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词】 乌头碱类;中毒药物
乌头碱类中药包括川乌、草乌、附子和雪上一枝篙等,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作用,是治疗风湿顽痹的常用药物。我国农村广泛用药酒饮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腰痛及其他关节疼痛等病症,具有良好疗效。但由于此类植物有较大毒性,用药不当常发生中毒,导致死亡的事件常有发生。我院急诊科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急诊救治20例乌头碱中毒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例中毒患者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0~65岁,平均48.5岁。全部因为腰腿疼和颈肩部疼痛口服乌头类药酒中毒。均为市上白酒加草乌、雪上一枝蒿、川乌、金乌、附子等配制而成的外用药酒。所有患者来诊前服药酒50―200ml,服药酒后发病时间最快者10分,最长者l小时,服草乌、雪上一枝蒿、川乌、金乌、附子的精确含量难以计算。服毒后到达医院时间均在6小时内。
2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神经、消化、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症状。神经系统表现以口、四肢及全身麻木、头晕、头昏,头痛8例(100%),肌紧、僵硬感4例(50%),四肢抽搐3例(37.5%)。呼吸系统表现为发绀、咳嗽气促4例(50%)。消化系统表现为咽喉灼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4例(50%)。循环系统表现为胸闷、心悸8例(100%),伴血压下降3例(37.5%)。
3 治疗方法 口服或外用含有草乌头或附子的中药或药酒者,应立即停止使用。(2)早期应即刻催吐、洗胃和导泻。洗胃液可用高锰酸钾及鞣酸溶液。导泻剂可在洗胃后从胃管中注入硫酸钠或硫酸镁。也可用2%盐水高位结肠灌洗,但如果是药酒,一般洗胃就没多大意义了(3)大量补液,以促进毒物的排泄。(4)对心跳缓慢,心律失常者可皮下或肌肉注射阿托品1~2mg,4~6 小时可重复注射,重者可用阿托品0.5~1mg加入葡萄糖溶液中缓慢静注。(5)对症治疗经阿托品治疗后心律失常仍不能纠正者可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时电击治疗,血压下降者可给予升压药[1-3]。呼吸抑制、心力衰竭等均可采取相应措施治疗。①清除胃肠内残留毒物。中毒时间在2h内者,用0.9%的生理盐水洗胃或高锰酸钾液洗胃,直至胃液清晰,或洗出淡红色液休时亦停止洗胃。继用硫酸钠60 mL注人胃内导泻;超过5h的5例用50%的硫酸钠导泻,以清除肠道残留毒物。②纠正心律失常。对8例窦性心动过缓涛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室内传导阻,例心房纤额的患者,采用静脉推注阿托品0.5 26次,直至心律失常纠正,或瞳孔散大、皮肤干燥。之后口服阿托品,维持7h一48 h。对3例室上心动过速患者,在心电监护下,采用普罗帕酮稀释后静脉缓慢维注,取得满意疗效。2多颁发室性期前收缩多源性室早因单用阿托品不能纠正心律失常而应用利多卡因静注,每15一30 min 1次,不超过300mg/min,至缓解后改为静脉滴注维持1一3 mg静滴,直至室性期前收缩消失。维持24 h。③对症治疗。对有恶心加用阿托品;头晕、眼花、唇舌肢体麻木及窦性心动过速者加用镇静剂。④大量补液,适当利尿,以加速毒物排泄。对有心功能障碍者液体量宜控制在1500一2000 mL,保待尿量在2000 ML/d以上。⑤大剂量应用VC及适量使用激素,静滴VC5一7 g/d,地塞米松10一20 mg 并同时使用保护胃粘膜药物,疗程3-5d。本组病例经上述治疗3-7d全部治愈,无后遗症。
4 讨论 川乌、草乌均为毛莨科植物乌头的母根,由于产地不同而各异,附生于母根者称为附子,此类药物味辛、性热、有大毒,内含乌头碱及其衍生物,为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乌头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故含鸟头的药酒中常有较高浓度的乌头碱,由于药物在食管可被吸收故中毒出现症状快[1],口服乌头碱0.2mg即可引起中毒致死量为2~5mg[4]。
中毒机理主要对神经和心脏两个方面,在神经方面主要是首先兴奋一麻痹感觉神经和中枢神经,有人认为温、痛触、压觉消失等机理可能是乌头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无髓鞘的和较纤细的神经纤维,从而阻止了冲动的发生和传导。原因可能是乌头碱与钙离子争夺膜上磷脂的结合,使钠转运通道发生改变,阻止了产生动作电位所必须的钠离子的内流,从而阻断了神经冲动的传导,同时影响与疼痛有关的中枢内源性神经递质5-羟色胺、儿茶酚胶、乙酰胆碱、内啡肽等致癌物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有关。据观察:3-乙酰乌头碱对神经一肌肉标本作用时,神经及肌肉动作电位。上升相都减慢,表明有机通道活化过程异常。其次是兴奋一麻痹胆碱能神经和呼吸中抠出现一系列胆碱能神经M样症状和N 样症状,最后则由于呼吸麻痹和中枢抑制而死。由于乌头碱强烈兴奋迷走神经,使节后纤维释放大量的乙酰胆碱,从而降低了窦房结的自律性和传导性,延长其绝对和相对不应期,使心肌(心房和心室)内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强,产生了各种心律失常。另方面,由于对心肌的直接作用,使心肌各部份兴奋、传导和不应期不一致,复极不同步而易形成折返,从而发生严重定性心律失常(包括扭转型室住心动过速),甚至宝颤而死。大量事实表明,严重心律失常是乌头碱中毒死亡的常见原因乌头碱可抑制血管运动中枢使血压下降,通过兴奋迷走神经抑制或直接抑制子宫使其收缩,同时由于血管运动中枢抑制和严重心律失常导致心输出量下降,又频繁呕吐致血容量减少而休克。
为防止乌头中毒,必须掌握其适应证和用法,切勿过量应用。煎服时应延长煎药时间,当煎至3~4h以上时乌头碱即可完全被破坏而不含毒性。要注意恰当配伍,除配伍禁忌外,服药或体弱多病,肝、肾功能不全者,剂量宜小。
参考文献
[1] 李建荣,高晓山.乌头碱上消化道吸收实验研究.中国中药杂志,1991,16(1):46―48
[2] 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28―232
[3] 陈冀胜,郑硕主编.中国有毒植物.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465~498
[4]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f+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702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