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上课爱讲话,不讲话就走神。他自己说不知道为什么,反正就是想讲和控制不住走神。每天提醒孩子,孩子会说妈妈你好啰嗦,自己也觉得给孩子贴这标签是不对的方式。可曾经讲道理或奖罚并施的方式并没有好效果。请问:自己该从哪个角度进一步与孩子沟通?怎么样的沟通方式才是最合适的呢?
雁行:前面一些案例中我已经有说过,对孩子来说我们的养育方式并不是说教或奖惩,即使有效果也只是一时的,从根本上来说是没有效果的。也许你说了什么,他表面上改了,但以后还会有其他的问题发生。最重要的是言传身教,我们希望孩子是什么样的,先成为那个样子,然后用自己的生命去引领、影响孩子的生命。
孩子有说你啰嗦,可能你自己也能感觉到有那么一份啰嗦。所以,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或者日常生活中,妈妈有时候就是要管住自己的嘴巴,适当的时候告诉自己“停”,像自己的嘴巴上装了一条拉链一样,把它拉上。孩子说“妈妈你好啰嗦”,那这个孩子像你,爱讲话,是非常正常的。可以慢慢的,回到自己身上,更多的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好,能让自己更加专注于做某些事情,随着你自己的改变,孩子自然而然也会调整好。孩子其实就是你的一面镜子,你能够看到的就是你内在所有的,你所不接受的他的特质,其实就是你有的。可以去内观一下自己。
我举个例子吧,其实我话也是很多的,尤其是有时候一个情绪来了,已经说“停”了,包括我老公或者我儿子跟我说“停”了,但是我那句话要是不说完,我就会难受,我必须要把它说完。这个其实就是啰嗦,很多女人都是这样的,就喜欢一下子把那些东西连带着全部说出来,不会就事论事。当我们长期这样,孩子也会跟我们一样,爱说话,不停地说不停地说。所以,慢慢的做一些调整。
对我最大帮助的就是静心,每天给予自己至少半个小时,可能接近一个小时,打坐。这样的话,就会让自己静下来,当静下来的时候,就会开始慢慢的了解自己、清晰自己,这样在关系中就不容易被牵着鼻子走,不容易被情绪带走。自己能够静下来后,就会发觉周围的世界也静了,孩子也静了。因为静心是需要非常强的专注力的。培养自己的专注力,你的专注力好了,孩子的专注力不会差到哪去。

我孩子就是老师说的某一状态,有话必须说完,说停止还会继续。某种时候能说其实我不太爱说话么,我和我老公都不爱说的,在不熟的人面前更是。其实平时会觉得孩子说话是求知和沟通的一种方式,但主要是在学校,老师反复投诉请家长,才觉得自己郁闷情绪被放大多倍。所以,现在除了反复强调提醒孩子学校纪律问题,觉得别无他法。
雁行:可以去了解一下,这个孩子不断说,是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有的时候,也像有些孩子吃零食一样,通过不断的说,与自己越来越远,以至于能够疏忽自己身上的一些紧张、不安。这个需要我们通过聆听,了解孩子内在发生了哪些细微的变化。
孩子多大呢?如果是9岁的话,9岁对孩子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龄。9岁之前,孩子都是活在自己的一个灵性的世界里,就像天堂一样。但是到了9岁,会一下子打回到现实的世界中,有一些比较敏感的孩子会有诸多的不适应,像我儿子是非常明显的,在9岁那一年,晚上睡觉要开灯,两三分钟尿一次。以至于有一次,他们去fieldtrip,有一个妈妈做志愿者,回来后就很紧张的告诉我:“你孩子怎么两三分钟就上一趟厕所呢?要赶紧带他去看医生啊。”因为那个时候我已经了解到9岁是一个特殊的年龄,所以过了那个时间段,他自然而然就好了。
男孩,七岁。因为平时阅读较多、外出较多,可能有一定与同学炫耀心理。
雁行:如果说平时和孩子的关系相当不错,可以陪伴着孩子一起静下心来;也可以坦诚告诉孩子:“如果老师来投诉,妈妈心里也会有一些不开心。我想了解一下,为什么你经常在上课的时候说话?”慢慢的去聆听一下,他内在有什么样的需求需要释放出来?让他自己自由的表达出来,是他什么都懂了,还是内在有一些小焦虑小紧张?因为我不太了解太多的背景资料,所以我只能根据我曾经的体验分享一些经验,可能对你有用,也可能对你没有用。作为一个妈妈,更多的是静下心来慢慢的和孩子联结,一起去探讨这件事背后的因。(有句俗话说)男孩6、7岁,狗都讨厌。这也是一个阶段。过了那个阶段,一切自然而然都会OK的。现在我们大人更多要做的一个是放松,还有一个如何更好的保护好孩子,跟学校做一些配合工作,让孩子不多受各方面的压力、影响。
好,我明白了在孩子成长路上,孩子最终是单独的个体,他会成为自己,这个路程中我们大人自己应该成为更好的自己,谢谢老师。
雁行:不过多介入,有些都会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