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王孙 李清照 赏析李清照的《怨王孙》

赏析李清照的《怨王孙》 发布时间: 2011/7/11 15:48:08 被阅览数: 238 次 来源:网易博客 文字 〖 大 中 小 〗 )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怨王孙 李清照 赏析李清照的《怨王孙》


    从内容和格调上看,这首《怨王孙》词,是词人早期郊游抒怀之作。整篇作品的内容,重点着眼于全面咏赞晚秋湖上的美丽风光。暮秋时节,湖面上虽然已是风凉水冷,但在词人笔下却全无零落萧条之感,反而别具一番情趣:疏红余香,岸草沾露,莲房结实,鸥鹭眠沙,一幅“无穷好”的湖光山色图就这样被突现了出来。 


    词的开头对季节和景物作了交代,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述,几乎不着任何感情色彩。下面,词人则直接抒情,抒写了游玩时内心的感觉:“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虽然用语直接浅近,口语无异,却仍饶有韵味。它成功地再现了主人公游玩时开朗、乐观的内心世界,仿佛把读者也带入那种怡然自乐的忘我境地。 


    通常,借景抒情的作品是通过勾勒画面,创造一定的艺术境界来完成的。这首《怨王孙》词是在描绘了秋天景色的同时,又直接抒发了主人公的内心感受,使写景与抒情统一、密不可分。上片,词人勾勒出摄入眼帘的远景,主要对画面中虚的部分做了渲染;下片又从细微处着墨,描绘出画面中实的部分,最后在读者面前展示了“眠沙鸥鹭不回头”这样一个特写镜头。而这一切,又都是那样沉寂幽静,毫无声息。这一极静之境,反衬出隐藏于词人心底的情愫:看似超逸、欢悦,实则更加孤寂、惆怅。此正所谓以乐景写哀,而倍增其哀也。 
  

    这种移情手法的运用,不但将词人的主观感受注入了外界客观景物之中,而且使得艺术形象活脱逼真,画面亲切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5251/27590585385.html

更多阅读

争渡不是怎渡——再说李清照的如梦令 李清照 如梦令 练习

小雨暑假疯狂玩耍时,我给她写了两首词,因为自己没时间亲口教她,所以只写了两首小令,都是李清照的《如梦令》,其中自然就包括全运会选用的这一首。尝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的词集叫什么 李清照的词集

李清照的词集 李清照李清照孤雁儿(并序・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

辩论赛策划书六篇 写人作文:描写李清照的作文 六篇

  【篇一:李清照的魅力】  李清照,历史上芳名远播的女词人。你是那雨中的夜空,清爽圣洁而又有一丝淡淡的凄凉。物是人非让你日晚倦梳头,至亲的失去,让你的愁只恐那双溪舴艋舟也载不动。雨是神仙手中宝贵的圣水,用圣水洗过的夜空在人

辩论赛策划书六篇 写人作文:写李清照的作文 六篇

  【篇一:一代才女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尽兴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轻快、朗朗上口的如梦令广泛流传。作者李清照的名字也自然而然的传进了千家万户。可谁又能想到,这位“宋代第一才女

声明:《怨王孙 李清照 赏析李清照的《怨王孙》》为网友午后阳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