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二十三——于丹才真正理解中国文化
许锡良
杨恒均博士最近近距离听了于丹教授关于中国文化的演讲,他感觉脸红,突然就改变了对于丹的看法。
于丹花了很长时间讲一个禅宗的故事:古代一位混混买了三匹八吊钱一匹的布,付款时声称‘三八二十三’而不是‘三八二十四’,这位混混竟然以颈上人头作担保说自己是对的,只肯付二十三吊钱。一位小和尚打抱不平,说如果‘三八二十三’是对的,他愿意输掉头上的帽子。众人相持不下,于是来到小和尚的师傅——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和尚处,请他作主。
没想到,老和尚沉思了一会,竟然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小混混是对的。小混混不但用二十三吊钱拿走了三匹布,还得了小和尚的一顶帽子,高兴而去。老和尚却因此受到镇上众人的鄙视与驱逐。小和尚一路上都愤愤不平,最后还是忍不住质问老和尚为何说‘三八二十三’。老和尚说,你说那小混混的头重要,还是你头上的帽子重要?他用头来和你的帽子打赌,我能说‘三八二十四’吗?
小和尚明白过来,我们大概也都能够理解那位宅心仁厚、救人一命的老和尚。”
杨先生然后这样评价于丹大师的这个故事:“这是一个很不错的‘禅机‘故事,加上于丹讲得声情并茂,成为整场演讲中的亮点。可亮点几乎马上变成污点,因为于丹说当时他对外国人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要告诉外国人关于中国文化的高深之处:外国人弄不懂中国文化,说我们不讲原则,是人情社会……但这故事就说明了我们中国文化的高深和美妙之处,我们的中国文化有时就可以是‘三八二十三’,而不是‘三八二十四’,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啊!”
我们经常说,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这就是中国文化的智慧。“三八二十三”的禅宗故事更是生动贴切地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如果你对中国二千多年来的“指鹿为马”典故一再在中国上演着熟知的话,又怎么会对一个“三八二十三”的计算方式感觉不可思议呢?这种情况说得好听一点是人情社会,其实更准确地说,就是丛林社会,权力社会。权力大于事实,大于规则,大于真理,甚至大于一切,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杨博士也许以前从来不相信中国文化里本来就没有逻辑,本来就不肯尊重事实,一切都是按照官位与权力大小来任意书写与打扮的。因此,才会发生听到这样的故事如此惊讶的表现。
中国社会问题多多,本来就是一种文化与价值观导致的,最重要的就是不尊重逻辑,不尊重事实,思维方式也主要是以权力大小为根据,以利益多少为准绳,随心所欲地信口开河,而且以是否获得权力江山与利益,特别以成王败寇为标准,来处理一切事务。道理不是需要讲的,事实是不需要尊重的,逻辑规则是没有的,游戏规则也是不用讲的。破坏规则的理由多的是,比如,人家是用头来担保的,你却只是用一顶帽子来担保的。说明你的牛皮吹得没有人家大,因此,胜出的自然不是你。其实,那个流氓无赖,真的会用自己的头颅来打个赌吗?他真的会那样遵守游戏规则吗?一个敢公然把计算规则改为“三八二十三”,然后强买强占人家便宜的人,他会舍弃自己的头颅吗?谁敢要他的头颅?除非碰到了另一个更为强势的流氓无赖,用武力去执行。这样一个漏洞百出的禅宗故事,竟然忽悠了无数的中国人。
不过,与杨博士一起听讲的其他海外华人作家就聪明多了。他们也明白中国文化的精华,因此就这样教育了那个完全不懂中国文化的杨博士:“人家大陆那么穷,还如此奢华地招待我们,据说还高价请了于丹来演讲,我们有吃有喝,管那么多干啥?你杨恒均别没良心了。再说,大陆也就这个水平,人家喜欢于丹,你就让他们喜欢,你的子孙又不生活在这样的地方,你紧张什么?我们尽量把亲戚朋友移民到海外吧。你老抱怨,小心他们下次不邀请你回来……”
对于中国文化,“三八二十三”,醒醒吧,杨博士,还有那些还在做着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梦想的亲们。
2011年12月10日星期六
【附录1】

三八二十三
何仁
子路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一日,他在市场上闲逛时,见到一个买者正与卖者争吵不休。
那个卖者说:“我一尺鲁缟三钱,你要八尺,共二十四钱,少一个子也不卖!”
买者争辩道:“明明是三八二十三,你多要钱是何道理?”
子路立刻笑着对买者说:“三八二十四才对,你错了。”
可是买者依然不服,双方争执不下,于是便要打赌。子路性格爽直,为人勇武,当场便把自己刚买的头盔做赌注。而那个买者更是火气旺盛,竟然愿意将自己的脑袋做赌注。二人击掌为誓后,去找孔子评理。
孔子听了原委后,笑着对子路说:“子路,你错了,快把头盔输给人家吧。”
子路一听,顿时非常气愤,自己最信任、最敬仰的老师怎么可以说出这样的谎话呢?这是一个多么明显的谎言啊!
愤怒之下,子路对孔子说:“老师,你怎么可以说谎呢?这真是让我痛心,我决心辞别老师,回家省亲。”言下之意,自然是不想再做孔子的弟子了。
但孔子并没有勃然大怒,子路临行时,他依然微笑着说道:“你要走我不怪你,虽然你可以不认我这个老师,但是此次探亲,有句话你必须谨记:古树莫存身,杀人莫动刃。”
这两句有什么含义呢?子路虽然不明白,但是他还是答应了孔子,然后,毅然返回了卞国。
子路在途中,忽然遇到大雷雨,举目都是漫野荒凉之处,也没有一个可以避雨的地方,只见道旁有一棵古树,树洞硕大,足可栖身。子路正想进树洞的时候,突然想到了老师的话:古树莫存身。于是抽身离开了古树。
子路还没走多远,只见一道银龙似的闪电在天空划过,“咔嚓!”一声,他身后的古树已被雷电击断,还兀自冒着烟。
子路在万分庆幸自己幸免于难时,不禁在心中感谢老师的叮嘱。
寅夜时分,子路抵达家中。站在家门外,他又暗自思量:“我离家这么久了,妻子是不是对我还是那样忠贞呢?不如我悄悄开门,先窥探一番。”
于是他跃入院墙,用尖刀拨开门闩,轻步走到床前,伸手在床前暗处一摸,竟有两个人头合枕而眠。
子路顿时怒上心头,举刀欲砍。猛然间他又想起老师的话:杀人莫动刃。于是便放下刀刃,点灯一看,原来是妻、妹合床而眠。
牛bb文章网欢迎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