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什么样的人
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曹操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他是建安风骨的开创者,对中国诗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曹操著名的诗作有《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等。

曹操画像
曹操的诗歌大都是以乐府诗体为创作体裁,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曹操的诗歌中,大多以短句子为主,有很好的韵律,并且,曹操擅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在他的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写实主义,将百姓的疾苦很好的反映到了诗句之中,所以,在读曹操的作品时,一方面能体现出东汉末年的社会动态,又可以通过曹操的诗句表现出他乐观向上的积极生活态度。
曹操还是名出色的军事家,曹操的兵法深得后人的推崇。曹操在军事上,熟读兵法,并且在他人的军事著作上又提出自己的观点,结合现实总结出带兵之法。历史上,有一起官渡之战,说的就是曹操,曹操当时与袁绍对峙,曹操的兵力单薄,相反,袁绍的军队庞大。并且,曹操占据了不利的位置,曹操根据地形地势和将士们商量找到了攻击的方法,曹操很聪明,他擅于把握人的心理动机和状态,进行作战。在这场著名的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获得了胜利。
曹操还是著名的政治家,曹操在治理国家政治上很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他善于发现人才,并且都能很好的进行提拔重用,在经济方面,曹操在北方大兴水利工程,使北方的农田都得到了很好的灌溉,增加了粮食收入,保障了国库的充盈。
曹操出身
曹操的父亲叫曹嵩,曹嵩是汉灵帝时期,朝中重要的大臣之一。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当时在朝廷中也有一定的地位,所以,依靠父亲曹腾的关系,曹嵩也成为了朝中的一名官吏。但是,曹嵩不像父亲曹腾一样清廉,曹嵩利用职位之便,在朝期间,为自己谋了很多财富,所以,曹操家还是很有钱的。
《赤壁》曹操剧照
曹操的父亲曹嵩凭借自己多年在朝廷为官的经验,期间敛了不少的钱财,后来,东汉末年,朝廷中可以拿钱买官这一做法。曹嵩便拿着家里的钱财,为自己捐了太尉一职位。曹嵩很是满意这个职位,所以不惜花掉重金,也要官至太尉。而曹嵩到了太尉一职后,也迎来了自己在官场上的鼎盛时期。
曹嵩中年时候,曹操才出身。曹操小时候,非常调皮,喜欢舞刀弄棍,给曹嵩惹了不少麻烦,让曹嵩很是头疼这个儿子。后来,曹操得以举孝廉进入京城当官,曹操当时负责的是京城的治安。曹操上任后,制定了一套特别严明的军纪铁律,将手下的士兵训练的井然有序,依靠自己在军事方面的见解,曹操用了很短的时间,就把京城的治安管理的有条不紊。看到曹操不俗的才能,父亲严嵩对曹操开始重视了起来,并且对曹操进行大力的提拔,曹操后来官至典军校尉,立下了赫赫战功,这都是与父亲对他的栽培和提拔是密切相关的。
曹操煮酒论英雄
青梅煮酒论全英雄,虽说英雄要配好酒,但是有时候宴席不是那么好赴的,现有刘邦的鸿门宴,又有曹操铜雀台相邀刘备论天下谁是英雄,都是政治手段,刘备有惊无险的躲过了曹操的猜忌,保全了性命,才有后来三分天下的一席之地。
曹操剧照
煮酒论英雄这段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白门楼事件之后,吕布被勒杀,曹操带着刘关张三兄弟回到了许昌,当时因为忌惮刘备,曹操是一个宁可杀错不可放过的人,听闻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要是以后谋事就会出师有名。在谋臣劝说杀了刘备的建议下,曹操动了试探刘备的心思。
摆宴席那天,天色暗沉,风云突变,曹操指着将有龙卷风形状的云问刘备,云腾出海,这是有真龙要出世,那么刘备认为这个英雄人物是谁呢?就是看他对这个天下格局的看法,如果刘备眼光犀利,还有仁义之名传扬天下,那么刘备是留不得了。刘备心里一咯噔,他现在实力根本没有办法跟曹操抗衡,最好的就是韬光养晦,以待时机,他最不希望曹操把他看成了对手。因此刘备开始胡扯,把当时实力最雄厚的两派拿出来说事。
要是其他人也许会被刘备糊弄过去,但是这是曹操。曹操深知袁绍、刘表是不可能为天下主的,争霸一方也许有可能,但是他们没有那个能力争霸天下,这些庸庸碌碌之辈,怎么能入得了曹操的眼。于是他对刘备说,这个天下如果有英雄,也只会在你我之间出现。刘备顿时收到了惊吓,恰巧这时候一声惊雷,刘备灵机一动,将勺子掉到地下,做出恐慌的样子,麻痹了曹操,躲过这一劫。
曹操用人
曹操求贤若渴,但是猜疑心又重,他的用人之道可以总结成几个方面:真心实意的感动人,之后推心置腹、做事讲诚信、身体力行、以德服人、善用法治,讲规矩。能够设身处地的为下属考虑,奖惩有因,能够论功行赏。
曹操剧照
唯才就用,不问出处,这是曹操用人最大的特点。荀彧和郭嘉曾经就说过曹操知人善任。能够辨辩别哪些是人才,知道这些人是哪方面的人才,是个从事何种事情,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出最大价值,这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一点。
其次就是,能够把一个人的才能放在合适的岗位上,有的人善于言谈,但是做事不细心,他就把人家放在外交场合。像崔琰这样的,为官清廉,以身作则,相当正派,于是曹操就把他放在干部任选的岗位上,能够不贪腐,保持官场廉洁。比如任俊,做事踏实,曹操便让他去实施屯田制,结果屯田制顺利实施。不管他把人放置在什么位置都很合适,都会很称职。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是曹操做不到这一点,他生性就很多疑,宁可负尽天下人,人家关系处理的相当糟糕。对谁都不信任,睡觉的时候都提心吊胆,他做过的坏事太多,怕遭到报复。由于他自己就是反了原来的主子,所以他怕别人走上同样的路。再加上曹操阵营里的人来路就很复杂,当时又人才奇缺,所以曹操的人才管理也很困难。
曹操与蔡文姬
蔡文姬是少数才情盖于美貌的女子,当时因为战乱,蔡家藏书四千余部尽数损毁,曹操大为惋惜,当时蔡文姬称自己还会背出一部分,曹操大喜,果然,蔡文姬准确无误的默写出了四百多部,让人为之惊叹。
曹操与蔡文姬剧照
曹操和蔡文姬之间的感情纠葛是后人津津乐道的,在三国时代,曹操如此薄情的人,能够用重金将蔡文姬从域外带回,固然有爱才之意,还有爱慕之情。但是文化大家郭沫若先生认为曹操和蔡文姬之间,超脱了儿女私情,为了文化事业的复兴,将蔡文姬接回,这正能体现出曹操的胸襟广阔和目光远大。
东汉末年的战乱不仅让普通百姓流离失所,很多名人也因此受难,蔡文姬的父亲是曹操的好友,因董卓挟持天子,篡改朝政,蔡邕和文姬遭到了流放,被闻讯赶来的曹操救下,之后蔡文姬对曹操生出了感情,但是这是蔡文姬单方面为主。
蔡文姬年纪幼小,不谙世事,但是蔡邕不同,他知道曹操的品行和为人,虽然感激他的救命之恩,但是他仍然不愿意让蔡文姬跟随曹操,曹操以后走的路一定无比艰险,他舍不得女儿受苦,因此远离曹操。但是曹操岂是轻易言弃之人,董祀的出此案让他感受到了危机感,一种男人的自尊让他开始猛烈追求蔡文姬。后来曹操祸在旦夕,文姬不言放弃,与他同进退,董祀虽然知道文姬的心不属于他,但是他还是义无反顾的爱上了蔡文姬。
曹操和蔡文姬最终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亲眼目睹了曹操暴戾的蔡文姬心灰意冷,还是远离的曹操,两人还是没能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