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关注 柚柚育儿百万妈妈育儿首选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不仅因为他们没有自我保护能力,还因为他们对作恶毫无自控能力。
你不告诉他那是恶,他能把别人逼死。你不告诉他要反抗,他能被别人逼死。
01
母亲网上发文称儿在校受辱
近日,一篇题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在网上广泛传播。
文章作者称,自己是一位母亲,儿子是中关村二小的学生,刚刚满10周岁,在学校遭遇校园霸凌。
周四上午课间操时间,她儿子被同班的两个同学堵在厕所里,一人堵门,另一个人把满是屎尿的垃圾框砸在了他的头上,然后两人哄笑跑走,全程不到一分钟。
“卫生间里只剩下我一个人,我太害怕了,脸上都是尿特别丑,因为很多男生经常会把尿尿在垃圾筐里。”11月的冬天,他一边哭一边用冷水冲头,冲了很久,用红领巾擦干,因为他是体委,他还要赶去操场上检查做操情况。
当他回家抑制不住的颤抖,断断续续地将这一切告诉了他妈妈。他妈妈当即给班主任打了电话要求联系那两人的家长到学校解决问题。
周五,父母带着受害孩子,与施暴者家长、班主任、教研组长一起核实事件。
施暴的两个孩子,都承认是他们做的,只是一个很害怕,另外一个却很镇定。镇定的劝伙伴别怕,有什么说什么,没人敢怎么样,还给受害孩子的父母解释了带翔的纸,翔就是屎。
施暴孩子的家长说:这次是玩笑,自家孩子有点淘气,小孩子没有界限,就是随手一扔不知道垃圾筐脏不脏。
老师定性:就是开了一个过分的玩笑。
扔垃圾筐的家长愤愤不平口头道歉。
堵门的孩子认为自己是个目击者,将所有责任推到扔框的孩子身上。堵门孩子的妈妈认为这件事跟他们家孩子没关系。
班主任质问受害孩子:发生这事为什么不告诉我,我在课间操看见你,也没发现你有什么不对劲啊。
教研组长:四年级的孩子没有边界正常,家长要教孩子认同攻击者,而不是反抗。
周六、周日,受害孩子开始出现各种症状,医院诊断:急性应激反应,属于中度焦虑、重度抑郁,已经不能正常上学了。孩子妈妈只好连夜写信。
周一早上,受害孩子妈妈面见教学校长、德育主任,对方表示保证解决,下午放学后,对方四个老师轮流找受害孩子妈妈谈话,劝其放弃信中的4项要求,而这4项要求的依据是《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
1、处理、惩戒施暴的孩子;
2、保护受害人不受二度伤害;
3、让施暴者的家长道歉;
4、对方承担相应的治疗费用。
周二,德育主任给受害孩子妈妈电话,但没有提及学校如何回应4项要求。
周四,班主任约受害孩子的妈妈去学校面谈,班主任、学校书记、德育副校长、某老师一起出席。
学校书记率先发难,翻白眼、拍桌子、大声呵斥:孩子在学校受伤就应该学校管,家长不可以有意见。要求对方家长道歉是不对的。你是一个不够格的妈妈,为什么向区教委告状?
而此时,在场的其他老师则是点头、窃语。
简单梳理完整个事件,冷静下来后,我们会发现——孩子犯错后,大多数家长都会有偏袒之心。
但让受害孩子的父母心寒、恐惧的是,本应公正的评审——学校,现在却成了校园暴力二度伤害的“帮凶”,更重要的是,这还是北京的一家名校。
随着文章的热传,“校园霸凌”这一话题被推上风口浪尖。
02
校园霸凌比我们想象的频繁
校园霸凌离我们很远吗?不,它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广泛而频繁,甚至随时可能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
长久以来,欺凌弱小一直在校园某个成年人看不见的角落隐秘地发生。
校园欺凌网络舆情分析称,从2014年6月1日到2015年6月31日,涉及“校园暴力欺凌”的网络新闻达36,761篇次,相关论坛贴文达39,189篇,微博达721,947条。
近年来随着此类事件在网络上曝光度的增加,霸凌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所带来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面对校园霸凌我们都面临着潜在的伤害。
霸凌和被霸凌的持续威胁会产生生理后果。
而这次的霸凌事件给当事人男孩造成了什么伤害呢?
北医六院的医生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指在遭受到急剧、严重的精神创伤性事件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所产生的精神障碍。
一个孩子被诊断为中度焦虑和重度抑郁不可能是一次行为造成的。
身为家长和老师,你能敏锐察觉发生在孩子们之间的校园霸凌事件吗?
你能判别出什么是正常玩闹而什么又是校园霸凌吗?
当你的孩子遭受欺凌时,身为家长的你又该做些什么去保护孩子,处理危机呢?
03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遭遇霸凌
?突然表现得不愿上学
原本并不排斥学校,成绩也不错的孩子,如果突然表现出不远上学的倾向,可能并不是孩子厌学了,很可能因为学校里出现了一些令他烦恼头疼,不愿面对和处理的事情。
请你留意,或许正是孩子在学校挨欺负了!
?无端情绪变化
孩子放学回家经常闷闷不乐,有厌学的念头,原本活泼开朗的小朋友突然间变得阴晴不定,很可能是学校有什么事情影响着他。
?抱怨有同学针对他
这是你的孩子向您寻求帮助的信号了,你可以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教他试着缓解这种情况,并在一定时间内加以询问,或者把同学请到家里来玩,不经意的聊聊天,如果长期针对你可得多加注意了。
?身上出现伤痕却不愿告知家长
有些孩子放学回家全身脏兮兮,身上还有伤痕,明眼人一看就是打斗造成的,可孩子还一口咬定是自己不小心伤到的,虽然青春期的孩子偶有出现倒也正常,但也不能忽视。
?性情变化 行为异常
这个阶段就比较严重了,如果你的孩子情绪突然特别的不稳定,一点小事就能引起很激烈的反应,特别的粘人,失眠爱惊醒,拒绝去学校,变得非常胆小怕人,你就该去学校了解了解情况了。
04
如果孩子遭遇校园霸凌,家长该怎么办?
?教会孩子自尊自爱和自我保护
校园霸凌尤其容易发生在一些低自尊,遭受欺负而不反抗的孩子身上。
所谓“人都喜欢找软柿子捏”,如果有同学欺负自己,而自己不去反抗,只是一味地自我怀疑,那么就会加重被欺负的可能性。
很多情况是,有些家长在加重打压孩子的自尊,要求孩子一味顺从,这样是十分危险的,这样的孩子在学校中,很有可能成为被欺负的对象。
相反的例子是,有很多男孩回忆自己遭受其他男生挑衅的经历,他们的做法是鼓起勇气揍回去,让男生不敢欺负自己。这种做法虽然不提倡,但简单粗暴地表达出一个明确的信号:我不是好欺负的,欺负我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这种信号往往保护孩子免受进一步的欺凌。此外,如果事态已超出孩子的应对能力,如文中的案例,那家长就该在孩子被欺负时亲自出马,采取行动,要求学校和老师有所作为,不能听之任之。
?用有益人际关系对抗人际孤立和霸凌
容易遭受校园霸凌的还有那些孤僻、不合群、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孩子。
在一些人际孤立的案例中,也许确实有学生有能量鼓励和影响一大帮同学孤立和排挤某一个人,但也会有学生对被欺负的一方报以同情和善意。
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和同伴建立善意、支持性人际关系的能力。这对校园霸凌的影响能产生很大的缓冲作用。
如果千防万防,孩子还是真的遭遇了校园霸凌并且身心受到了伤害,你也不能慌:
?冷静,最重要的是孩子
当孩子愿意给你讲述霸凌发生的情形时,请保持冷静,不要慌张。
他们谈论受害时可能是平静的也可能是可怕的,但无论是哪种情况,作为一个能够帮助他们的成年人,你都应该很好地倾听并作出回应,让孩子知道这个情况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告诉孩子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父母都会站在他这一边,支持他。你坚定的反应可以帮助孩子形成他的态度,这意味着你们将开始一起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共情,先别追问过多细节
不要一味地安慰孩子不要和同学计较,因为这有可能让孩子误以为霸凌事件是因为自身的问题,让孩子陷入更深的痛苦与自责。
对孩子表达共情是很有帮助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向这个孩子传递出这样的信号,他们所描述的事情并不只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常态”,你对于他们一直以来所遭受的残酷对待感到非常痛心。
?安抚,先平复孩子的情绪
孩子在遭受霸凌后很容易出现极端的情绪,比如对于人际关系异常抗拒,不愿意上学等。
孩子在极度没有安全感的时候,更看重别人的关心和关爱,这是要在第一时间让孩子感受到的。
越早的把情绪处理好,对孩子的伤害和日后的影响才能越小,这比起解决事情本身更重要。
?感谢,你肯将事情讲出来,很勇敢
告诉孩子你很感谢他可以有勇气告诉你这件事。勇气对于克服恐惧、尴尬和自我怀疑是一个很重要的肯定。
同时也肯定他:只有你愿意谈到这个事情时,家长才有机会可以帮助他,这也是很了不起的。
比较有效的一种表达方式是:“我知道你需要很大勇气告诉我这些,尽管这么艰难,你却依然愿意告诉我,谢谢你的信任。”
05
中关村二小这件霸凌事件还没有解决,网上也有各种反转爆料。

事情的真相是什么,我们不知道。学校的声明也是相当官方,没有给出一个合理的说法。
但是,不论真相如何,校园霸凌是事实。不管哪个孩子都不应该成为被欺凌的对象。
希望我们每个孩子都能远离校园霸凌,远离伤害,远离痛苦。
- THE END -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