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鳖甲汤禁忌 青蒿鳖甲汤

青蒿鳖甲汤
    (《温病条辨》卷3)
  [异名]  青蒿鳖甲煎(《湿温时疫治疗法》)。
  [组成]  青蒿二钱(6g)  鳖甲五钱(15g)  细生地四钱(12g)  知母二钱(6g)  丹皮
三钱(9g)
  [用法]  上药以水五杯(750m1),煮取二杯(300m1),日再服。
  [功用]  养阴透热。

    [主治]  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病机分析]  本方所治乃温病后期,阴液已伤,邪热未尽,深伏阴分之证。人体卫
阳之气,日行于表而夜行于里。阴分本有伏热,夜晚阳气人阴,两阳相加,阴不制阳,
故人夜身热;白昼卫气外行于表,阳出于阴,则热退身凉。然虽热退身凉,但邪热仍深
伏阴分,不从表解,加之温邪久留,阴液耗伤,无源作汗,故热退而无汗。正如吴瑭所
说:“夜行阴分而热,日行阳分而凉,邪气深伏阴分可知;热退无汗,邪不出表.而仍归
阴分更可知矣”(《温病条辨》卷3)。舌红苔少,脉细数,皆为阴虚有热之象。
    [配伍意义]  对此阴虚邪伏之证,不可纯用养阴之品,因邪热未尽,深伏于阴分,
滋腻太过则恋热留邪;虽有发热,亦不得用苦寒之品,因阴液已伤,苦寒化燥则更伤其
阴。正如吴瑭所云:“邪气深伏阴分,混处气血之中,不能纯用养阴;又非壮火,更不得
任用苦燥”(《温病条辨》卷3)。因此,只能一面养阴,一面清热,使阴复则足以制火,
邪去则其热自退,且因邪热深伏,故宜选用具有透达作用的清热药物,使之透出阳分而
解。方中鳖甲咸寒,直人阴分,既可滋补阴液,又善人络搜邪,清深伏阴分之热;青蒿
味苦微辛而性寒,气味芳香,为清热透邪之要药,《本草新编》卷3称其“能引骨中之
火,行于肌表”。二药相伍,鳖甲专人阴分滋阴,青蒿可出阳分透热,使养阴而不恋邪,
透热而不伤正,有相得益彰之妙,吴瑭自释:“此方有先人后出之妙,青蒿不能直人阴
分,有鳖甲领之人也;鳖甲不能独出阳分,有青蒿领之出也”(《温病条辨》卷3),共
为君药。生地甘凉,滋阴凉血;知母苦寒,滋阴降火,两药同为臣药,协助鳖甲养阴以
退虚热。丹皮辛苦而凉,可“治血中伏火,除烦热”(《本草纲目》卷14),使火退而阴
生,以助青蒿透泄阴分之伏热,用作佐药。五药合用,滋、清、透并进,标本兼顾,有
养阴退热之功。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最宜于温热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不足之虚热证。以夜热早凉,
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  若暮热早凉,汗解渴饮,去生地,加天花粉以清热生津止渴;治疗肺
痨骨蒸,阴虚火旺者,可加沙参、旱莲草以养阴清肺;对于小儿夏季热属于阴虚有热
者,酌加白薇、荷梗等以解暑退热;对于阴虚火旺者,加石斛、地骨皮、白薇等以退虚
热。
    3.本方现代常用于各种传染病恢复期低热、原因不明的发热、慢性肾盂肾炎、肾
结核等属阴虚内热,低热不退者。
    [使用注意]  青蒿不耐高温,用沸水泡服。余药煎服。
    [源流发展]  本方由《卫生宝鉴》卷5秦艽鳖甲散去秦艽、柴胡、当归、地骨皮、
乌梅加生地、丹皮所组成。秦艽鳖甲散主治素体阴虚,感受风邪,变生内热所致的阴虚
伏热证。本方为治疗温病后期,余热未尽而设,以阴虚重于邪热为主要特征。故去柴
胡、秦艽解表透邪之品,恐发汗伤阴;又去乌梅之敛汗,以防其收敛留邪;更去当归
者,是因当归在秦艽鳖甲散中是为素体肝血不足而设,本方证为温病后期热伤阴液为
主,故无须当归补血养肝,并防当归辛温助热,故去之而改用生地养阴、凉血、清热;
另以善治无汗骨蒸之牡丹皮,代替秦艽鳖甲散中善治有汗骨蒸之地骨皮。如此加减变
化,青蒿鳖甲汤遂成为治疗温病后期,阴亏热伏,夜热早凉,热退无汗之良方。本方现

已成为治疗阴虚邪恋的主要方剂,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后期低热不退、术后低
热、小儿夏季热、阴虚感冒以及各种原因不明的低热等属阴虚内热者。
    [疑难阐释]
    1.有关本方的同名异方  《温病条辨》青蒿鳖甲汤有两首方剂:出自下焦篇者即本
方;出自卷2中焦者曰:“脉左弦,暮热早凉,汗解渴饮,少阳疟偏于热重者,青蒿鳖甲
汤主之。”青蒿鳖甲汤方(苦辛咸寒法):青蒿三钱,知母二钱,桑叶二钱,鳖甲五钱,
丹皮二钱,花粉二钱。水五杯,煮取二杯,疟来前,分二次温服。此方比本书所选之青
蒿鳖甲汤多桑叶、花粉而无生地黄,用量二方变化不大。此方清透之力较强,治少阳疟
气分之热较甚者。而本书所选之方其养阴之力较强,治阴分之热较重者。虽然二方在组
成上有所差异,但暮热早凉之主症则一,且证候性质大体同类,是以组方用药大体相
同,均有青蒿、鳖甲、知母、丹皮四药。
  2.本方证的发病机制  本方主治“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等症,乃温病后期,阴
液耗伤,余热深伏阴分所致。关于其发病机制,一种观点认为:人体卫阳之气,日行于
表而夜行于里。阴分本有伏热,夜晚阳气人阴,两阳相加,阴不制阳,故人夜身热;白
昼卫气外行于表,阳出于阴,则热退身凉。另一种观点认为:夜间为阴,阴分亏损之
人,得自然之阴以助,能与邪热抗衡,故出现夜间发热;平旦则阳气转盛,阴气渐衰,
无力与邪热抗衡,故平旦后则热退。然虽热退身凉,但邪热仍深伏阴分,不从表解,故
热退而无汗。我们认为,以第一种观点较为合适.,考吴瑭原著曰:二夜行阴分而热。日行
阳分而凉,邪气深伏阴分可知;热退无汗.,邪不出表而仍归阴分,更可知矣,故曰热自
阴分而来,非上、中焦之阳热也”。吴氏所谓“夜行阴分而热,日行阳分而凉”,应指阳
气运行而言,即阳气入夜行于阴分与邪热两阳相加而见入夜发热。
    [方论选录]
    1.吴瑭:“夜行阴分而热,日行阳分而凉,邪气深伏阴分可知;热退无汗,邪不出
表而仍归阴分,更可知矣,故曰热自阴分而来,非上、中焦之阳热也。邪气深伏阴分,
?昆处于气血之中,不能纯用养阴,又非壮火,更不得任用苦燥。故以鳖甲蠕动之物,人
肝经至阴之分,既能养阴,又能人络搜邪;以青蒿芳香透络,从少阳领邪外出;细生地
清阴络之热;丹皮泻血中之伏火;知母者,知病之母也,佐鳖甲、青蒿而成搜剔之功
焉。再此方有先人后出之妙,青蒿不能直人阴分,有鳖甲领之人也;鳖甲不能独出阳
分,有青蒿领之出也。”(《温病条辨》卷3)
  2.蔡陆仙:“治温病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分而发者。夫邪自阴出阳,自内
达外,则其内之阴已亏,而为伏热之根据地,既已自内达外,由阴出阳,而其热之仍留
内不解者,则其阳气之被邪热遏于阴中,而不能泄越可知也。惟其不能泄越,故用青
蒿、丹皮之辛凉,以助阳气之起发于阴中,以逐邪外出也;惟其阴亏,邪热伏为根据,
故用鳖甲、生地、知母之甘寒以养阴,搜捕其伏寇也。合之为辛凉甘寒复法,而收内修
外攘之功,岂不宜哉!”(《中国医药汇海.方剂部》)
    3.秦伯未:“本方原治温病邪伏阴分,亦用于肝虚潮热。因鳖甲人肝滋阴,丹皮凉
肝,青蒿清透少阴之热,佐以生地、知母养阴退蒸,对肝虚形成的潮热,恰恰符合。这
种潮热多发于午后,伴见神疲汗出,形体消瘦,脉来细弱而数等。”(《谦斋医学讲稿》)
    [评议]  吴氏乃青蒿鳖甲汤的制订者,故其方论对我们领会本方的主治证病因病机

和配伍意义,均有助益。蔡氏谓本方为辛凉甘寒复法,秦氏谓本方可治肝虚潮热,亦均
具有临床参考意义。
    [验案举例]
    1.阴虚肺热  《北京中医》(1994,6:34):某女,52岁。曾患肺炎已基本治愈,但
半月以来低热不退,干咳少痰,声音嘶哑,便干尿黄。查体:体温37.8℃,舌红少苔,
脉象细数,血常规化验正常。证属阴虚肺热,治宜养阴润肺。采用青蒿鳖甲汤加味:青
蒿lOg,鳖甲15g(先煎),知母12g,生地20g,丹皮12g,麦冬18g,川贝lOg,沙参
12g。服药4剂后,体温下降,诸症减轻。但时感心烦,故在原方中加用百合15g,既
清心安神,又润肺止咳。再进3剂,体温恢复正常,诸症消退。
    按语:邪热蕴肺煎熬津液,肺失滋润而生燥热,故干咳无痰,声音嘶哑,便干尿
黄,舌红少苔,均属阴虚有热之象。治宜养阴清热为主,佐以润肺止咳,方用青蒿鳖甲
汤加麦冬、川贝、沙参、百合以复其肺阴。药证相合,诸症得痊。
    2.阴虚内热  《北京中医》(1994,6:34):某男,68岁。自述半月前患痢疾,经治
疗后下痢已止,但是唯低热起伏不退已l周。经用抗生素无效,腋下体温在37.5℃至
38℃,自觉疲乏无力,渴而少饮,暮热早凉,且大便干燥,尿少色黄。查体:体温
37.8℃,面色潮红,舌质红而干,少苔,脉象细数。大、小便常规化验正常,血象正
常。证属阴虚内热,治宜养阴透热。予青蒿鳖甲汤加味:青蒿10g,鳖甲20g(先煎),
生地18g,地骨皮15g,知母10g,丹皮12g,银柴胡12g。服药3剂后热势减退,效不
更方,再进2剂,体温正常,诸证消除而告愈。
    按语:该患者年老体弱,痢疾治愈后,余邪未尽,阴虚生内热,其病在阴分,故见
低热不退。此时,治疗若单纯清热,则更伤阴液,而只顾养阴,又容易滋腻恋邪。故宜
使用养阴透热之法,养阴、清热、凉血合而用之,使邪热清除而又不伤阴液。
    3.急性血吸虫病发热  《中国中医急症》(1994,4:170):某男,32岁。持续发热
18日,每日傍晚发作,午夜增高,清晨热退后一如常人,发热前先寒颤,饮食及大便
尚可,小便黄,疑为肺结核,予雷米封作诊断陆治疗半月无效,转延余治。观其面其体
瘦,精神疲惫,切其胸腹,无异常发现。询其月前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遂作皮内试验
和粪便沉孵,报告均为阳性,诊为急性血吸虫病。投以青蒿鳖甲汤:鲜青蒿20g,鳖
甲、生地各15g,知母、丹皮各log。患者服完2剂则热瘥。尔后继以吡喹酮根治病源
而痊愈。
    按语:血吸虫病其虫卵主要寄生于肝肠血脉之中为蛊作祟,引起以发热为主的一系
列中毒症状,此与青蒿鳖甲汤证“邪气深伏阴分,混处气血之中”在机制上互通。方中
鳖甲人肝经至阴之分,既能养阴除热,又能人络搜邪,尤其软坚散结之功,更可阻止虫
卵在机体组织中形成结节;青蒿味苦而不伤阴,性寒而不碍湿,气芳香而化浊,质轻清
而透邪,不仅可清泄急性血吸虫病所致之肝胆虚热,亦能治疗因之而起的湿热留连,寒
热交作,或暮热早凉日久不愈,与鳖甲合用,还可从少阳领邪外出;生地清阴络之热,
丹皮泻血中之伏火,知母清热止渴,共佐鳖甲、青蒿而成搜剔邪热之功。虽然方中无一
味中药针对急性血吸虫病发热而设,但在病变过程中,以其常常出现类似温病余邪留伏
阴分之夜热早凉症,是以用之获效。此所谓有是证用是方也,亦所谓“异病同治”也。
    4.热痹  《辽宁中医杂志》(1986,7:35):某男,32岁。半月前突然发热,微恶风

寒,咳嗽咽痒,右臀部和腰骶部酸痛。次日右下肢酸软无力,膝关节红肿疼痛。第三天
相继出现左上肢肘关节红肿疼痛。经某院检查诊断为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后仍发热
不减,关节红肿疼痛,于]0月26日遂来我处诊治。症见发热(体温39。5℃),不恶
风,朝轻暮重,咽喉疼痛,左上肢肘关节和右下肢膝关节局部红肿灼热,痛不可触,屈
伸活动不利,腰部酸痛,口渴咽苦,溲黄灼热,脉细滑数,舌红苔黄燥。血沉115ram/
h,抗链“0”700单位。证属风湿热痹(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病因外感风热兼挟湿邪,
痹阻经络,营阴受伤,气血不通而得。治宜养阴清热,除湿通络。方用青蒿鳖甲汤加
味:青蒿15g,炙鳖甲15g,知母lOg,生地30g,丹皮lOg,生虎杖30g,雷公藤30g,
秦艽lOg,鸡血藤15g,苡米30g。1日2剂,每隔4小时服1次。次日体温降至正常。
照原方改为每日l剂,分两次服。连服4剂后未再发热,左上肢肘关节和右下肢膝关节
灼热红肿基本消失,疼痛大减,腰骶部微有酸痛。检查血沉,抗链“O”均降至正常范
围。效不更方,守原方继服10剂后,诸症悉除,热痹痊愈。
    按语:热痹的形成可因感受风热之邪与湿相并,而致风湿热合邪为患;可因素体阳
盛或阴虚有热,感受外邪之后易从热化;或因风寒湿痹,日久不愈,郁而化热,痹阻经
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得。邪热壅于经络、关节,气血郁滞不通,以致局部红肿灼热,关
节疼痛,活动不利。热痹易化火伤阴,故可出现关节红肿,疼痛剧烈,发热口渴,舌红
苔黄,脉滑数诸症。治以清热解毒,滋阴凉血为主,佐以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方中鳖
甲滋阴退热,人络搜邪;青蒿芳香清热透络;生地、知母滋阴清热;丹皮凉血散瘀。共
奏滋阴清热之效,加虎杖、雷公藤以增清热解毒之力;佐以秦艽祛风除湿,鸡血藤活血
通络,苡米清利湿热。药证合拍,故治疗热痹取得显著效果。
    [临床报道]
    1.阴虚感冒  用青蒿鳖甲汤治疗阴虚感冒75例,其中男48例,女27例;年龄
1—10岁者37例,11—20岁者12例,21—50岁者11例,51岁以上者]5例。单纯阴
虚感冒者58例,阴虚感冒合并腮腺炎、肺炎、肺结核、肺心病等病者17例;感冒病程
l一15天不等;全部病例均有发热头痛、微恶风寒、烦渴头晕、手足心热、干咳少痰、
舌红苔少、脉细数等症,且具极易外感,难以速已的特点。无论单纯或合有它病的阴虚
感冒,均服用青蒿鳖甲汤加桑叶、花粉。气虚明显者加太子参;咳甚加川贝、薄荷;阴
虚苌加白薇、麦冬;痰中带血加藕节、生地炭。结果治愈55例,有效15例,无效5
例,总有效率为93.3%。其中属单纯阴虚感冒的58例,49例获痊愈,9例有效;合并
有它病的17例,痊愈6例,有效6例,无效5例川。
  2.麻疹后肺炎  以本方加减治疗麻疹后肺炎19例,其中12例仅用本方加减治愈,
另7例治前应用抗生素疗效不佳而加用本方。基本方为:青蒿lOg,银柴胡lOg,白薇
lOg,丹皮lOg,地骨皮6g。结果服药2剂而退热者u例,3天退热者2例,4—9天退
热者4例,平均退热时间为3。5天,哕音消失时间为4.5天L2j。
  3.妇科术后低热  以本方加味治疗妇科术后低热患者100例,其中属子宫肌瘤、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体癌、功能性子宫出血等82例,子宫次全切除7例,附件切除
¨例。其病因病机,或因术前出血过多,或因手术中创伤出血过多,致阴血亏损而生
内热;或因术后感染,经抗生素治疗控制,但余邪未尽,热伏阴分。全部病例系术后经
各种抗生素治疗体温仍维持在37.3—38℃不退,无感染体征,血象在正常范围内的患
者。术后5—10天开始服药者8工例,u一15天服药者9例。结果:治疗1—3天而体
温复常者70例,4—5天复常者23例,7例服药6天后体温仍在37.3℃以上而判为无
效[“。
    4.结核性盆腔炎  以本方去知母,加生龟甲15g,丹参、猫眼草各30g,麦冬、杭
芍各9g,百部12g为基本方,治疗阴虚血热型结核性盆腔炎10例。压痛明显者加双
花、鱼腥草、野菊花,有包块加鸡内金、夏枯草、海藻、昆布。结果痊愈1例,有效9
例[4J。
    5.颈性眩晕  用青蒿鳖甲汤加味治疗颈性眩晕73例,男19例,女54例,年龄
30~60岁;眩晕病史最长3年,最短4天,2周一2个月者44例;均经X线检查,显
示颈椎退变征象,伴有午后潮热、失眠多梦、烦躁、口子、便秘、舌红脉细数者56例。
处方:青蒿9g,炙鳖甲(先煎)12g,知母9g,生地30g,丹皮9g,明天麻12g,葛根
30g,丹参12g。眩晕严重者选加代赭石、生龙牡、珍珠母;失眠多梦者选加酸枣仁、
夜交藤、辰麦冬;五心烦热明显者选加地骨皮、银柴胡。结果:7天内眩晕消失者40
例,14天内眩晕消失者u、例,u天内眩晕明显减轻者7例,服药14天眩晕仍时重时
轻,效果不显者5例。眩晕控制率为93.2%l,。
    6.激素依赖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用青蒿鳖甲汤加味治疗激素依赖性特发
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例,病机均为阴虚血热、脉络损伤所致,同时停服一切其它药
物,结果全部治愈“j。
    7。红斑狼疮  用本方加减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29例,盘状红斑狼疮14例,辨证
属阴虚内热型者,结果缓解26例,有效13例,无效4例:”。


 

青蒿鳖甲汤禁忌 青蒿鳖甲汤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6151/834412354838.html

更多阅读

龟板鳖甲的加工利用 龟板鳖甲 鳖甲30龟板30

一、龟板的制作方法如何?生龟板的制作 将活龟杀死,取腹板剔去筋肉,洗净晒干或晾干,称血板。若将龟用沸水煮死,再取腹板,去尽残肉,称烫板。然后用0.5%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每日更换碱液1次,经3—5日便可除去腐肉,捞出晒干即可。醋龟板的制作 先将

青蒿鳖甲汤治热深伏阴分 阴虱病的潜伏期

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组成]青蒿二钱(6g) 鳖甲五钱(15g) 细生地四钱(12g)知母二钱(6g)丹皮三钱(9g) [用法]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养阴透热。 [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鳖甲煎丸 鳖甲煎丸 同仁堂

《中国医药学报》 2004年07期 加入收藏 获取最新 鳖甲煎丸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胶原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谢世平 司富春 赵君玫 任周新 王勇 席军生 李志毅 程传浩【摘要】:目的 :探讨鳖甲煎丸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方法 :选用

清虛熱剂青蒿鳖甲汤、清骨散、当归六黄汤 青蒿鳖甲汤方歌

各论 第四章》清热剂》第五节》清虛熱剂清虚热剂,具有养阴透热,清热除蒸的作用。适用于热病后期,邪留未尽,阴液已伤,出现暮热早凉,舌红少苔;或由肝肾阴虚,以致骨蒸潮热或久热不退的虚热证。本类方剂常以滋阴清热的鳖甲、知母、生地与清透伏

声明:《青蒿鳖甲汤禁忌 青蒿鳖甲汤》为网友最寳貝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