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基金业绩 持续性 风险衡量
▲▲1 研究背景
起源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英国的证券投资基金,近年来的发展取得了显著地成效,尤其是上世纪在美国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100多年来,证券投资基金始终是证券投资的主要工具之一。证券投资基金的主要特点就是共同承担风险以及相互分享利益。通过组合投资的形式募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投资于各类金融产品,最后将所取得的收益进行平均分配。当然投资组合的形式可以分散风险,因此多被基金公司采用,同时基金管理人的专业水平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基金业绩的好坏。
总体而言,我国基金行业发展迅速,用了短短数年时间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规模空前,截至2012年末,我国共存在开放式基金1038只,封闭式基金71只,基金托管银行18家,基金管理公司74家,其中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36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38家。同时,证券投资基金在金融市场的影响力业越来越大,并且逐步取代国有大型银行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
关于基金业绩评价的方法和体系浩如烟海,对于我们学习和实证都有很多指导作用。但是由于具体情况的不同,国内外学者对于基金业绩的研究往往得到不同的答案。可以说明的是,基准的选择和样本的选择对于结果的影响非常大,当然对于基金业绩持续性问题的考察也是如此。
总体来说,我国学者在借鉴国外学者优秀方法的基础之上,对于我国的基金进行了业绩评价和持续性研究。虽然基本方法都是一致的,但是在某些具体问题做了修正。当然我国学者对于基金绩效的研究相对较少,并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而且研究周期比较短,研究方法相对固定。由于对于模型的设定和选择的不同,国内很多学者对于基金业绩评价和持续性问题的研究得到了不一样的答案。
▲▲2、开放式基金问题分析
(1)首先对于我国整体开放型基金情况而言,整体收益率并没有跑过大盘,而且基金经理人也并没有表现出很好地择时选股能力,且非系统性风险的分散能力不足。同样,将开放型基金进行分类考察之后,同样得到相同的结论。
(2)我国主动型管理基金的业绩明显优于被动型管理基金的业绩水平。虽然主动型管理基金没有获得超过大盘的收益率,但是相对被动型管理基金来说,其业绩还是有明显的提高。
▲▲3、绩效评估现状
(1)开放性证券投资基金的平均收益情况远远低于市场基准收益率。整体来看,所有06年至10年的数据的收益情况都跑输大盘,而且标准差也低于大盘的标准差情况,但是对所有基金择时选股能力的检验结果分析之后得到结论,收益率低并不简单的因为风险低的原因,更为重要的还是基金经理缺乏显著的择时选股能力。
(2)针对所有63只基金,分成主动和被动管理型两类基金,各有11只和52只。该两类基金的投资风格和风险承受能力不同,故本文对其采取分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类基金业绩均低于大盘收益,都没有体现出“专家理财”的优势所在。
其主要原因在于,基金经理人的择时选股能力并没有显著表现,同时也说明基金经理人对于市场的走势和个股的动态趋势都没有很好地判断,或者说基金经理人在这两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即使有个别股票的表现很好,但是显著性程度也非常的低,对于整个基金业绩的提升效果甚微。同时,基金经理人的择时选股能力很多都表现出了负的相关性。
(3)比较发现,主动型管理基金的业绩比被动型管理基金的业绩要好。然而我国基金大多数都属于主动性管理基金。因此被动型管理基金在作出投资决策时更应该审慎考虑。几乎在所有的排名中,指数型基金的业绩都处在最后的位置,这也使得大多数投资者逐渐失去了投资指数型基金的兴趣。
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证券市场尚不够完善,缺乏指数型基金投资所需要的几个条件。首先我国证券市场不够完善,信息的占有对于资源的分配起主导作用。在占有信息的基础之上去选择股票,往往能带来超过市场的收入,从而使主动型基金取得优于大盘的业绩。其次,整个市场并不具备长期牛市的基础。熊牛交替或者持续熊市往往会使得部分板块的股票上涨,但是并不能引起指数的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指数下跌是必然的结果。同时,市场投资者缺乏相对专业的金融知识和心理素质作为依靠,基金持有人缺乏投资分散化和资产有效配置等意识。最后,我国指数化基金管理费用相对较高。
(4)针对我国开放型基金的持续性考察,可以发现无论是通过参数法还是非参数法,所选取基金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持续性,也就是说无法用本期的业绩去预测下期的业绩。
参考文献:
[1] 杨义灿,茅宁.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持续性实证研究[N].中国证券报.2003(8).
[2] 李学峰,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绩持续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当代经济管理.2007(6).
[3] 袁皓.我国封闭式基金业绩持续性研究[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7(3).
[4] 王守法.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的研究和评价[J].经济研究.2005(3).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