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推与重耳 介子推与重耳是什么关系 秦穆公与重耳的关系

介子推与重耳

也许是因为当初重耳的血统问题,也可能是宗法分封的遗留,总之,重耳当初逃亡的时候,身边还是有一些忠臣的,比如说介子推。

介子推与重耳 介子推与重耳是什么关系 秦穆公与重耳的关系

介子推塑像

介子推是个人物,很聪明,也很有智慧,还特别的清高。当初重耳逃亡的时候,他跟随着重耳,给了他很多的帮助。传说中有一次重耳饿到不行了,身边只有介子推,没办法,介子推也找不到食物,就把自己的肉割下来给重耳吃。可是重耳身边的有本事的人太多了,重耳当了君王之后,论功行赏,当初给他帮助的人也太多了,所以一开始就把某个人给忘记了,被别人提醒才记起来。

介子推一看哦没有我什么事情了,那我就走了吧。也是文人的一种清高,带着自己的妈妈上山住去了。重耳开始礼贤下士了,派人去请,三番五次请都请不动,亲自去介子推也不从山上出来见他。这个时候有人给他出馊主意,说君王啊你放火烧山吧,介子推一看起火了,就肯定会出来了。

重耳一听有道理,于是就让人照做了。然而他不知道,文人把一种东西看的比生命还重要,那东西叫做骨气,而介子推恰巧是文人。所以,介子推宁愿自己死了,也不愿意出卖自己的气节和骨气。就这样,可能介子推一开始不想死的,但是走到了一定绝境,闭着眼咬着牙也要继续走下去了。

大火越来越旺,最后迎接重耳的,只剩下烧焦的尸体了。

秦穆公 重耳

秦穆公和重耳,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为何会将此二人的名字放在一起,我们今天来探究一番,将个中厉害关系弄个明白。

晋文公重耳

秦穆公,秦国的一代君主,秦国史上的一代有名之君;重耳,这个名字你可能并不熟悉,但是论起他的另一个名号你一定就非常清楚了,那就是晋文公。

秦穆公和晋文公之间是对立,还是互助,是仇敌还是同盟,不同时间段他们的关系也不尽相同,从同盟到仇敌,从互助到对立。

秦穆公和晋文公同为其本国历代君主的佼佼者,勤政爱民,善于结交有才能之人,并能将其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凸显出他的最大用处,可谓是半个伯乐,能识人知人用人,善用能人,激励下士,以达到整个国家的共同前进。

只是他们生于不同国家,他们身份都是一代君主,抛开身份,他们如若相识必能成为莫逆之交,可惜命运弄人,他们天生便不可能是同一利益体,秦穆公比重耳更早登上王位,他其实十分忌惮重耳,所以在晋献公死后,辅助过二位晋国皇子登上王位,可惜均是背信弃义之小人,未能与秦国结为秦晋之好,在经历了两次失败后,当重耳找到秦穆公时,秦穆公决定再帮助晋国一次,于是就有了秦穆公协助重耳夺取皇位,永结秦晋之好的典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3151/257024667900.html

更多阅读

重耳的故事和介子推精神 晋文公重耳与介子推

  □ 张振中 编撰  近日,在构思《守望无定河》的一篇散文。油然想起我出生地子洲县的南川重耳川的传说,2700多年前在此避难的重耳和介子推的传奇故事。春秋五霸晋文公重耳流亡走马水一带,一住就是13年,重耳川介子推演绎了一幕令人动

重耳与小白 介子推与重耳的故事

近日,偶尔抖抖史书上的浮灰,翻到重耳这一节,突然来了兴致。倘以现代思维解构一下这位春秋时期的老祖宗,有点意思。晋文公重耳活了69岁,43岁出逃,62岁回国,在外流亡19年,在位只9年。看看这位春秋五霸之一,这一辈子,活得够精彩的了。夺嫡、逃

邓稼先人物生平简介 介子推 介子推-人物简介,介子推-人物生平

介子推(?――公元前636年)晋国贤臣,又名介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周朝晋国(今山西)人,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

介子推与寒食节 关于寒食纪念这介子推的故事

 子推天资聪明,介母请德高望重的伯子常为师,教子推学文、射箭、骑马,子推5岁习箭,6岁习骑马,8岁能善文,少年的子推博学道家经典,伯子常称赞他是少有的“超群之才”。介推长到十六岁,生就一张大圆脸,魁悟英俊,十分洒脱,拜乡里狐安老人为师,勤学

介子推阅读练习及答案

 介子推①者,姓王名光,晋人也。隐而无名,悦赵成子,与游。旦有黄雀在门上,晋公子重耳异之。与出居外十余年,劳苦不辞。及还,介山伯子常晨来呼推曰:“可去矣。”推辞母入山中,从伯子常游。后文公遣数千人,以玉帛②礼之,不出。后三十年,见东海

声明:《介子推与重耳 介子推与重耳是什么关系 秦穆公与重耳的关系》为网友清风暖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