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不会选择继承人的原因
【原文】宰孔谓其御曰:“晋侯将死矣,景霍以为城,而汾、河、涑、浍以为渠,戎狄之民实环之。汪1是土也,苟违其违,谁能惧之?今晋侯不量齐德之丰否,不度诸侯之势,释其闭修,而轻于行道,失其心矣。君子失心,鲜2不夭昏。”是岁也,献公卒。八年,为淮之会。桓公在殡,宋人伐之。
【译文】宰孔对他的驾车人说:“晋献公快要死了!晋国以景霍山为天然的城墙,以汾川、黄河、涑水、浍水为天然的城池。戎、狄族的民众环绕它。有广大的领土,如果离开那些邪僻行为,谁能使它恐惧?现在晋献公不估量齐国的发展规律是否丰厚,不测度诸侯的形势,舍弃他守卫国土的政策而轻率出征,就失去了他的初衷了。君子失去了初衷,很少不天折昏惑的。”这一年,晋献公去世。八年后,齐桓公召集诸侯在淮集会。次年,齐桓公去世,在未下葬的时候,宋人征伐齐国。
【说明】本节记录的是齐桓公去世后的故事,公元前643年十二月,齐桓公病逝,群公子各以党徒争夺君位,齐国大乱,致“桓公尸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虫出于户”而不能入棺。公元前642年春,宋襄公会诸侯伐齐,齐人杀公子无亏,立太子昭为君,是为齐孝公。参见(《左传·僖公十七年·十八年》及《史记·齐太公世家》。)其实,据《管子》所载,就是齐桓公不会选择继承人的原因。
——————————————————

【注释】1.汪:(wāng枉)《国语·晋语》:“汪是土也。”《说文》:“汪,深广也。”《汉书·礼乐志》:“泽汪濊。”这里用为深广的样子之意。
2.鲜:(xiān先)《书·毕命》:“世禄之家,鲜克由礼。”《诗·邶风·新台》:“燕婉之求,籧篨不鲜。”《诗·小雅·蓼莪》:“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诗·大雅·抑》:“不僭不贼,鲜不为则。”《尔雅·释诂》:“鲜,寡也。”郭璞注:“谓少。”《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礼记·大学》:“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荀子·哀公》:“舍此而为非者,不亦鲜乎?”这里用为很少之意。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