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健康,60%取决于生活习惯(田原对话清华大学教授周士渊摘选)

人的健康,60%取决于生活习惯(田原对话清华大学教授周士渊摘选)
人的健康,60%取决于生活习惯(田原对话清华大学教授周士渊摘选)  【小二导读】

两天前,一位朋友的父亲发现血糖略高,很是担心,希望吃些中药调理,寻到一位中医药大学的教授开方,教授听后只说了一句话:改变生活方式,吃药解决不了问题。

想起一位民间中医说的:所有遗传的疾病,其实遗传的是一个家族的生活方式。

关于“生活方式”,度娘说它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与这些方式相关的方面。

但是如此高大上的词语,在清华大学教授周士渊的眼里,就是两个十分接地气儿的字:习惯。生活方式是无数个习惯的组合。

你爱晚睡,我爱早睡;你喜欢吃甜,我喜欢吃咸;你喜欢出门向右,我喜欢抬脚向左……朋友不合、夫妻吵架,甚至文化差异、两种文明的冲突,很多时候是源自生活细节里的一个小习惯,行为上的、思维上的。

改变习惯很难,但它改变的是我们的生活,我们自己以及孩子、孩子的孩子的健康。

今天,小馆接着同大家分享《中医人沙龙》第10辑,田原老师与清华大学教授周士渊关于习惯的对话,今天摘选的片段是小馆的赵中月老师从文化的角度与周教授探讨生活习惯,值得每一个人思考。他们用故事告诉我们习惯是生活方式的根源,人的健康60%取决于生活习惯。

 

《中医人沙龙(第10辑:传统中医绝学专号)》

人的健康,60%取决于生活习惯

赵中月:周老师把习惯提到决定健康这样一个高度上来,非常有现实意义,从这个角度谈健康问题,您是第一人。

关于习惯的背景,是很深厚的,不仅是历史典籍,而且人们日常生活当中,渗透在每个人的生活细节里,可以说是一直在暗中统摄、支撑和主导我们的存在形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习惯,西方人有西方人的习惯,不同的习惯,就是不同的文化分野处。不过是我们中国人的习惯,因其文明延续时间太长而显得过于古旧一些。

其实我也在想,我们的四书五经等经典,主要传载的是周公、孔子、孟子这些人的思想,这些思想一直想给中国人建立什么东西?就是要建立起关于做人的一些规范,就是所说的纲常伦理,这些纲常伦理的意识和观念慢慢地深入人心之后,支配着行为方式,不自觉地就演变和固化成人们的种种习惯了。

周士渊:这个说法是对的。

赵中月:中国文化强调这么多的伦理关系,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体身心的关系等等,其实已经建立起一套习惯法。这种习惯法,也是法律的根基之一,现代法律,回过头来说也是要给人建立起一些良好的习惯。

周士渊:现代人是用法律手段,用强制的手段去养成习惯。

赵中月:法律的本质在于自律,中国人现在还处于被法律管制的阶段,就是所谓的“法制”。现代文明,就在于人们对法律有充分的自觉,能够依法自律、自觉。

刚才周老师反复强调习惯,还有“习惯配方”,您这两个理念确实是好,可很多人依然会无动于衷,就在于我们缺乏这种自觉能力,没有这种文化自觉力。想达到文化自觉需要启蒙,而启蒙没有先导力量是不行的,您说的对疾病的那种恐惧,或者说,您深切体会了病痛的过程,那么这个恐惧就是一种先导,引导你逐步战胜它。由此说来,对于一个完整的生命来说,疾病是必要的,疾病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生命、认识生命、挖掘生命潜力,人类文明,也是在不断认识疾病和战胜疾病的过程中得到进步的。

因此说,疾病是一种哲学,这个哲学能够开启和开发人的智慧,差别在于你是被动还是主动。习惯就是被动的,现在我们要把它变成主动。

建立好习惯的能力其实每个人都有,但能通过病痛灾难领悟出来这个真谛,可能还是少数人。每天168 个习惯,您是中国习惯第一人啊。

其实我们回到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中,回到社会规范中,重新认识个人习惯与社会规则,达到正确理解非常关键啊。

周士渊:习惯在于培养,比如对小孩子。这也是个文明素养问题。

赵中月:我举一个例子,这个周老师会感兴趣。

我多年观察我母亲的习惯,老人家是大户人家出身,养成了一身良好的习惯。我父亲是历史反革命,走得也早,这一大家子由我母亲拉扯着,其艰难困苦的程度就不用说了,一直到老,86 岁的时候,不能动了,连我是谁都不认识了,却不放弃她的习惯。

在一起吃饭,筷子摆的位置不对,她还挣扎着要去恢复该有的样子。饭后,家人无所顾忌,碗往那一放,什么时候想刷时再刷,老人家用手示意——她的观念当中吃完饭必须洗干净。但没人去做,对此她的表情十分恼怒。

临去世的前几天,我喂她吃鸡蛋羹,仅剩下一点吞咽的机能了,但一口咽下去之后就闭嘴拒绝,她还能吃啊,这是为什么?我观察了一会儿,忽然意识到:是老人家嘴边的汁液没有擦净,这是她不能忍受的,我擦拭了之后,果然,她又继续吃了,这一点仍不含糊。

周士渊:因为那是她的习惯。

田原:那是她生命的组成部分。

赵中月:她捍卫这种习惯,以此捍卫着她的生命尊严。这种对习惯的守护意识,是支撑她生命当中最后的意识,最为顽强的意识。习惯一旦养成了之后,会成为主导意识,会坚守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由此看,习惯的生命力何其强大?习惯对于生命,真的具有决定性意义。

周士渊:赵老师你说母亲,我现在也一样,我出门的时候,我的桌子肯定是干净的,我的转椅和前面的桌子必须是平行的。为什么,我到日本去,看到的也是这样,就这样我自己才舒服,我不为别人,我为自己,一切都要整整齐齐,因为乱一点,我就不舒服,这都是习惯。

赵中月:这种习惯来源于哪里?往深里说是文化意识,中华文化,从远古就建立起了这种“中、正”的意识,生命唯其中正才能和,才能健康。所以说习惯的后面,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田原:周老师从生命健康的角度把习惯剖析得非常好,赵老师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又给一个很好的阐释,而从老百姓的角度,我就在想,如何把这种我们习以为常,但又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的习惯问题,能够让老百姓入耳入心,能够作用到他的生活中,用什么样的方式?

周士渊:故事,用故事。

我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我们家有两条小狗,我训练这个小狗养成新习惯,都养成了。我每天一出门,前面有一条马路,小狗一下子就窜出去,车过来就很危险,后来我让它养成习惯,出去慢慢走。

它已经出去了我再叫,叫不住,后来我就在门开以前,我说“欢欢慢一点”。我为了让它意识到,我就故意把门开得稍微慢一些,让它知道什么是“慢慢”。

我每次都这样,我是有意识的。而且它慢的时候,我鼓励它,它就又慢了。当你重复到一定程度变成什么,我开门时候变慢,它就慢慢地走出去,它好像忘记了上一个时间它是怎么做的,我就用这个方法让它养成了慢出门的习惯。

田原:多长时间这样重复?

周士渊:两个月左右,没有明确的界限,但是我始终在给它重复。

我家这个小狗,你现在去的话,它懂数学,可以拍电视了,“一”,汪,“二”,汪汪,“三”,汪汪汪,“一加一”,汪汪……实际所有的东西,开始它不知道,你老重复、重复,重复到一定时候,原来是这么回事……

田原:狗是不自觉的,您相信这个结果一定能出来?

周士渊:我相信一定能出来。因为我们在整个社会的层面上对习惯说的太少,明明是习惯,你非要说生活方式。后来我查了一下,“生活方式”,这个词我们原来的字典里没有,但你说我们现在应该改变生活方式,什么是生活方式?由什么构成的?还不是习惯吗?你只强调方式而不强调习惯,太抽象了。

田原:是生活习惯构成的生活方式。

周士渊:这样老百姓很容易理解,因此,人的健康60% 取决于自己,这是世界卫生组织说的。那么,60% 是什么?就是生活习惯。

赵中月:说得好。生活方式,不是中国原有的概念,大意是从西方人类学当中嬗变过来的,那么这个生活方式,把它改称“生活习惯”,我觉得很有意义。

周士渊:对,把生活方式变成生活习惯。

赵中月:另外,周老师您说的驯化小狗的过程,也引发我有这么一个想法。

人类的文明史不要说多么久远,其实就是从人如何驯化野兽变为家畜这个过程开始的、从野生的植物变成农作物开始的。这个过程是人类文明的萌芽,发生处。当然,远远不止几千年、几万年,由什么来解构这个文明往前演进?

非圣人,不制度。制什么度?表面特征不说,包括到现在的政策法规等等,都是在制度,制这个“度”,根本上就是在培养习惯,是习惯一以贯之的。

因此可以说,人类文明的进程,就是培养习惯的进程。

周士渊:文化的本质是习惯。所有文化的差异,就是习惯的差异,比如宗教,不吃猪肉,也是习惯的差异。

有一次我去大连开会,同室的专家很有意见,为什么只能安排我们两个人住一个房间?他很生气,当着我的面。当时我不太理解,后来理解了,为什么?因为明天都要做演讲,两个人的习惯是不一样的。我是早睡,他要晚睡;我要早起,他要晚起;我打呼噜,他不打呼噜。不一样的。因此就有冲突了。

这个是人和人之间,包括婚姻冲突,大量的家庭冲突,都是习惯的冲突。

赵中月:国家之间也这样。习惯的冲突就直接导致文明的冲突。

周士渊:对,文明的冲突,真是这么回事。

 

【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9351/140351473886.html

更多阅读

盘锦历史上的震灾 张久富盘锦地震

 号称千年古老镇的田庄台(甲午战争末战场),清真寺在海城大地震时的场景       盘锦历史上的震灾            佟伟  盘锦位于下辽河断陷盆地,处于郯庐断裂北段上,濒临海城、营口地震重点危险区,有三条断裂通过。

因质量问题发生退换货 产品在大卖场发生质量问题怎么办?

      谁都想轻松愉快的赚钱,可是往往只能是想想而已,只要是做生意,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事,产品在卖场发生质量问题便是其中之一。产品质量问题作为最容易发生而又最难控制的生意事故,其恶劣影响和负面效应通常让供应商疲于应

韩国保肝宝液中文说明 保肝 保肝-摘要说明,保肝-保肝定义

肝就像一个中央银行,负责管理身体三大货币(气、血、水)流通。情绪、睡眠、饮食甚至药物等,均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保肝,顾名思义就是保护肝脏的意思。但保护肝脏并不是把肝脏包起来不让病毒来侵犯,这里的保肝至少含有三种意思:即减轻肝脏负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计划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计划一: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我们都知道人美版教材内容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生活,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在以上三册造型・表现领域的统计表中我们更能清楚的看到各个造型系列知识点的统一和提升,整个知

亚麻汽车坐垫哪种好 汽车坐垫哪种好

冰丝坐垫冰丝又叫人造丝、粘纤、粘胶长丝。冰丝汽车坐垫是由天然棉皮经科学提炼而成,具有良好的透气,能自动调湿,日照升温慢等特点。在几种主流纤维中,冰丝汽车坐垫的含湿率最符合人体皮肤的生理要求,具有光滑凉爽、透气、抗静电、色彩

声明:《人的健康,60%取决于生活习惯(田原对话清华大学教授周士渊摘选)》为网友单身求解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