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家里人有啥头疼脑热的都过来看中医,卫生院离家也近,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我这次又拿了几服中药‘巩固’一下,总共花了40多元钱,还能报销一半。”昨日上午,刚从綦江区三江街道卫生院复诊完毕的五里村村民刘新旺高兴地说。
在綦江,像刘新旺一样受益于中医服务的人数正在大幅提升。“我们成立中医科以来,每天的中医接诊量都在30人以上,中药房比较常用的中药每隔三四天就要重新添加。根据临床需要,我们还可以为患者提供针灸、推拿、拔罐等10余项中医技术服务。”三江街道卫生院院长温宏说。
突出中医医疗服务特色,是綦江区全力推动“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的举措之一。
目前,该区已在全区23所乡镇卫生院建成了标准化中医科、中药房、中医治疗室和中药煎药室等,实现中医服务基层全覆盖;还为317个村卫生室配备了中医治疗包,部分村卫生室还配置了电针仪、TDP等设备。

全区已形成以区中医院为龙头,街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中医个体诊所(药房坐堂诊所)为补充的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基层覆盖率达100%。
据綦江区卫生计生委主任张家伦介绍,为缓解中医药人才紧缺的局面,全区还将传统“师带徒”模式和现代化培养方式相结合,逐步促进中医药人才专业化。 目前,全区街镇卫生院已有中医人员132名,占医师总数28.7%,已开展各种中医培训713人次。
近年来,綦江区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为抓手,促进全区中医工作大发展。2012-2014年,累计投入4000余万元建设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通过改善设施,提升服务内涵,广泛宣传等,目前,全区群众对中医药知识的知晓率已达92%,服务满意率达93%。
据悉,今年綦江还将在横山、古剑山、高庙3个避暑休闲地,力推“中医养生”,修建总面积为4800 平方米的3个中医馆。同时,以老年人、妇女、儿童、亚健康人群为重点,深入开展中医药保健与健康指导服务,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延伸阅读:2015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年会精彩纷呈辽宁“敲定”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中医海外推广要闯几道关甘肃走出欠发达地区医改的中医之路(下)中医在瑞士 在瑞士针灸几乎无病不治吉林多元化培养模式 为中医人才搭建成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