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东至 考古最新发现 东至出土直立人头骨化石

在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东至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华龙洞遗址发掘成果发布会”上,众多知名考古学家共同揭开了“东至直立人”的神秘面纱,这是我省境内发现的第三处古人类化石地点。

华龙洞旧石器遗址位于东至县尧渡镇汪村庞汪组,距离东至县城约20多分钟车程。这个典型的皖南山村,约有几十户人家,村庄背后是一处小山,灌木丛生。

穿过一段碎石路,便能来到这个其貌不扬的山坡上。映入眼帘的不是想象中的山洞,而是满山的灌木和岩石。在几块巨大的岩石下面则是一块平坦的土坑,地面一边露出很多白色或灰色的“碎石”。

这个土坑约有二、三十平米,是此次发掘的核心区域。由于前段时间下雨,水不断流入土坑。发掘现场被用吊线分割为若干区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刘武说,这里在远古时代是一个人类聚居的洞穴,后来因为地壳运动使原先的洞穴消失,洞内堆积的动物骨骼也被埋藏在泥土里。

至于华龙洞名称的来历,刘武说这是安徽省考古所韩立刚教授取的名字,寓意是“中华民族、龙的传人”。

由于数万年前的一次地壳运动,原先的华龙洞已不复存在。考古人员通过出土的化石,试图为我们再现几十万年前真实的情景。

考古东至 考古最新发现 东至出土直立人头骨化石

“通过出土的化石种类,可以初步想象到,数十万年前一组古人类居住在华龙洞附近,他们在这里狩猎、采集,用石头做成简单工具在树林里、河水里捕获动物,敲骨吸髓。”据刘武介绍,后来,突然的地壳运动导致地表发生变化,这组古人类也随之迁移或者进化了。大量的动物残骸、石制工具与稀少的人类遗骨却长埋地下。

刘武认为,数十万年前的华龙洞周围,应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在这里栖息着数量众多的野猪、东方剑齿象、棕熊、大熊猫、鹿、貘、水牛等动物,说明当时这里的气候环境十分适合动物生存。

以上是用户分享关于考古最新发现 东至出土直立人头骨化石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了,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1451/451143212066.html

更多阅读

考古中发现的八大中国古代美女 考古发现

考古中发现的八大古代美女本文作者 倪方六在近现代考古史上,发现了不少女性未腐尸体和较为完整的颅骨,有的甚至栩栩如生,令世人惊叹“活见鬼”。这些女人,活着时到底长什么样子呢?现代人像复原技术让她们复活了。我从近些年经中国专家

舌诊图文大全 [图文]亚马逊河最新发现一种巨滑舌鱼物种

科学家在亚马逊河流域最新发现一种巨滑舌鱼新物种,这是自1847年首次发现的巨滑舌鱼新物种。巨滑舌鱼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之一,生活在热带南美洲,尤其是巴西和圭亚那地区。它们的体长可达到3米,体重达到200公斤,它们通过原始肺呼吸空气,倾

声明:《考古东至 考古最新发现 东至出土直立人头骨化石》为网友切如云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