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文章《821家药企面临割肉抉择!》中,提到有1000多个品种需要进行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药监此举措明显是欲清理CDE的长年累月积压的审评申请。试想一下,若此轮“清货”完成后,是一番什么景象?
171个进口品种将冲击国产药市场
“清货”对利好外企,国内企业则暗自神伤
为什么这么说呢?众所周知,外企药品多为原研进口,这些产品的临床试验基本是委托全球大型知名CRO公司完成的,投入科研成本多,研究结果有根有据。对于本次突击自查,他们完全可以有条不紊地准备好临床试验数据,基本不会受影响,而对国内企业而言,目前大多是暗自神伤。由于国内企业所积压的申报项目,很多是不符合现有标准的。若存在不规范临床数据,要么选择割肉,要么等待被罚。对于申报药企来说是重大损失的。毕竟,已经投入那么多时间和金钱。如果弄虚作假,还将连坐CRO、CRA,大家随时准备被拉进黑名单。
由此可见,清理积压的评审申请的过程中,将把大部分达不到要求标准的国内企业品种踢出注册队伍,而外企品种则因国内企业品种被清除而受益。不仅仅表现在注册评审速度提升上,还表现在市场竞争上。一旦这些品种获批,将对该品种治疗领域的市场产生冲击。
未来评审速度加快,将对现有市场产生明显影响
在要求自查的品种清单中,有171个进口品种,有些还是2002年起历经13还还未获批的,可见CDE评审速度之慢。其中,进口品种受理数量最多的是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达到7个之多。

氢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其适用于有过近期发作的中风、心肌梗死和确诊外周动脉疾病的患者。目前,氯吡格雷药物制剂国产批文共有三家企业拥有,分别是赛诺菲、信立泰和乐普药业,而进口批文只有赛诺菲一家。
赛诺菲的氢氯吡格雷(波立维)是全球抗血栓药物市场的霸主,也是国内该药市场的领导者,信立泰为首家抢仿该药的公司,随着原研品“波立维”的专利于2012年到期,其市场份额也不断扩大。
如果此番清理后评审速度加快,若进口药品能全部通过自查并完成注册,将有7个新进的进口产品对国内近50亿的氯吡格雷市场产生冲击。
新品获批能给外企增加机会
对于外企来说,近两年的商业贿赂案件曾让他们处于灰暗之中。而医改、药改,招标优待地位渐弱,也让他们感觉到了市场的艰难。清理积压受理件,除了有利于加快评审速度,还能给他们带来新品扩大市场竞争范围。
例如安万特的甲型肝炎病毒灭活疫苗、马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这两个品种在国内还没有任何国产或进口批文获批,如果能够加快评审速度,顺利获得批准文号,相信在疫苗领域又是大展拳脚的机会。
延伸阅读:OTC药品退出医保消息被指不实OTC药品能否纳入报销成为各方关注焦点印度残疾“药品老爹”募药济贫人社部称OTC药品将全部退出新医保目录消息不实药品专家称新药申请用动物试验数据致无效药出现中国医保药品支付标准非医保定价 仅引导药价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