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砸魏征墓碑 魏征的凄惶下场 李世民亲手砸了他的墓

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他和魏征的故事被世人所称道,传位千古美谈,可是世人只知道开始,却猜不到结局。魏征死的时候李世民还伤心地说我失去了一面镜子,谁能想到过了不久魏征的墓就被李世民给砸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魏征,河北人,在辅佐李世民之前,他曾是太子李建成的谋士,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审问魏征:“你为什么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处处与我作对?”魏征答:“如果太子早听从我的意见的话就不会有今日之死。”李世民不但没有怪罪,还十分欣赏他,对他委以重任。

魏征性格耿直,敢于犯颜直谏,前后共劝谏唐太宗200余次,为唐初社会经济繁荣局面的出现,作出了重要贡献。李世民常常把魏征带到寝殿里,与他讨论自己为政的得失,魏征本就是经国之才,喜逢知主,当然是知无不言。唐太宗十分欣慰,夸奖魏征说:“人家都说魏征举止粗鲁,我看这正是他的可敬之处!”

有一次,李世民准备到泰山封禅祭天,以炫耀自己的德行。但这种行为将给沿途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魏征劝告唐太宗:“隋末以来,全国战乱频繁,各地受到的严重破坏,现在还没有恢复过来。如果现在去封禅,那么一路上将给老百姓造成多大的负担呀!”唐太宗由此想到隋朝灭亡的教训,吓了一身冷汗,马上取消了行程。

李世民砸魏征墓碑 魏征的凄惶下场 李世民亲手砸了他的墓

还有一次,李世民问魏征:“为什么历史上的君王有明君和昏君之分呢?”魏征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治理天下的君王,如果能够采纳来自下面的意见,那下情就能上达,就不会受到蒙蔽。”后来,魏征觉得唐太宗不像早先那样节俭朴素、体恤百姓了,就写了一份谏书提醒唐太宗。唐太宗看后,觉得他提得很对,就把他的谏书贴在墙上,时时观看,以便提醒自己不要松劲。

公元643年,魏征病死。李世民非常难过地对身边的人说:“魏征是我的一面镜子,他总是告诉我哪儿做错了。现在他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可是在魏征死后不久,一切都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魏征死前曾秘密推荐的杜正伦和侯君集先后犯罪,侯君集更是参与谋反被斩首,李世民开始怀疑魏征有结党营私的嫌疑。

后来,唐太宗又得知魏征曾把谏书给记录历史的褚遂良观看,更加怀疑了,心里很不高兴,越想越恼火,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一段君臣佳话,竟以此为终,让人叹息。

以上是用户分享关于魏征的凄惶下场 李世民亲手砸了他的墓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了,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1851/158402312193.html

更多阅读

贞观天子李世民8 贞观CEO李世民是如何管理大唐集团的?

贞观CEO用人策略:天下之才皆为我用 在人才战略上,李世民曾经说:“打天下用人在于人和,治天下用人在于无才不用、用尽天下才。”也就是在事业创新时期,人才管理的关键是,“你感觉不好的人,对你不敬的人,别人的人”你都要懂得用。国内企业

李世民砸魏征墓碑 李世民为何要推倒魏征墓碑?

一 魏征得势受宠后,竟忘了自己与李世民曾是欲置对方于死地的政敌关系" 魏征出身河北巨鹿魏氏,是北齐之名门望族。他的生存信念是“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在这一信念支撑下,魏征先后或主动或被动地改变了五次主人,在他成为李世民门

李世民畏魏征 《李世民畏魏征》阅读答案

《李世民畏魏征》阅读答案李世民畏魏征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语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

李世民砸魏征墓碑 魏征之死 魏征死后为何李世民要砸他墓碑

先前唐太宗已经同意把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长子魏叔玉,这时也后悔了,下旨解除婚约。到后来他越想越恼火,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魏征是馆陶(今属河北)人,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曾出家当过道士。隋大业末年,魏征被隋武阳郡(治所

李世民畏魏征 唐太宗李世民为何会怕魏征 李世民畏魏征的真相

●魏征是唐朝著名的谏诤之臣。一次,唐太宗怒气冲冲地回到后宫对皇后长孙氏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掉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忙问杀谁”他还令公卿大臣们把魏征遗表中的一段话写在朝笏上,作为座右铭,以魏征为榜样,做到“知而即谏”。君临天

声明:《李世民砸魏征墓碑 魏征的凄惶下场 李世民亲手砸了他的墓》为网友溫楺鴏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