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结束,不少需看管孩子的老年人生活回归正常。
市公安局便民服务在线提醒:老年人特别要谨防保健品推销骗局的“免费坑”,千万别给骗子留有可乘之机。
如今,社会上的保健品推销形式五花八门,一个不留神儿就可能上当受骗,购买时一定得多个心眼。现在很多商家对于保健品的吹捧,让老年人购买时眼睛眨都不眨,商家的错误引导,也让不少老年朋友走入保健的误区。要学会见招拆招,给自己筑起一道“防火墙”,以免遭受身体与精神上的双重伤害。民警提醒,老年人谨防“免费坑”。
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多以节省为主,一听到“免费”不免就会怦然心动,殊不知,天上不会掉馅饼,多少时候“免费”变成“破费”,得不偿失。
比如,一些商家搞所谓的“免费试用”“免费赠药”“免费出游”“免费抽奖”等促销活动,到头来哪儿有不花钱之说?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可能还是花了大价钱买回一堆“鸡肋”保健品,食之担心,弃之不忍。
还有“什么‘名医义诊’‘专家讲座’,其真实性堪忧,到底有多少是真大夫谁能说得清?”眼下,在不少小区里、街道边,不时就会看到身穿白大褂的“医生”在义诊,但最终目的一般都会向“患者”推销相关的保健品,甚至将其功效夸大宣传,忽悠人购买。部分商家为了卖出自己的保健品,会打着高科技的幌子,以骗取老年人的信任。
由于老年人接受新事物的渠道有限,不能辨别真伪,往往会被销售员的如簧巧舌所迷惑,出了问题既没有发票也找不到店铺,只能自认倒霉。
提醒老年人不要盲目去听什么健康讲座,不要给骗子机会;要分清保健品和药品的界限,保健品只有保健作用,但不能治疗疾病,因此,购买前要慎重考虑,最好与家人商量后再购买;在购买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向医院的医生请教,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买保健品一定要到正规的、信誉好的商店或超市以及保健品专卖店,对某些讲座一定要提高警惕;购买保健品时要索取有关的票据资料并妥善保存,以备日后维权所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