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隐士 南朝著名隐士陶弘景号是什么 陶弘景号是什么

著名的隐士 南朝著名隐士陶弘景号是什么 陶弘景号是什么
2016-03-18 11:16:54来源: 武林军事 责任编辑:军事小薇0条评论

  陶弘景号是什么

  陶弘景,自号华阳隐居,他有一部著作就叫《华阳陶隐居集》。这是因为他三十七岁辞官以后,去了句容之句曲山,并称这座山是叫茅山,然后在山腰建了座房子就开始隐居修道,自此他就一直隐居不出,即使皇帝来请没用。

陶弘景画像

  陶弘景一生向道,十岁的时候得到了葛洪的《神仙传》日夜研读,从此萌生了养生的志向。之后他年轻时就写过一些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神仙的仰慕。而陶弘景辞官后,就开始学道修行。他拜师东阳孙游岳,向他学习道教的符箓、图谶以及各种经书道法。之后,他更是游历名山大川,四处寻访仙药,期间也拜访了许多当时的高道。道教茅山一派实际上就是由他建立的。

  后来,陶弘景就正式在茅山隐居,修道、学医、养生、游山玩水、吟诗抚琴等等,好似仙人一般。他特别喜欢松涛的风声,于是就在庭院里种了许多松树。因为他擅长辟谷导引的道法,所以年纪超过了八十岁,样子还跟壮年一般。而当他八十五岁高龄去世时,传说他脸色如常,四肢还可以弯曲而不僵硬,而且屋子里香气弥漫,几天都不散去。由此可见,陶弘景完全称得上是一个得道的隐士,所以“华阳隐居”的号非常符合。

  陶弘景还有一个谥号“贞白先生”,这是他死后南梁皇帝追封的。所谓“贞白”就是守正清白,这大概是在称赞陶弘景坚守自身的清高。

  陶弘景是哪个朝代的

  陶弘景是南朝时期著名的隐士,是道教茅山一派的真正创始人。他寿命很长,在世八十几年,历经了宋、齐、梁三朝,后世一般认为他是南梁时期的。

陶弘景画像

  陶弘景生于公元456,当时是宋朝,出身士族家庭,祖上是王府的参军,父亲当过孝昌的县令,可见世代为官。而他也从小熟读经书,九岁就开始读《礼记》、《尚书》、《周易》等经典。

  之后,萧道成发动兵变把持了朝政,不久就建立齐朝以代替宋。而当时,陶弘景也已经二十几岁,开始出仕。之后十几年,他就一直在齐朝为官,先后成为巴陵王、安成王等诸王的侍读,还兼任着他们的书记。等到他三十六岁,也不过是一个奉朝请,一个十分闲散的六品文官,可以说是仕途失意,怀才不遇。不过这也与他的性情有关,陶弘景从小喜欢道教养生之类的东西,为官后也时常把自己自己一个人关在屋里面,不和外面来往。于是,他就不愿自取其辱,辞官归隐。

  辞官后的陶弘景,拜师道士修行,学习符箓炼丹养生等等。他时常游历名山大川,寻访仙药,不过后来主要是隐居在茅山,撰写道教著作。而期间,502年的时候,齐朝也步了宋朝的后尘,梁朝建立,当时皇帝几次请陶弘景出山为官都被他拒绝了。不过皇帝还是深念他以前的功劳,派人给他送炼丹的材料,给他在茅山建道观等,时常写信向他请教国家大事。

  等到陶弘景去世,南梁的皇帝还下诏封他为中散大夫,谥号贞白先生。

  陶弘景简介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南朝人,历经宋、齐、梁三朝,曾经为官,后辞官归隐坚决不再出仕,精通医药、炼丹,在文学方面也颇有造诣,有不少著作传世。

陶弘景画像

  陶弘景从小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十岁的时候因为看了葛洪的《神仙传》而迷上养生之道。因此,他小小年纪就才学不凡,声名远播,擅长琴和棋,书法上工于草书和隶书。

  等到萧道成当上丞相之后称帝,还没有弱冠的陶弘景就被他先后任命为诸王的侍读,之后担任奉朝请一职,这是一个十分闲散的官职。当时朝廷的礼仪事务,皇帝和百官一般都是向他请教,可见他深受器重。不过,陶弘景志不在官场,他虽然和诸王等贵族生活在一起,但他不汲汲于权利和富贵,总是把自己自己一个人关在屋里面,不和外面来往。

  公元492年,陶弘景上书辞职,临行时朝中百官为他设宴践行,因为当时来送的人太多,帐篷和车马都堵住了道路。之后,他就隐居到来山中去修行,并把那座山称之为茅山,学习道教的符箓炼丹道法等,并且游历名山寻访仙药。梁朝建立后皇帝几次请他出山都遭到了拒绝,不过还是十分尊重他,时常写信向他询问国家大事,因此陶弘景被称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生性喜欢写作,到了晚年更是如此,主要是道教著作,此外也涉及天文、地理、医药、养生等领域。去世时已经八十有五,谥号贞白先生。

2016-03-18 11:16:54来源: 武林军事 责任编辑:军事小薇0条评论

  

  陶弘景与儒道释三教

  陶弘景是南朝时期著名的道士,精通养生、炼丹,还有不少有关他占卜道法方面的传说。不过他的一生,其实不只有道教,他的思想其实是融合了儒道释三教。

陶弘景画像

  陶弘景的前半生其实是个儒士,出生士族,从小学习的也大多是儒家学说。他九岁就开始读《礼记》、《尚书》、《周易》等经典,而且能属文达意。之后,成年后在朝为官十几载,巴陵王、安成王等诸王的侍读兼书记,后来任奉朝请。他曾经在书中写到,他以前希望四十岁左右做到尚书郎,然后到浙东做一方好县令。可见他也曾希望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这是儒家的积极入世的思想。

  陶弘景的后半生大多和道教在打交道。其实他从小就很迷道教,据说十岁的时候就因为看葛洪的《神仙传》而有养生的志向。而他的性情也偏向自由清净,喜好山水。等到辞官,他就开始正式学习道教,拜过道士为师学习符箓、图谶、道法等。而陶弘景在道教方面,著作繁多,茅山上清派实际上就是他开创的,此外他也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个提出神仙体系的人。

  南北朝时期佛教非常盛行,陶弘景也不可避免地与他们有所交集。他早年就与当时的一些高僧有来往。晚年陶弘景曾经梦到有佛陀给他传法,于是他自称是“胜力菩萨”转世,还曾经到宁波阿育王寺接受五大戒。据说,他的遗嘱就要求弟子给他尸体披上袈裟,而里面是道服,由此来表示自己是佛道双修。

  陶弘景的诗

  陶弘景是道士,擅长医学养生,但此外,他也是个文学家。因为他隐居山林,时常游山玩水,喜松涛,观山涧,得见美景自然要吟诗作赋,他的诗歌虽然大部分已经亡佚,但还有部分保留下来。

《诏问山中何所有诗以答》

  陶弘景有一首《诏问山中何所有诗以答》,从诗名就可以知道,这是他用来回答皇帝关于山中有什么的问题。“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前两句一问一答,你问山中有什么,我答山上多白云。而后两句是说,山中美好只能自己来愉悦地享受,没法给您寄送过去。全诗语言非常简朴,无华美的辞藻,但因此显得自然而又清逸,和思想境界很符合,这也是诗人自己的状态。

  除了写山中景色,抒发隐逸之情,他也写过比较凄凉幽怨的诗歌,比如《寒夜怨》。“夜云生,夜鸿惊,凄切嘹唳伤夜情。空山霜满高烟平,铅华沉照帐孤明。寒日微,寒风紧,愁心绝,愁泪尽,情人不胜怨,思来谁能忍?”

  夜里乌云出现,飞鸟因为受到惊吓而发出凄切的叫声,让人听了十分伤心。这前三句写夜景,每一句都有一个“夜”字,之后还有连着两句都有“寒”字的,和都有“愁”字的。这样的语言使得整首诗的感情基调非常的哀怨,与诗名相符。而诗人哀怨的原因在最后一句点明,原来是一个“思”字。诗人抒发感情从来都是有所寄托,而非无缘无故,据说这首诗是陶弘景写于齐朝灭亡的时候,所以大概是在思念故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7051/706433593630.html

更多阅读

窦唯:孤独的隐士

编辑:李墨 图:CFPfotoe窦唯是一个音乐人,尽管如此,二十多年来人们对他私生活的关注远大于他音乐本身的成就。在与王菲离婚后,诽谤、怀疑、追踪、造谣一刻也未停息。窦唯把眼下这个使他备受伤害疑问丛生的时代,称为“一场阴谋”,2008年,在做

旅游 中国著名陶都宜兴的美丽风景(图) 宜兴陶都网

善卷洞天隐士之祖,静心养性隐居文化   (2013-09-09 11:43:59) 转载▼标签: 善卷洞宜兴旅游宜兴善卷风景区阳羡茶园宜兴竹海旅游分类: 风景无限宜兴古称阳羡、荆溪,春秋时属吴,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的沪宁杭交通中心。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绮里季是真隐士吗 真正的隐士

绮里季是汉初隐士。“商山四皓”之一。《史记.留侯世家》载:四皓隐居商山,汉高祖征召,不应。后高祖欲废太子,吕后用留侯计,厚礼卑辞,迎请四皓,使辅太子。一日高祖置酒,太子侍,四皓从太子。高祖曰:"羽翼成矣。"遂辍废太子之事。从《史记》的

《终南山隐士》作者陈团结简介 终南山修行的隐士视频

陈团结男,1972年10月22日出生 ,本科学历。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华商报》首席记者、两次被评为“明星记者”;2003年,2010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评为优秀会员、先进个人。曾在《中国国家地理》、《希望工程》、《人与自然》、《炎黄地理》等

钟汉良:聚光灯下的隐士

钟汉良是谁?如果拿这句话来问电视机前的观众,可能不少人会一下子回答不上来。可是如果你问,知道慕容沣、杨慕次、傅红雪、陆励成、乔峰……吗?大家就会恍然大悟,哦,是他呀。有人甚至还会再追加一句,原来他们都是一个人啊。钟汉良,香港人。

声明:《著名的隐士 南朝著名隐士陶弘景号是什么 陶弘景号是什么》为网友冰糖雪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