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解答一:人体血液是怎么来的?
每个人体内的血液,都是自己体内产生的,不是由母体血液流入胎儿血管先天带来的。 胎儿早期发育时,在其胚胎体内部,就逐步产生了自己的造血中心。当胚胎发育到第三周时,卵黄囊壁上的血岛就是第一个造血的中心,这个中心的造血期到第九周为止。胚胎发育到第六周时,肝脏开始造血,9-24周的胎儿,肝脏是主要的造血场所。肝脏造血以红细胞为主,同时也少量生成粒细胞和巨核细胞,但不生成淋巴细胞。在这期间,脾、肾、胸腺和淋巴结等处也参与造血。脾脏产生于胚胎第三个月,开始以生成红细胞为优势,以后也生成一定数量的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胸腺为人体周围淋巴组织提供前T细胞,这就是为身体生成具有免疫功能的T淋巴细胞的来源。淋巴结参与早期生成红细胞,但到胚胎发育进入第四个月后,就成为终身造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器官。当胚胎发育进入第四个月以后,骨髓开始造血,到第五个月以后,肝、脾造血功能逐步减退,骨髓造血功能迅速增加,成为红细胞、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的主要生成器官,同时也产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胎儿出生以后,肝脏造血功能很快停止,但脾脏仍是终身造淋巴细胞的器官,而骨髓则是人体最重要的造血器官。在正常情况下它不仅生成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同时也生成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骨髓每秒钟可造出1700万个血细胞。 人体血液中所有不同的血细胞,都是来自于肝脏、骨髓和胸腺里的始祖细胞———多能干细胞及由此移行的定向干细胞。这就是人体血液产生的基本道理。 人体处于不同的时期,其造血器官有所不同。l一2个月的胎儿,其造血细胞来源于卵黄囊,故卵黄囊为其造血器官。2—5个月的胎儿,肝脏、脾脏、淋巴结开始造血,产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取代了卵黄囊的造血作用。胎儿从第5个月开始出现骨髓造血,胎儿后期出现胸腺造血。婴儿出生后主要是骨髓造血,它能制造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各种血细胞;脾脏、淋巴结及淋巴组织也造血,但只产生少量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成人的造血器官就是骨髓。骨髓是一种海绵样、胶状的脂肪性组织,封闭在坚硬的骨髓腔内。骨髓分红髓(造血细胞)和黄髓(脂肪细胞)两部分。骨髓造血在开始时分布在全身骨路,以后逐渐局限于颅骨、肋骨、胸骨、脊柱、髂骨以及肱骨和股骨的一部分,其他部位逐渐由黄髓所替代。黄髓不能造血。
骨髓的造血具体步骤?造血干细胞( Stem cell , SC )的干,译自英文“ stem ”,意为“树”福“干”和“起源”。类似于一棵树干可以长出树杈、树叶,并开花和结果等。通俗地讲,造血干细胞是指尚未发育成熟的细胞,是所有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起源,它不仅可以分化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还可跨系统分化为各种组织器官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归巢(即定向迁移至造血组织器官)潜能。因此是多功能干细胞,医学上称其为“万用细胞”,也是人体的始祖细胞。干细胞是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是机体的起源细胞,是形成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祖宗细胞。 造血干细胞有两个重要特征:其一,高度的自我更新或自我复制能力;其二,可分化成所有类型的血细胞。造血干细胞采用不对称的分裂方式: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其中一个细胞仍然保持干细胞的一切生物特性,从而保持身体内干细胞数量相对稳定,这就是干细胞自我更新。而另一个则进一步增殖分化为各类血细胞、前体细胞和成熟血细胞,释放到外周血中,执行各自任务,直至衰老死亡,这一过程是不停地进行着的。造血器官指生成血细胞的器官,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肝脏以及脾脏。其中骨髓、胸腺、淋巴结及脾脏又称淋巴器官。
相关解答二:人体有多少血液?
一个人血液总量大约是体重的8%,如50公斤的人大约有4000ML血液,献血200ML仅占5%。 人体“小血库” 人体血液80%在血管中流动,维持生命。20%储存在肝、脾等脏器内,是人体“小血库”。 血液的制造 血液主要由骨髓制造,一部分淋巴结也参与造血。
相关解答三:人体有多少血液?
正常人体总量约占体重的8%左右,一个60公斤体重的人,约有血液4800毫升,在一般情况下,这些血液并不者参与血液循环,有1/5-2/5的血液,是贮存在肝、脾、肺和皮下毛细血管贮备而不用的,人们习惯地把这称作人体的“小血库”。当人体从事剧烈活动可少量失血时,贮血库中的血液冷却即释放出来,参与血液循环,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血液本身具有旺盛的新陈代谢能力,人体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血细胞在衰老死亡,献血后反会刺激人体造血功能更加旺盛,加速血细胞的生成,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以适应机体的需要。 人体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血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动是经常发生的,而且对健康并无妨碍。人体失血后,先是血浆中的水份和无机盐类在1-2小时间内,血浆蛋白浓度可以恢复,这是由于肝脏加速合成蛋白质的结果。红细胞恢复稍慢,约需要两周左右的时间,即可补足失去的红细胞。所以,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内献血200-400毫升是无损身体健康的。
相关解答四:人体有多少血液?
人体重的7%-8%。根据人的体重不同,血量也不一样,失血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就穿产生失血性休克,但少量失血是通过循环系统改善的,一般400mL的血量会在1小时之内,通过循环系统改善的,所以献血400mL是不会对人身体造成损伤的,还会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
相关解答五:怎么清除人体血液垃圾?
你指的是什么?
人体有自己的一套清除废物的方式,主要通过肝脏、肾脏和肺脏来排泄,具体废物形式分别为大便、小便和呼出的气体。
如果肝脏不行,有人工肝,肾脏不能充分排泄,可以透析。

不知道你具体是什么意思。
相关解答六:人体中的血液为什么这么黑
人类很早就知道血是红色的,也知道血对人的重要,如果血流尽了,人就会死去。对于人类生命来说血液是如此之重要,所以,在人类的语言中,关于血液的词汇也十分丰富,如血气方刚、热血沸腾、呕心沥血等等。那么,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呢?这是因为在血管中奔流的红细胞是血液最主要的构成,它占全部血液量的50%左右。所以,当这些红细胞悬浮在血浆中就使得血液成为红色的了。
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名叫血红蛋内的物质,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结合蛋白质,由球蛋白和血红素组成,其中关键部分是能够携带氧分子的含铁血红素。由于每个红细胞有四个含铁血红素分子,所以—个红细胞可以携带四个氧分子。红细胞的颜色因含氧量不同而稍有变化。在我们人体的血液中,所含氧气量的多寡,是决定血液颜色的关键因素之一。动脉血因含氧量高,所以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量少,所以颜色暗红。当我们不小心划破皮肤时。从伤口处就会流出红色的液体,这就是我们人体的血液。
一般我们用血眼看见的血液是红色的,然而,如果用显微镜看,血的颜色似乎变了,不再是鲜红的,而呈淡黄色。为什么?这要从血液的成分谈起。血液由细胞部分和非细胞部分组成.细胞部分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非细胞部分为血浆。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氨基酸、糖类、脂类、维生素、无机盐等。在显微镜下,血液中的血细胞不像肉眼看见的那么密集,淡黄鼎的血浆因而成为我们视界的底色。
血液是人体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占成年人体重的8%左右,相当于每千克体重中有70~80毫升的血液,也就是说一个体重60千克的成年人,体内约有4500毫升的血液。
大多数动物的血液是红色的,然而,也有少数动物的血液不是红色的。例如,有一种生活在深海底处,名叫鲎的动物,它的血液就是蓝色的。这是因为它们红细胞内主要成分是一种血蓝蛋白而不是血红蛋白,这种血蓝蛋白含铜,呈蓝绿色,因此也叫铜蓝蛋白。这样的血液当然是蓝色的了。在非洲西北部山区还有一种过着原始生活的绿色人种。探险人员报告,这种绿色人总数不到三千,几千绝种了。他们过着穴居生活,据说这些绿种人不仅像树叶一样绿,连他们的血液也是绿色的。
相关解答七:人体血液浓度为何会高?
问题: 和饮食习惯有关吗?像辣椒之类!最合适答案:你好,血液浓度高医学上叫高粘稠血症,中老年人易患,可经血液流变学检查确诊。影响血液粘稠度的主要因素有:血细胞性因素,如血细胞数量多少、大小、形态,红细胞变形性,血小板功能等。血浆性因素,如血浆蛋白(尤其是纤维蛋白原、免疫球蛋白)、血糖、血脂、纤溶活性等。血管性因素、如血管长度、直径和内膜光滑度等。其他因素,如情绪、生活模式、吸烟、饮酒等。以上因素如发生障碍活出现异常,就可发生血液粘稠。血粘度是血液粘稠度的简称,是反映血液粘滞性的指标之一。影响血液粘稠的因素主要有:红细胞聚集性及变形性,红细胞压积、大小和形态,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等等。高粘血症(或称高粘滞血症)是由于或几种血液粘之因子升高,使血液过渡粘稠、血流缓慢造成,以血液流变学参数异常为特点的临床病理综合症。通俗地讲,就是血液过度粘稠了,是由于血液中红细胞聚集成串,丧失应有的间隙和距离,或者血液中红细胞在通过微小毛细血管时的弯曲变形能力下降,使血液的粘稠度增加,循环阻力增大,微循环血流不畅所致。2、引起高粘血症的原因①细胞浓度过高:血液中的细胞数量相对增多。例如老年人体内水分相对减少,血液中的水含量也减少,那么血细胞的比例就会相对增大,由于血液中的液体成分减少,固体成分增多,血液中的粘度就自然升高了。②血液粘度增高:血液中除了红细胞以外,还有许多血浆蛋白,如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这些大分子蛋白质增多时 常与红细胞粘合成网格,增加了血液流动的阻力,导致血液粘度增高。③血细胞的聚集性增高:血液中的细胞应该是单个执行功能,而不是积聚在一起的。当红细胞或血小板的结构出现某种异常时 ,红细胞和血小板就会积聚到一起,就会阻塞血管,形成血栓。④血细胞的变形性减弱:人体内的毛细血管是非常细的,最小的血管只能允许一个血细胞通过,且血细胞在通过小血管时还要改变形状,以利通过,当血细胞的变形能力减弱时,通过小血管时非常困难,影响血流速度,因而使血粘度增高。⑤血脂异常:由于血液是全身循环的,所以血液中脂质含量过高时,可以不可以使血液的自身粘度改变。另外,增高的血脂可抑制纤维蛋白溶解,使血液粘度稠度更加增高。血粘度的增高,有利于冠心病的发生,甚至诱发急性心肌梗死。3、高粘血症的早期信号血液粘稠,流速减慢,这样,血液中脂质便沉积在血管的内壁上,导致管腔狭窄、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脑血栓、肢体血管血栓等疾病的发生。有些中老年人总是感觉头晕、困倦、记忆力减退等,总认为是人生走向衰变的必然情况,其实这就是高粘血症造成的恶果。早期主要表现:①晨起头晕,晚上清醒;②午餐后犯困;③蹲着干活气短;④阵发性视力模糊;⑤体检验血时,往往针尖阻塞和血液非常快凝集在针管中;血流变测定时,血液粘度“+++”以上,其他各项指数也显著增高。在日常生活中,中老年人如发现我有上述症状,应及时去医院作血流变学检查。4、老年人为何会出现高粘血症因为老年人的血管壁弹性逐渐减弱,管腔慢慢变狭窄,所以细胞容易相互紧贴靠拢,引起血粘度的增高,从而使血液流动速度减慢,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老年人血液粘稠度增高与血浆中所含的蛋白质(球蛋白、纤维蛋白)和脂质(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增高有关。已经证实,血脂异常者容易引起血液粘稠度增高;另外,当血液中含有有些多的异物(如血管内壁脱落的上皮细胞、附着于血管壁内又脱落的类脂质等)时,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就聚集在异物周围,并把它们包裹起来,这样便容易形成血栓,而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速度,加重血液的粘稠度。这些血栓当栓子增大或突然......余下全文>>
相关解答八:人体血液可以再生吗?
血液可以再生,科学献血可延年益寿
在人体血液中占体积总量最大的成分是红细胞和水。成年人的造血功能主要在脊髓、血细胞主要在骨髓中产生,一般健康成年人大约1/120(30ml/50kg)的年轻血细胞生成,同时也有相应数量的血细胞衰老死亡,并分解代谢排出体外。人体骨髓有强大的代偿功能,在强烈刺激下,骨髓造血功能可增到正常的6--8倍,根据造血细胞动力学估算:每个健康成人每天生成红细胞约20x1010,粒细胞11.5x1011,血小板12x1010。这些血细胞的总重量,因此,可以说人体血液成分的吐故纳新活动是十分活跃的。
健康人体依据科学适量献血后循环血量很快就会恢复到正常水平。依据科学献全血或血液成分200--400ML无损身体,也不会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及一切活动。骨髓的造血也同人的身体状况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造血功能会逐渐衰退,抵抗力也会相应下降。健康适龄者依据科学坚持长期适量献血,其骨髓造血系统不断受到激发使之保持较旺盛的新陈代谢,不断生成新的细胞;随着年轻的细胞增多,抵抗力也会相应增强,从而达到延年益珐的效果。
坚持锻练身体,保持最佳的身体状况。还可以吃一些补血的食品,诸如:红枣、骨头汤(包括猪、牛、羊和禽鱼骨炖汤)猪肝、牛肝、羊肝、鸡肝、鸭肝、鹅肝等,还要适当的补充维生素C一类的食品。祝好。
相关解答九:人体的体液多还是血液多
当然是体液多了,它们是包含关系,体液占体重的7浮~75%,血浆及血细胞中的液体属于体液的范畴,其中血浆只占体重的5%.
相关解答十:人体与恐龙的血液是一样的吗?
恐龙是多古老的生物了,肯定不一样了。
记得采纳啊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