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的名人事例 中庸之道:内忠于己,外恕于人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中庸之道的名人事例 中庸之道:内忠于己,外恕于人

——《中庸·第十四章》



【译解】

孔子说:“中庸之道并不是远离人们的,有人说的行的道远离了大众,那就不可以谓之中庸之道了。《诗经·豳风·伐柯》篇说:‘砍斧把呀砍斧把,那斧把的样式并不远。’手执斧把来砍斧把,斜下眼睛就看得见样子,不以为远么。所以君子用做人的道理来教育人,只到他们能改正错误就行了。一个人能做到忠恕,那他离中庸之道就不远了。别人施加在自己身上而自己不愿意的事,自己也别施加给别人。君子之道有四条,我孔丘一条也没有做到。我要求做儿子的如何孝敬我,可我自己却未能完全这样事奉我的父亲;我要求做臣子应该如何尽忠,可我自己却未能完全这样事奉我的国君;我要求做弟弟的如何敬重兄长,可我自己并没有完全做这样事奉我的哥哥;我要求朋友该如何讲信义,可我自己却未能这样首先对待我的朋友。实践平常的道德,谨慎平常的言语,做得有不足的地方,我不敢不勉力去弥补,言谈要留有余地,不说过头话。言语要符合自己的行为,行为要符合自己的言论,君子怎么能不老老实实的言行一致呢!”




学会宽容人



“忠恕”是儒家伦理范畴的核心内容,是“仁”“爱人”的具体运用,是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什么是忠?什么是恕?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解释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所谓忠、恕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忠”是从积极的方面说,也就是孔子在《雍也》篇里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有所作为,自己想飞黄腾达,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飞黄腾达。这其实也就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待人忠心的意思。恕是从消极的方面说,也就是孔子在《卫灵公》篇里回答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的问题时所说的:“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忠恕之道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己,推己及人。所谓人心都是肉长的,自己想这样,也要想到人家也想这样;自己不想这样,也要想到人家也不想这样。


成人之美,善待别人,无疑在今天依然是人类高尚的品德。然而“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在人与人相处、交流、合作、共事中,因为成长背景、性情特点、学识修养的各自不同,难免会发生误会,矛盾冲突,进而会相互伤害。当别人不能善待自己,特别是受到别人的伤害时,我们该怎么办呢?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还是宽恕为怀?这正是见“忠恕”功夫的时候,也正是体现我们修养、胸怀之处。


春秋战国时,齐襄公被杀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为争夺王位而战。鲍叔牙助小白,管仲助纠。双方交战中,管仲曾用箭射中了小白衣带上的钩子,小白险遭丧命。后来小白做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齐桓公执政后,任命鲍叔牙为相国。可鲍叔牙心胸宽广,坚持把管仲推荐齐桓公。齐桓公也是宽容大度之人,不记射钩私仇,重用管仲为相国。管仲担任相国后,协助桓公在经济、内政、军事方面进行改革,数年之间,齐转弱为强,成为春秋前期中原经济最发达的强国,齐桓公也成就了“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霸业。连孔子都说,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被异族统治了。鲍叔牙、齐桓公对管仲的宽容、忠恕,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美德,还因此而成就了大业,改变了历史,连孔夫子都赞叹不已。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与人发生摩擦和矛盾,其实这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常常不愿去化解它,而是让摩擦和矛盾不断升级,使事情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宽容别人,决不是软弱。


曼德拉,是南非一位黑人政治领袖,他因为领导反对白人种族隔离的政策而入狱,白人统治者把他关在荒凉的大西洋罗本岛上27年。当时曼德拉年事已高,看管他的三个看守并不友好,总是寻找各种理由虐待他。谁也没有想到,1991年曼德拉出狱当选总统以后,他在就职典礼上的一个举动震惊了整个世界。


总统就职仪式开始后,曼德拉起身致辞,欢迎来宾。他依次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然后他说,能接待这么多尊贵的客人,他深感荣幸,但他最高兴的是,当初罗本岛监狱看守他的三名狱警也到场。随即他邀请他们起身,并把三人介绍给大家。


曼德拉的博大胸襟和宽容精神,令那些残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汗颜,也让所有到场的人肃然起敬。看着年迈的曼德拉缓缓站起,恭敬地向三个曾看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场的所有来宾以至整个世界,都静下来了。后来,曼德拉向朋友们解释说,自己年轻时性子很急,脾气暴躁,正是狱中生活使他学会了控制情绪,因此才活了下来。牢狱岁月给了他时间与激励,也使他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遭遇的痛苦。他说,感恩与宽容常常源自痛苦与磨难,必须通过极强的毅力来训练。获释当天,他的心情非常平静。他说:“当我迈出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将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与别人为善,就是与自己为善;与别人过不去就是与自己过不去。只有宽容地看待人生和体谅他人时,才可以获取一个放松、自在的人生,才能生活在欢乐与友爱之中,心中就会少一份懊悔和沮丧,就能在心底树起一个坚强的我。


值得注意的是,宽恕有前提的。今天我们的社会,有两条无形的线,一条是以法律为核心的制度线,它是保底的,另外一条是以伦理为核心的道德线,它是提升的。如果说什么样的事情打破了底线,伤害了公民的自我权利,甚至危及到我们的生命,危及到我们的尊严,那就要诉诸法律。但是,在法律线之上,能用道德去解决的,能让我们说服自己心灵的这部分,这才属于我们的恕道。也就是说,恕道不是无边的,我们千万不要以为恕道能够到达法律线之下。所以,在可控的空间之内,我们的心可以去宽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3051/195954344480.html

更多阅读

勇于面对困难的事例 勇于面对困难的名人事例

勇于面对困难的名人事例古人云:“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可见,每个人都有遇到挫折的时候。然而,面对挫折,有些人被打败并且从此一蹶不振,但是有些人在一次次的失败后依然迎难而上,最终获得了成功。那么,且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下那些

自信成功的名人事例20 有关自信的名人事例

有关自信的名人事例我国受人尊敬的妇产科专家林巧稚,出生时曾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因为她是女孩。读书时又受到男同学的歧视;一次期末考试,男同学冲着她趾高气扬地说:“你们女同学能考及格就不简单了!”林巧稚毫不示弱地答道:“女同学

有关坚持的名言 有关坚持的名人事例

有关坚持的名人事例1、生物学家童第周中学时因期考不及格还留级,后补读一年获得了全校第一;2、物理学家居里夫妇在废弃的停尸房里炼出了镭,获得了诺贝尔奖;3、数学家华罗庚为了回国参加建设,避开美军的搜查,秘密取道香港回到北京;4、

关于读书目的的事例 有关读书的名人事例

有关读书的名人事例施洋搓脚夜读二・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

有关勤奋的名言 有关勤奋的名人事例

有关勤奋的名人事例1.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 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2.陆游书巢勤学。南宋

声明:《中庸之道的名人事例 中庸之道:内忠于己,外恕于人》为网友单身求解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