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龙图腾 谈“龙图

 

“龙”在中国已经有6000多年的历史。〈说文》中对“龙”表述是:“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龙的起源需要我们通过考古工作的新发现,提供新证据。

龙的形象的来源有多种说法,一说来源于鳄鱼,一说来源于蛇,也有人认为来源于猪,甚至有说法称最早的龙就是下雨时天上的闪电。现在多数专家认为龙是以蛇为主体的图腾综合物。它有蛇的身、猪的头、鹿的角、牛的耳、羊的须、鹰的爪、鱼的鳞。这种看法展示了一幅远古社会的生活图景:在远古氏族社会时,以蛇为图腾的黄河流域的华夏族战胜了其他氏族,组成了巨大的氏族部落联盟,同时吸收了其他氏族的图腾,组合成龙图腾。

 

浅谈龙图腾 谈“龙图

《辞海》中关于“图腾崇拜”解释为:“原始社会一种最早的宗教信仰。约与氏族公社同时发生。图腾(Totem)系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族’。原始人相信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有着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此物(多为动物)即成为该氏族的图腾——保护者和象征(如熊、狼、鹿、鹰等)。图腾往往是全族之忌物,动植物图腾则禁杀禁食,且举行崇拜仪式,以促进图腾的繁衍。”

 

《淮南子·览冥训》关于女娲补天的故事:“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火监(两字组合)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鳖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补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女娲时期在史学上公认为是比黄帝更早的母系氏族社会,那时女娲“杀黑龙以补冀州”。  《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从这段文字中看出,黄帝在采首山铜铸鼎的时候已经有了“龙”。

大戴礼·五帝德》中有“颛顼乘龙而至四海”,《海外南经》有“南方祝融,首身人面,乘两龙。”《山海经·海外西经》有:“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山海经·海外东经》中有“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山海经·海外西经》中“大运山高三百仞,在灭蒙鸟北。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儛《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横。”从上述文字中可以看到,颛顼、祝融、蓐收、句芒,直至夏启都只是将“龙”作为乘骑。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古者畜龙,故国有豢龙氏,有御龙氏。……昔有扬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舜帝,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故帝舜氏世有畜龙。”而且在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墓中也出土了《人物御龙》的帛画,图中的人手拿棍子正在训练龙。

相传伏羲是雷神的儿子,其母华胥氏踩踏了雷神在雷泽留下的‘足迹’而孕生的。因为雷电是龙的重要的取材对象之一。闪电为龙之形,雷声为龙之音,雷神就是龙神,雷神的儿子当然是龙。于是,伏羲便生就一副‘龙颜’。古籍里称其‘龟齿龙唇’、‘鼻龙状’、‘牛首龙身’。他‘受龙图,画八卦’,‘以龙纪官,号曰龙师’,然后结网罟、造甲历、作乐章。     

中国第一面国旗诞生在1900年。1889年5月,清朝大臣张荫桓奏请定长方形黄色龙旗为国旗,旗面的黄色为满族的代表色,旗上的“龙”象征皇权,因此俗称“黄龙旗”。从1900年开始在全国悬挂,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为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1851/232682578655.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浅谈中医的“不传之秘” 转载 寻龙点穴秘笈

原文地址:浅谈中医的“不传之秘”作者:深圳梧桐山中医学堂浅谈中医的“不传之秘”导读中医不传之秘,不尽在药量,而在中医大家辩证精准,用药如用兵,老辣不拘一格,方显药量精奇,所谓“胆欲大而心欲细”,药量峻猛称奇非为“秘传”,琴心剑胆绝技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初中物理实验视频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韩龙灿滑动变阻器是变阻器的一种,它的作用是靠改变它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而滑动变阻器在不同电学实验中所起的作用又有所不同。

浅谈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改名 广东丝绸纺织集团

浅谈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改名中华龙2014——5——26看鲁中网报道,位于淄博周村的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改名为山东轻工职业学院。“此次更名,在学院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也标志着学院的建设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于学

声明:《浅谈龙图腾 谈“龙图》为网友清川带长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