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上,“食品营养与健康新思维”专题会以“营养、健康、安全、创新”四大元素贯穿始末,紧扣大会“食品安全与健康同行”的主旨。
专题会邀请了来自各国业内人士分享食品行业健康转型发展中的创新成果、经验、面临的机遇或挑战,从安全性角度评估食品的营养,从创新角度拓展食品产业的新思维,合理修订标准,共同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标准指引产业新方向
2016年中国食品工业(扣除烟草业)的总产值达11.1万亿元,同比增长8.9%。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教授在大会致辞中表示:“对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而言,粮食安全是基础,食品安全是保障,食品的健康和营养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她认为,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目标,中国食品工业自身正在进行深刻的转型。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韩军花研究员提出,在食品安全的基础上,健康中国的建设应向营养健康的方向去努力,或者要引入营养健康的新思维。那么,如何把握相关标准的方向呢?
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国家卫生计生委编制了《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以提高国民营养健康水平、降低营养相关疾病风险为总目标。韩军花提到,对于企业来说,最能落到实处的就是标准。目前企业最关注的标准有以下几个方向:
食品营养强化剂(GB14880)
经过大量研究、行业意见的征求,确定了整个标准的框架,按大类去规定,列出允许强化的食品类别跟不允许强化的食品类别,跟其他国家和国际法典委员会原则保持一致;同时单独发布膳食化合物名单。
营养标签的发展
2007年时,实施营养标签强制性标示的只占全球不到1/3的国家,截至2014年已迅猛发展到2/3的国家,中国也在其中。从营养标签内容来看,美国不断调整其法规,以反映美国最新居民营养状况和营养需求的概况。目前,我国初步决定增加核心营养素要求,并讨论是否增加糖或添加糖,是否将饱和脂肪作为核心营养素增补进去,同时也讨论了如何设计预包装零售食品包装正面标示(FoP)内容。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使用标准
在这一领域,建立了糖尿病全营养配方食品、肿瘤全营养配方食品等3个临床标准。总体方向是配合食品安全法注册的要求,跟监管部门充分沟通,以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特定营养产品的技术指标。
婴幼儿配方食品标准的修订
将从前的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共用同一标准分开,分别制定为现在的《较大婴儿配方食品》和《幼儿配方食品》标准。配合该标准的修订,国内已开展了一些工作,如建立了母乳数据库、市售婴幼儿配方食品标签数据库,进行可选择成分市场使用情况分析。
老年营养食品标准的制定

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也是一个新的方向。据调查统计,我国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达2.22亿人,占总人口16.5%,因此,老年人群营养问题非常值得关注。如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鼓励技术创新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食物营养保障,是一项促进健康的重要工作。
此外,还有关于学生餐营养操作指南的制定。目前,学生餐的膳食营养状况不太理想,没有营养的搭配指导和规定,无法保障学生餐基本的营养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