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赛儿起义 明朝历史上的唐赛儿为何起义

  明朝历史上的唐赛儿为何起义

  中国的百姓其实特别老实,农民能有一口饭吃就不会走上造反这条道路,他们也不会在乎这是谁的天下,面朝黄土背朝天,没有人愿意造反远离家乡,一般的统治者都不会将农民逼上绝路,动摇自己的统治。一般情况,只有出现在大慌、灾害、战乱时期才有可能出现大规模的造反。但是唐赛儿所处的时间正是永乐年间,制造业水平和国内生产总值都不会让百姓民不聊生,那么唐赛儿为什么要造反呢?

唐赛儿漫画像

  唐赛儿造反于私是为了替自己的家人报仇,父亲被抓到卸石棚上去做苦力,丈夫又在讨要粮食时被官府打死,父亲母亲相继悲愤离世,这个世界上就只剩她孤女一人,能够活下去的念想都不复存在。加上她性格从来都是快意恩仇,一怒之下,决定揭竿而起。

  于公是为了同样境遇的山东百姓,山东在经历了元明之战、靖难之乱之后本身就是一片焦土,浮尸遍野。朱棣为了刺激北方经济,将都城前往北平,在古代,社会生产力不足的情况下,农民、手工业者自然就成为了铺桥修路、开凿运河的主要劳力。恰逢饥荒,山东境内已经是怨声一片,加上贪官污吏又大肆敛财,一些为非作歹的白莲教也干起了打家劫舍的勾当,身为最底层的穷苦百姓已经没了活路。唐赛儿的揭竿而起当然能够引起山东百姓的共鸣,何况山东从来不缺绿林好汉。

  凌迟唐赛儿的原因是什么

  凌迟是一种酷刑,用器械使人体最大程度的疼痛,从而达到施行者的某种需求。起源于五代时期,可谓是有着悠久的历史,而被凌迟处死的著名人物也有很多,到了明朝时期,“千刀万剐”彻底体现出来,明朝时期有个太监叫做刘瑾,据说是挨了3600刀后才断的气。相传,白莲教女首领唐赛儿在被捕后,也曾经受过凌迟之刑。

唐赛儿漫画

  据说,为了抓到败走的唐赛儿,官兵在山东至少抓捕、凌辱、杀害了年轻女子上万人,为了能够让这些女子免于刑罚,唐赛儿主动到县衙投案自首,在被下狱之后,经过一番淋热油、关铁窗、鞭刑等残酷的刑法之后,最终被官府处以极刑,也就是凌迟处死。

  锦衣卫很多人都是世袭而来,从小接受锦衣卫的洗脑教育,加上一部人都是太监身份。因此残暴程度比土匪恶霸更胜数倍。朱元璋在统治初期用重典,虽然在朱允炆称帝之后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锦衣卫地位越来越低,到最后不得已化明为暗。到了永乐年间,为了统治需要,锦衣卫又被重用起来,这些残酷的狱刑让老百姓谈兵色变。

  唐赛儿作为统治者最痛恨的白莲教首领,只有用残酷的刑罚警告那些想加入或者已经加入白莲教的教众,告诉他们,造反的结局就是向唐赛儿一样,受到千刀万剐,骑木驴光腚游街,这是对一个女人最大的侮辱,死后都不得有人替其伸冤。

  

  唐赛儿领导白莲教起义结局如何

  白莲教自宋朝创立以来,因为其佛法教义不如正统佛教文献那么拗口晦涩,在百姓间的影响传播也是相当迅速。有的白莲教行善事,有的借助其名号敛财,但是更多的白莲教采取的是造反来反抗当时的社会秩序。唐赛儿便是明朝永乐年间白莲教起义军的一个分支领导者。

唐赛儿漫画

  也许是造反成了习惯,一批号称金刚奴、天王、佛祖、佛母的白莲教众层出不穷,宋朝时反宋、明朝时反明,到了清朝依然如此。但是并不是每一次造反运动都是官逼民反,很多时候都是白莲教首为了扩大领导权立地为王,开始反抗统治者,但是他们的造反基础却很薄弱,唐赛儿集结的青州、安丘等处农民千人上卸石棚,本身打的就不是持久仗,唐赛儿想的,也就是为夫君报仇,多杀几个官员罢了。

  至于能不能领导手下的农民军走的更远,她没有预知战场的能力,打的几场仗胜在各种机缘巧合。唐赛儿从揭竿起义到兵败逃离不过是两个月余的时间。山东地界,卸石棚寨不过是一山之隅,无水源,无粮食储备,不用打,明军以十倍之力围之,不出几日,造反军自内部就将决裂。

  因此唐赛儿领导的起义军是不成熟的,虽然有农民作为起义基础,但是没有一定的系统组织。大军决战,粮草、战将、兵器这些都是要考虑的,没有哪个农民能够靠着一把镰刀到战场上与武装到牙齿的正规军抵抗多久,白莲起义,注定不会成功。

推荐阅读唐赛儿起义背景介绍 唐赛儿起义遗址在哪里唐赛儿起义过程是怎样的元朝唐赛儿起义简介 关于唐赛儿起义的轶事电视剧锦衣夜行唐赛儿的结局是怎么样的揭秘锦衣夜行唐赛儿和谁在一起了1/2 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锦衣夜行唐赛儿寨在什么地方

  卸石棚,原本就是炸山取石的一个场所,是农民壮劳力相对聚集的地方。在明朝朱元璋时期,青州是齐王的地界,因为有一次看到了燕王朱棣富丽堂皇的王爷府,齐王顿时对自己的住处严重不满意,在哭闹着得到朱元璋的同意之后,开始大规模兴建新的齐王府。卸石棚,便是当时采石建筑房屋的一处场所。

唐赛儿漫画像

  到了永乐年间,因为北方战乱死伤人数太多,为了重建北方经济,稳固统治地位。被逼着迁居到山东境界的移民有千余户。在田地没有办法分配的情况下,进入卸石棚的壮劳力便与日俱增,特别是到了永乐年间,为了将皇城迁都北平,必然大兴土木,卸石棚此类的地方就变得尤为重要。

  唐赛儿寨的缘由就是明朝白莲教起义军女首领揭竿而起的据点,作为在卸石棚脚下的村民,大家对于卸石棚的地势、地形一定有深刻的认识。采取卸石棚作为主战场,在一开始会占得先机。

  既然卸石棚称之为卸石棚寨,在后来能容纳千人的状况来看,唐赛儿寨的规模应该不会太小,能够提供营地,一定的粮食储备。在卸石棚的基础上作防御工事也会相对容易。

  唐赛儿寨现在成为了滨州的一处旅游文化经典,一个寨子并不值得人注意,赋予在这个寨子上关于唐赛儿的传奇才是最大的卖点。在青州包括附近的唐村等处,依然会有许多关于唐赛儿的传说和故事,唐赛儿寨也成了当地的一个地标。

  锦衣夜行唐赛儿的结局是什么

  《锦衣夜行》电视剧即将开拍,这部由关月执笔的网络小说一经出世便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而其中有关于唐赛儿的描写也花费了笔者很大的心血,那么唐赛儿的结局究竟是什么样子?她最终将何去何从呢?

  

  唐赛儿连环画

  唐赛儿在锦衣夜行里是白莲教一方领导人物唐姚举的女儿。为避祸乱,赛儿被母亲托付给锦衣夜行的男主角杨旭,认其为干爹。面对这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白莲教造反女首领,怎么安排和引导唐赛儿的未来,是否该以一己之力改变历史?这些都是穿越到杨旭身上的现代人夏洵需要考虑的事情。

  于谦是“西湖三杰”之一,廉洁清正、敢于为百姓请命。在锦衣夜行里,于谦是杨旭的侄子,赛儿是杨旭的干女儿,两人自小相识,于谦和年龄相仿的唐赛儿是一对欢喜冤家,他们在一起的可能性很大。至于于谦能不能够降得住赛儿姑娘,就要看于谦自己的努力了。

  网络上猜测的关于唐赛儿最后跟了杨旭的说法就显得有些恶俗,等到唐赛儿年纪十四五的时候,杨旭至少已经是五十岁以上了,这样的年龄差距,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关于唐赛儿结局的说法,有一种相传她是化身为仙,到塞外做了一个部落首领,在这部小说中也隐隐有此体现。唐赛儿无论是“杀人潜逃”之后北上追随杨旭,还是南下去了南疆,结局总是会到了塞外,以唐赛儿的身手和胆识,在这些部落里有一番作为是很容易的。

  在这部小说里,笔者用了很多的言语来表示对唐赛儿的欣赏,对其外貌的赞扬不吝词汇。所以有理由相信,关月会为唐赛儿找到一个好的结局。

  锦衣夜行中唐赛儿是明朝的尼姑吗

唐赛儿起义 明朝历史上的唐赛儿为何起义

  唐赛儿是白莲教起义军中相对出名的一支,因其她是女性领导人才更具有传奇色彩。关于唐赛儿结局的说法中,有一项就是藏身尼姑庵。那么唐赛儿究竟是不是尼姑呢?她为什么要藏身尼姑庵?

唐赛儿漫画像

  白莲教发源于宋朝时期,到明朝时期已经是支派林立,白莲教自创立时期就有两种极端色彩,向善,即引导民众向善;叛逆,即成为教众想改变社会秩序的一种工具。白莲教具有充分的有群众基础,敛财积蓄,农民武装。因此,有些别有用心的教派会依附于白莲教的名号,才能更好地成事。从根源上来说,他们都是佛教分支,唐赛儿也是佛教徒。

  唐赛儿所在的北方白莲教分支,依然是崇尚佛教教义的。但是并不能说参加造反的都是尼姑、和尚,唐赛儿至少在她参与造反之前是有家有室的,怎么会是尼姑呢?封建时代的造反运动,如果没有农民的参与是不可能成功的,归根到底,唐赛儿还是农民的代表。

  那么唐赛儿为什么选择尼姑庵藏身?当时佛教倍受朱元璋的打压,甚至是敌对灭杀,为了能够保全白莲教,想钟鸣鼎盛的建立道馆是绝不可能的。只能化整为零,通常几个人就成为一个道观,且没有了道观建筑的符号,便于躲藏。白莲教教众之间极其团结,唐赛儿藏身其中,或者借助其力量,躲避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捕杀,也是很有可能的。

推荐阅读唐赛儿起义背景介绍 唐赛儿起义遗址在哪里唐赛儿起义过程是怎样的元朝唐赛儿起义简介 关于唐赛儿起义的轶事电视剧锦衣夜行唐赛儿的结局是怎么样的揭秘锦衣夜行唐赛儿和谁在一起了2/2 首页上一页1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2651/748141675285.html

更多阅读

南京的地名与历史上的官员有些关系 南京地名趣话

南京的地名与历史上的官员有些关系王府巷王府巷有大、小王府巷之分。大王府巷也就是现在的王府大街,北接三茅宫,南接建邺路;小王府巷东接丰富路,西接大王府巷。大小王府巷相交呈“T”字型。大王府巷如今是繁华热闹的王府大街,小王府巷

声明:《唐赛儿起义 明朝历史上的唐赛儿为何起义》为网友垂死刂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