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筋是现在深得真传的术语,就是原传功法的易筋功夫。 提到易筋,可能有人会联想起被武者视为正宗的形意拳三层道理和练功方法,其实此系后人假托郭云深之名而造,但毕竟是古拳理中较为贴切之作。遍查古今拳谱,无不是抽象设喻之玄谈或套路招法的编排,尤其是一些所谓名家真传理论,多是依附佛门、道家的照搬之言,与拳学风马牛不相及,托名郭老的三种境界也是受了道家的影响。然易骨、易筋、易髓之论却是拳学的至要之论,只是应先易筋。如不易筋,则无法易骨,更无法易髓。真传功法应是先易筋,才能进一步易骨。
“老牛筋”的训练必须有放松和阴松阳紧的基础。如若急功近利,则欲速而不达。其练法是在阴松阳紧的基础上,加上双肘尖滚压的要领,把上肢和躯干各部筋腱挑起。在敛臀的基础上胯根横开,脚趾碾地下踩,膝前顶并向上提拔,这样就使腹背肌肉都处于拉伸状态。功深之后,脊柱和肩、肘、腕、胯、踝各关节也产生了争拉。习此“老牛筋”功法,最难解决的是三窝的放松。随着修炼的进展,习者会逐渐明白,功夫越深入,三窝就越难放松,而且懂得胸膈肌发僵的根本原因是憋气。所以解决呼吸的问题是修炼中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松是拳学的最高境界,但并不是指站桩入门时的全松状态。自把握阴阳阶段开始,松紧的含义就与初练时有很大不同了。把握阴阳须做到腰背全面放长,实际是紧,越紧拉的量越大,效果愈佳。但同时必须使胸腹肌肉全部放松,只有胸腹松,才能使腰背紧。而常人往往一松俱松,一紧俱紧,这就是必须由站桩入手开始修炼的主要原因。习套路时,由于动作变化,难做到松中求紧、紧中求松的。所以,那些终日研讨套路的人不会有什么浑元力,老师的说教,只有赁猜测,纸上谈兵而已。即使站桩,若未得要领,也只是徒具空形或误入歧途。
随着站桩的松紧活动(在把握松紧的同时,周身各部可意念作膨胀收缩运动)和动作起伏的进退转换,胸腹腰背的肌肉会感到强劲鼓荡,甚至感到与大气摩擦。这就是改造生理变化,是肌肉、内脏和呼吸互相作用的整体运动,体现在全身整体的放长、收缩,这才是真正的肌肉若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