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全面展示了中华上古的圣道内容,它是华夏一切文明的源头。它的山经部分是对地球宇宙粒子生命场的概论,它的海内海外经是大地生物,尤其是人类生命体在变化的宇宙场中的生存进化的法则。

《山海经》的外十四山系揭示了地球十二个月中的地空阳性粒子生命场的状况,中十二山系揭示了地球十二个月中地空阴性粒子生命场的状况,山系直接演变成后世甲子记年的历数系统,而《山海经》的宇宙观更是后世华夏一切文明的母体。
商代的诸天干王室,祭祀的风行,都是圣化的具体形式,体现了万物皆由天化的理念,万物皆圣灵所造。如果宇宙中没有先圣的舍身奉献,地球上绝不会有生命延续,如果地球上的圣徒不能承接上古传统,地球的人类绝不会发展到今天。这一切都体现在古今中外的圣化宗教体系中。只是宗教发展到不知修炼身心的末日,圣徒们才会被世俗的偏见所埋葬。西周的政体更是圣父克明俊德后建立的亲善一切生物的不朽典范。后世以儒家学说为主要政见的历代王朝无一不是西周政体的延伸和发展,即使是今天的中国政体从一定的角度讲,仍然是传统大一统的延续。因为这一政体从长远的角度,保证了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很少出现多党制的朝政夕改的动荡政局。但它的大前提是政治家要有勤政爱民、克已奉公的道德品行。
《山海经》的生命进化学说是儒、道思想的精髓。儒论爱,道持德;儒修身养性,道炼丹修身;儒持中庸,道论无为无不为。最后都在宇宙永恒的阴阳粒子场中,同归圣统大化。万物同归于一途。
儒道的主要区别在于儒侧重于入世修行,道家与世界其它各国的宗教一样,主张离世修炼。前者注重人类社会有序进化的次序建立,后者则强调圣徒的自我与全体生命的融汇。可以这样说华夏后世的一切文化载体中,无不浸透着儒道两大学派的精血。
《山海经》的人体生命科学,更被后世医道继承、发展为黄帝的经世医道,在医道中全面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体中阴阳粒子生命的来归与生命体生死相依的联系,以及人类在不同的宇宙粒子场中的生活方法等一切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