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黄 艾窝窝、豆面糕(“驴打滚儿”)和豌豆黄

艾窝窝  与驴打滚儿、炸糕、豌豆黄儿为系列,源于满族祭祀的供品。制作:将糯米经开水浇拌后蒸熟,再用木槌捣烂后揉好备用。将芝麻仁、核桃仁、瓜子仁等烘烤破碎,配以青梅、金糕、白糖、冰糖渣、糖桂花等搅拌均匀。在案板上撒熟大米面,把江米面放在上面揉匀后做成兵乓球大小的剂子,按成圆饼,包进拌好的馅儿,滚成圆球状,再在熟大米面上滚一下,点一个红点即可。要分三口吃,不能一口吞。第一口主要吃外皮,品江米的清香。第二口吃中间部分,尝馅儿。第三口吃剩余部分。

豆面糕  俗称“驴打滚儿”  将糯米面(也可以用粘黄豆面)蒸熟后擀成月厘米厚的薄片,包红豆沙馅儿,卷成直径约6厘米的圆卷儿,外撒干熟黄豆面,切段即可。吃时不要深呼吸,不要大口吃,不要说话,以免吸入豆面呛人。可以配绿豆粥、荷叶粥。

豌豆黄  将豌豆用石磨破碎后用铜锅煮成粥状后过罗,再擦成细泥,然后再放入铜锅加白糖炒,直至凝固成块。晾凉后放入冰箱进一步凝固。吃时切成四方块。码成金字塔形。

豌豆黄 艾窝窝、豆面糕(“驴打滚儿”)和豌豆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9351/885364887923.html

更多阅读

老北京最传统的风味小吃:艾窝窝

艾窝窝历史悠久,据说在元代即已有之,名曰“不落夹”。后明万历年间宦官刘若愚在《酌中志》中说:“以糯米夹芝麻为凉糕,丸而馅之为窝窝,即古之‘不落夹’是也。”,但为何后世又称其为“爱窝窝”?据清人李光庭的《乡谚解颐》一书中说:是因

关于新疆切糕加水银制作之缪谈 新疆人卖切糕被打死

关于新疆切糕加水银制作之缪谈先来看一段网上流传很广的帖子(摘录部分内容),这帖子在各大网站的论坛,贴吧里都有流传,还有更详细的“新疆切糕制作过程”,这里就不详述了。相关链接:网友晒出“糕点制作过程”怀疑加入水银  网友除了在网上

《梦回台儿庄》脚本 梦回台儿庄 艾窝窝

民俗抒情电视片(编辑脚本)山民[黑画面。稍倾,杜宇的啼唤声起,像是在说:“快快归去……快快归去……”[渐亮,夜幕下的古运河。一河的灯光渔火向“我”移

声明:《豌豆黄 艾窝窝、豆面糕(“驴打滚儿”)和豌豆黄》为网友哇塞哦买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