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肾着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甘草6g 白术6g 干姜12g 茯
苓12g
上4味,以水500ral,煮取300ral,分温3次服。
(功效]温阳散寒,健脾渗湿。
(主治)

主证:寒湿腰痛,腰以下冷重,如坐水中,饮食如故,小便
自利,口不渴,舌质淡,苔白而润,脉沉细而缓。
副证;辗转反侧,行动坐立困难。
(临证加减)
1.寒湿之邪侵于下焦,症见腹泻多年不愈,伴有腰以下冰
凉者,本方加猪苓、泽泻,以暖中胜寒水,分别清浊。
2.脾肾阳虚之寒湿腰痛,症见腰痛沉重,下肢微水肿,劳
则汗出,脉沉缓而苔白腻者,若偏肾阳虚则加肉桂、制附子;脾
阳虚加砂仁、白蔻;挟瘀者,加牛膝。
3。脾肾阳虚兼外感风湿,症见腰痛剧烈,全身肌肉酸痛,
头痛,行走困难者,合九味羌活汤加减治之。
4.上肢痹痛或不举,手腕部水肿,脉浮缓,苔白腻者,加
桑枝、桂枝、威灵仙。
5.寒湿流注,痹阻下肢经络,症见腰以下掣痛至下肢不能
转侧,脉沉紧,苔白腻者,加牛膝、川续断、狗脊、木瓜、地
龙、丝瓜络。
6.本方证如脉来濡缓者,加独活,以温通督脉之阳,祛风
以胜湿;如脉沉细而缓者,加桂枝、制附子,以温阳化气。
7.甘姜苓术汤治疗鼻鼽:方药组成为茯苓12g,白术、附
片、甘草各lOg,干姜15g,麻黄5g,葱白3节。水煎服。[四川
中医,1988,(5):15J
注:鼻鼽者,过敏性鼻炎是也。
8。《千金》肾着汤:本方加桂心、牛膝、杜仲、泽泻。适应
证与本方同。
9.本方加当归,治肾着之为病,身体冷,从腰以下痛重者,
名甘草散。[圣惠方]
10.茯苓、干姜各四两,炙甘草、白术各二钱。上为剀散,
每服四钱,水一溢作衄,或脾不和,湿着经络,血流人胃,胃满
吐血,名除湿汤。
11。茯苓、干姜、泽泻各二两,桂心三两。为粗末,水煎,
分三次服,洽腰脊膝脚浮肿不随,名温肾汤。阡金翼方]
12。肾着汤辨析:《千金》、《外台》载本方,皆甘草用二两,
干姜用三两,白术、茯苓用四两; 《肘后方卷四》无方名,用甘
草、干姜各二两,茯苓、白术各四两; 《医心方》引僧深方茯苓
汤,与《肘后》同。由是观之,《本经》白术、干姜分两错置,盖
传写之谬也。,按本方盖变治中焦之理中汤,而为温下焦之剂,其
妙在少用甘姜而多用术苓。乃除湿之意居多,可以见也。注家皆
以扶土健中释之,非是。令取理中治中焦文,与本条病属下焦文,
以相对看,则义自见矣。[椿庭经方辨。日本:日本名著出版社,19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