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批判

绿色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批判
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位学者说:他们社会中的意识首领不是政治家,不是所谓无冕之王的记者,而是商人,那里最大的意识是消费。
这二三十年,中国也有了这样的苗头,我们享受了改革的好处,但应该看到,今天影响我们社会经济生活最大的因素是消费,最大的思潮是消费,在这点上和发达国家的社会非常相似。
我要讲的第一部分,是批判消费主义思潮中的几个最流行观点。
消费主义观点批判之一:“人的行为都是为了追求快乐”
商人不擅于话语,要靠一些经济学家去帮助,这些经济学家提出的是什么样的主张呢?他们说人的行为都是为了追求快乐,这样的主张非常有力地支持了商人所鼓吹的消费。
我认为迄今为止,人类所拥有的三大思想资源都不支持这个观点。
第一,现有的人类宗教都不宣扬人活着就是为了追求快乐。
第二,传统道德。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三,进化论思想。进化论告诉我们说,人类不是一味地追求快乐,因为一味追求快乐将极大地减少他生命的机会。我们的快乐是有限的,我们追求快乐是有限度的,一味地追求快乐,麻烦就大了。
生物学家曾给老鼠做过实验:在老鼠前面放三个金属触点,碰第一个的时候就会出现吃的,第二个是喝的,第三个就出现刺激老鼠快乐神经的电流,实验的结果是老鼠一直去碰第三个触点,结果就饿死了……
这个环境是人造的,不是大自然正常的环境。在此环境中能存活的一定是不一味追求快乐的,不然老鼠就都死绝了。
我不是说人类不应该追求快乐,但是这只是人类的一个目标,不是他全部的目标、唯一的目标。
消费主义观点批判之二:“需求拉动生产”
需求拉动生产,顾客是上帝。我认为这个说法值得商榷。需求从哪里来的?举个例子,我腰不好,要锻炼锻炼,我只能从传统的健腰手法中寻找。后来一个商人造了一个东西叫呼啦圈,我就用这个呼啦圈转,后面有很多人跟着学。一个天才的发明者造就了呼啦圈,就有了用呼拉圈来锻炼腰的需求,这个东西是从他那儿来的,不是从我这儿来的,不是说有需求才有供应,相反是有了一个合适的供应、有魅力的供应,才有了这个需求。
在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天下的企业家决定一切,哪有顾客决定一切的!
顾客不是上帝,商人是上帝。即使顾客有某种需要,如果不赚钱,商人也是绝对不干的。
消费主义观点批判之三:“高消费带来好生活”
我是中国反对发展私人轿车的代表人物之一,我和经济学家为此在1994年就曾有过大争论。
为什么主张发展私人轿车?有人说发展轿车可以带来国家GDP和个人收入的提高,收入提高了生活就幸福了。但是,收入高了你要花钱买车,如果不买车,汽车产业能维持吗?GDP能高吗?但卖完车以后再来看收入,比起不发展轿车地区的收入水平,就不怎么高了。
花重金普及轿车的交通方式是否合适呢?一点儿都不合适,不舒服。如果一个城市只有几十人、几百人有轿车,轿车真是太好的交通工具了。因为别人都坐公交车,骑自行车,这个轿车就跑得飞快。当很多人都有车时,它就成为了极笨拙的交通工具。
我认为空间和时间都是比GDP更真实、本质的指标。轿车占用了我们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空间。
美国是一个轿车非常普及的社会,美国的生产力和人均收入比中国高得多,美国有车的人,折算起来平均要给一辆车花的时间是每天4个半钟头,包括为买车、买油、买路、停车费用付出的工作时间、开车时间。
如果发展地铁、发展公交的话,完全可以让更多人都得益。发展公交、第一票价便宜,为支付交通费所付的工作时间便不必很长,工作10分钟的收入都够买票了;甚至坐车的时间都是有效的,可以拿着报纸翻阅翻阅。这样一算轿车实际上是一个耗费时间,耗费你生命的交通工具,太不值了。
第二个不值,是耗费空间。美国洛杉矶汽车拥有量全世界数一数二,洛杉矶1/2的地皮给了汽车,其中1/4的地皮是道路,另外1/4的地皮是停车场。你可以开发原子能、太阳能,但是有一样资源是不能代替的,就是土地。你把1/2的地皮都给了轿车,多么荒诞的选择!
消费主义观点批判之四:“消费可以增加就业”
一些理论家告诉我们,消费乃至高消费可以增加就业,各位上餐馆吃饭,吃饱了再多吃一点,有的兄弟还没就业,多吃一点增加消费,以便让人家就业;吃胖了怎么办?去减肥呀,又可以给人家创造就业机会。这不是很荒诞吗?我看何必这样兜圈子呢?你干脆把钱捐给穷人得了。
上世纪30年代,凯恩斯就说了,人类的生产问题即将解决。迄今为止在我们的地球上没有一个动物彻底地解决了自己的生存问题,而人类马上就要解决这个问题了,生产不再是我们的难题,大家的工作时间只能是与日俱减。
一方面似乎我们要提高就业,另一方面,我们的工作时间在减少,因为生产力提高了。人类工作史上的趋势,肯定是工时减少。
从趋势上看,失业人口只能越来越多,解决方案有两个:一个是社会要有福利金,解决不工作的人的基本生存问题。另一个是愿意工作的人共享有限的工作机会,进一步减少工时。
未来绝对不会说是经过哪一个总统的辛苦努力,所有人全上岗了,一天工作8个小时,不可能的。
发达国家社会先走进高消费,我们很快步其后尘也走进这样的误区,为什么离开误区这样的艰难?这就是第二部分我们要讨论的事情。我认为有三个原因。
高消费误区原因之一:广告控制话语霸权
广告的话语霸权是很厉害的。每天你都要接受广告的轰炸,一个人从婴儿开始一生看电视和街头广告据说超过几十万条。
2003年中国的广告资金额是1078亿人民币,相当于国家这年GDP的1%,约相当于国家对全民初等教育的投资。
商人觉得自己说服您的力量还不够,于是就邀请专家,因为专家说话您相信,商人亲自出面,动机太暴露,所以商人一般是避免亲自赤膊上阵,于是专家粉墨登场。
高消费误区原因之二:商人运作政府
西方国家这种情况已屡见不鲜,一些商人为了推销千方百计企图运作政府。运作政府是他们推销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些商人之所以可以搞定政府决策,一个可能是政府官员认识上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行贿受贿。
拿美国来说,美国公民可以通过院外活动,去说服官员、议员。不同的利益集团,不光是资方,劳工也可以游说议员。因此,出现职业说客。职业说客必须注册,受国家监督。美国登记的职业政治说客有两万人。其多数是为资方效劳的。据说美国每个议员被38个说客和27万元包围着。
高消费误区原因之三:大众靠物质来炫耀
一个巴掌拍不响。为什么走不出这个误区和怪圈?也有大众的问题。前面我讲过人活着一味追求快乐我不同意。我说人活着除了快乐还有别的追求。我概括了三种追求:
第一个是生理上的基本欲望不能短缺。
第二个就是要炫耀。人都要炫耀,人都要显出与众不同:我厉害,我是英雄。有时甚至是牺牲舒适。
第三个是追求刺激。
我认为人本能的这三种需求在现代社会以前可以一块儿实现,到了现代社会一块儿实现就出现了大问题。我们现在的问题就在于我们还把人的这三种欲望捆绑在一起一块儿实现。
在古代的时候,三种欲望:舒适、炫耀和刺激为什么可以捆绑在一起呢?因为那个时候的炫耀基本上是靠物质炫耀,如吃大鱼大肉既可以一饱口腹又可以炫耀于人。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用物质来炫耀没有问题,因为大家都是饥一顿饱一顿,暴饮一顿一点问题也没有。在现代就行不通,因为只有暴饮,没有了饥饿,天天大鱼大肉,谁吃得消。
今天拿物质来炫耀是不得当的手段。我们应该拿非物质来炫耀。比如说你是一条好汉那要找一件有风险的事做,可以在一个激烈的竞技项目中找刺激,出尽风头。
人的三大欲望,满足舒适所需要的物质是有限的,满足另外两个需求。这是未来面临的一个课题。
(摘自《浙江人文大讲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0651/213222379852.html

更多阅读

什么是绿色饮食? 健康饮食 绿色生活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绿色消费中,消费者最关系的莫过于食品的安全了。人民关注健康,呼唤着绿色的饮食方式。今天,人们出于对健康的追求,普遍关注绿色食品。而绿色食品并非等同于绿颜色的食品,它不仅仅指我们每天食用的绿色蔬菜,涉及

社会达尔文主义批判 社会达尔文主义评价

不说作为学说本身进化论是多么荒谬,我想说的是由进化论产生的达尔文主义.达尔文主义为殖民主义提供了“思想武器”,殖民主义者又以其残酷的殖民行径将它强加给被奴役的国家和民族,从而导致这种以“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为核心内容的社会

声明:《绿色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批判》为网友泅渡至彼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