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的教育思想 墨子及其教育思想_墨子的主要思想

(墨子)

为《民办教育研究》撰写的中国古代教育家之二:墨子

一、生平

墨子(约前480—前400年),另一说是生于约周定王初(公元前468年),卒于周安王中(公元前376年),名翟,春秋末战国初鲁国(今山东滕州)人。春秋末战国初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科学家等,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据《琅缳记》与滕州民间传说,墨子出生前,“其母梦日中赤乌飞入室中,光辉照耀,目不能正,惊觉生乌”。乌即翟,是凤凰的别名,因而取名墨翟。墨子的家乡是古代文化科技最先进的地区,他的爸爸是位能工巧匠,妈妈非常贤惠。先进文化环境的影响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加上他的勤奋、纯朴与灵敏,很快学会了木、车、皮革、制陶、冶金等手工艺。同时,他拜师求教,学习文化科学知识,逐渐成长为一位深沉、博大、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杰出人才。

墨子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概括出力学原理,并作出“力,形之所奋也”的力学定义和弹性力学、杠杆平衡力学、滑轮受力、斜面受力、物体平衡受力等方面的定义。他利用杠杆原理研制了桔槔,用于提水。他还制造了辘轳、滑车和车梯等简单机械,用于生产和军事,受到人们的称赞.

墨子对光学很有研究,对于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若干物影成像,进行了精彩的描述:有一次,墨子进行光学试验,他在堂屋朝阳的墙上开了1个小孔,让1个人对着小孔站在屋外,在阳光照射下,屋内相对的墙上出现倒立的人影。墨子通过小孔成像的光学实验,阐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即光从上下直射,人的头部与足部成影在下边和上边,构成倒影,成为后代摄影技术的先声。

经过学习与实践,墨子提出了正确的客观标准:“天下从事者,不可无法仪”。不同的手工业匠各有特殊的技巧,但都要遵守共同的标准法则,制方要用矩尺,制圆要用圆规,取直要绷紧墨线,取平要用水平仪,这5种标准,是各类工匠准从的普遍法则。

墨子不仅重视实践,而且重视理论。他好学深思,苦读博览,最初学习古代传统文化和当时有影响的儒学,曾跟周朝礼仪史角的后代学习周礼,墨子在学儒的同时,发现了儒家缺点,对儒家“亲亲有术,尊贤有等,强执有命,繁饰礼乐”等内容进行批驳,与儒学分道扬镳,提出自己独特的学术观点和系统的学说--墨学。墨学的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等10大主张;此外还有自然科学、文化教育、逻辑学、军事防守、工程技术等,内容非常丰富。墨学在战国是一重要学派,和儒家一道被称为显学,其徒属遍天下。墨子弟子中较有名者有禽滑□、县子硕、公尚过、随巢子、胡非子等。《韩非子》说墨子死后,墨家分裂为相里氏、相夫氏、邓陵氏三派。

墨子知道,仅靠说教不行,还必须有坚强的实力做后盾才能成功。于是,他组建了有纲领、有组织和严密纪律的墨家团体。其纲领是实现义,其领袖为巨子。墨子要求成员身穿粗布衣,脚登木屐子,以自苦为荣;不仅要有知识和专业技能,多数成员还要接受军事训练,并随时准备打仗,为实行义的事业献身。墨家学派是中国最早的民间武装团体。
墨子除聚徒讲学、组织团体之外,还周游列国,有著作传世。有今本《墨子》五十三篇。《墨子》内容广博,包括了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后学的重要史料。其中较能代表墨子学说和思想者有《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其中《经》、《经说》和《大取》、《小取》,均属名辩之作,以讨论人的认识论和逻辑学等问题为主,可能成书于战国晚期,故为集名辩大成之作,是今天研究战国名辩之学的重要材料(见《墨经》)。《备城门》、《杂守》等十一篇,主要讲城守之术,应为兵家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也是墨家善守御的1种见证。

公元前390年前后,墨子带着他所描绘的社会蓝图,离开了这个战乱动荡的人间。据传弟子们遵照他生前节葬的主张,将他的遗体从简安葬在狐骀山下的苍松翠柏之中。他的陪葬品极其简单,最有价值的是一部《墨子》的手稿。墨子死后,其弟子分为3大派别,为弘扬墨学而继续努力。

二、教育思想

1、教育目的:培养“兼士”,实现“贤人政治”

墨子的教育思想 墨子及其教育思想_墨子的主要思想

墨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包含于他的社会思想中。他认为教育是实现社会理想的手段,因此,他十分重视教育,并试图通过推行教育,建设1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为了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墨子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兼士”或“贤士”,即培养为理想社会——“贤人政治”或“仁政德治”而服务的人。在墨子看来,这种人才必须符合三条标准,即“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也就是说,这种人才必须具有深厚的道德涵养、符合逻辑的言谈举止和宽广深厚的理论功底。墨家的“兼士”与同时代儒家的“君子”在外表与内质上都有很大不同,体现了完全不同的人格追求,“兼士”反映了小生产者的平等理想。在战国当时严酷的社会环境下,这种追求和愿望只能是1种空想,但这种理想中的平等、博爱精神却是人类一笔可贵的精神遗产。

2、教育内容:以“兼爱”、“节用”、“非乐”为主

墨子的教育内容全面丰富,门类众多,涉及道德、逻辑、语言、生产劳动及其技能、科学技术、军事、数学、几何、力学、光学等诸多方面,几乎涵盖了文史知识和各种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里我们只从几个主要方面,来探究其丰富的教育内容。

(1)政治和道德教育

在先秦诸多思想流派中,墨家之所以能够独树一帜,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墨家提出了1种新的政治主张—兼爱论。墨子的“兼爱”思想完全否定了宗法式的伦理——关系,把“爱”作为1种超越一切社会规范、可以涵盖各种社会关系的新的伦理观念提了出来,这是他开出的医治社会混乱的药方。即做到“视人身若其身,视人家若其家,视人国若其国”。通过实行“兼爱”,达到“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辱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的理想状态。墨子“爱”的对象是所有的人,从客观上讲是一切人都相爱。墨子的“兼爱”思想,是试图从个人因素中寻找产生社会问题的根源,他希望以伦理道德的武器来消除社会矛盾,安定社会民生,但其“兼爱”学说在2000多年前的那种社会环境下无疑富有强烈的空想色彩,全人[wWw.aIhUaU.com)类真正的“兼相爱”,无论是在墨子的时代,还是在整个阶级社会,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若是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看,这种“兼爱”思想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它应当是当今世界人们处理个人与国家相互关系的理想准则。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1551/647443820898.html

更多阅读

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孔子的教育思想(图)

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孔子的教育思想(图)孔子,儒家思想创始人,中华民族文化大成者。----诸葛长青翻开中华历史,品味历史文化,我们总是深深感动。走进曲阜,走进儒家思想,我们感叹孔子等先辈的无私奉献。诸葛长青认为,作为中国人,作为教育者

程颢的教育思想803 游月陂 程颢

第803篇: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研究·程颢的教育思想逍遥行者2011年4月15日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文化自然是源远流长。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学一直是主流,也就是儒家思想。所谓儒家思想,即是指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延续

浅谈张雪门关于见习实习的教育思想

浅谈张雪门关于见习实习的教育思想文章摘要:张雪门是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他将毕生的心血都倾注在学前教育这片神圣的事业上,他的主要教育思想有对于教育目的的划分与思考、幼儿园行为课程的研究,而最有影响意义的思想莫过于对于幼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第三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采编:张晶 出处:丹东市教师进修学院教科所 发布日期:2011-10-25 阅读次数 345第三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按几何图形排列着一行行简陋的课桌,紧紧地挤在一起,很少有移动的余地;这些课桌的大小几乎都是一样的,仅能够放置

王充的教育思想784 王充的思想

第784篇: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研究·王充的教育思想逍遥行者2011年4月7日王充(公元27—?年),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今浙江上虞),原魏郡元城人(今河北大名)。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公元27年),卒年不详,据史料分析,他的卒年应在公元97—105年之间。王

声明:《墨子的教育思想 墨子及其教育思想_墨子的主要思想》为网友生活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