女儿,卫懿公的妹妹,出嫁于许。

中国古代三皇五帝 西方评价中华文明

三皇五帝是谁:中国古代三皇五帝详解2013-3-22 来源:雷霆军事网导读:中国历史从什么时侯开始,以及如何开始,我们不敢确定。自盘古开天辟地以后,他的后裔诸神,即最初的三皇及后来的五氏完成了创世需要的任务后,都归神籍。人类迎来了新的时代,因

中国古代才女:两晋篇《绿珠》

愚雅轩祝您全家幸福、安康中国古代才女:两晋篇《绿珠》绿珠绿珠姓梁,(?~300)广西白州博白县人,县内有座双角山,虽不算巍峨险峻,但树木葱郁,泉水潺潺。山上有个小湖,湖里有一种婢妾鱼。绿珠生在双角山下,自幼即生得体态婀娜,肌肤雪白,明眸皓齿,娇媚

声明:《中国古代关隘分布图 归湖梨下村深藏一处古关隘》为网友比我糟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