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的风俗是什么 七夕节传统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象天桥横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节的风俗是什么 七夕节传统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2151/375745157944.html

更多阅读

碧玺的作用,碧玺的作用是什么 碧玺的功效与作用

碧玺又名电气石,是一种非常漂亮的宝石,晶石中能量最强的,据说她的能量可以随温度而转化,对身体的血液循环有很大的帮助,气血虚、身体弱、手脚冰凉者非常适用。碧玺颜色多样,七色齐全。所以,它的能量可相应身体的每一部份碧玺是比一般水晶

鹿茸的七种煲汤方法 煲汤的方法是什么

 煲汤的方法是什么爱华阅读配图  所谓煲汤中的“煲”,就是用文火煮食物,慢慢地熬。  煲汤需要的烹调时间很长,没有耐心是很难煲出好汤的。煲汤有一秘诀,那就是“三煲四炖”。直白地讲,就是煲一般需要三个小时左右,炖则需要四

清明节的风俗是什么 清明节扫墓有什么讲究

 清明节上坟有什么讲究?  清明节扫墓的时间  有些地方在清明当天上坟,因为清明这天嫁出去的女子要回来给父母上坟。她兄弟就要招待她。“早清明,晚十一”的意思是,清明上坟在12点以前,上了坟才回来吃饭;十一上坟在吃了中午饭

票据质押是什么意思 票据质押的效力是什么

  票据质押所确立的是设质背书的被背书人一种附条件行使票据权利的资格。这种条件不是质权的成立条件,而是行使条件。下面由爱华网小编为你详细介绍票据质押的相关法律知识。  票据质押的效力是什么?  一、票据质押担保的

声明:《七夕节的风俗是什么 七夕节传统》为网友那一片橙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