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 一位青年法师的答问七题 (上) 转载

 

 

 

荐 一位青年法师的答问七题 (上) 转载

一位青年法师的答问七题

 

(上)<?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转载

 

 

 

一、广学原为深入,专修便是总持

学佛后读佛经,法喜充满,明白了许多宇宙人生的深刻道理。学哪本佛书都觉得好。学佛好比挖坑,放大边缘即可往下挖。但不能到处去挖,就是说:广学不能离开中心,不能舍根本。修净土为了去贪嗔(读音为抻,意思是生气、不满、恼怒)痴,去烦恼,去着相,只持佛号。在修净土中,广学都应加强念佛信心,广学都应为了能做到一心不乱地念佛。不能过两天改禅宗,过两天又改密宗。成功的密诀在于不离中心,到处挖坑是浪费时间。

修行要在心上下功夫,以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慈悲、智慧、行愿,以般若为导,看破放下:在行上以念佛求生西方。有烦恼时,要回光返照,照见是贪嗔痴在作怪。诸法空相,众因缘生法,“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则烦恼不起。《大般(读音为波)若经》浓缩为260字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心经》又可浓缩为其首句五个字:“观自在菩萨”。但得一念觉悟即成佛,看什么都自在。若不自在,即是自性迷失;若看谁都不顺眼,就时时处处烦恼。

佛教经典很多。修净土有“五经一论”之说。“五经”是指《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一论”是指《净土论》(又名《往生论》)。常见的还有《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地藏菩萨本愿经》、《金刚经》、《佛说十善业道经》等等。还有很多咒语(真言),各有特定作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条件,精心选出一部经或一些篇章,反复念诵。在念诵中熟读经文,在熟读中参悟。经过几年,一部经学通了,再学其他经典也就通了,即一经通,经经通。初学者切忌贪多、浅尝辄(读音为哲,意思是就)止,要一门深入。深入经藏,则智慧如海。

各大宗教的共同点是博爱,是为了大众离苦得乐。各宗教以不同形式接引不同的众生,它们是一不是二。佛教学人之长,不排斥,不树敌。在我国,儒、释,道三教一脉相承,自唐宋以来,三教已合而为一。个人有条件时可以选学各家经典,如《道德经》、《论语》等。

 

二、学佛学什么

佛是觉者、智者的意思。觉有二义:觉察、觉悟。觉察对治烦恼障,觉悟对治所知障。智为大智慧,不是平常说的聪明。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故名为佛。学佛要学佛的大度、宽容、坦荡、乐观、孝顺、慈悲、理智,难忍能忍,难行能行。我们若不能容人,则烦恼生起,是给佛丢人。学佛的人是为一切众生表法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不能认假为真,不能拿出烦恼相。要用理智、慈悲、孝顺给众生表法。学佛首先是学做人、学做好人,这里没有什么怪力乱神。学做好人,对于父母,对于妻子(丈夫)要做最好的丈夫(妻子),对于社会要做最好的公民,对于上级要做最好的下级,对于下级要做最好的上级,……总之要做好自己的本份,“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进山门首先看见的是弥勒佛,笑口常开,大肚能容。我们要学佛“看什么都欢喜自在”,笑自寻烦恼,笑自欺欺人。与人烦恼、惹人烦恼是自欺欺人,是断人慧命。是否惹人烦恼,这是个尺度。以佛心去看,看什么都顺眼,而以魔心去看,则看什么都不顺眼。有了魔心,善法就成恶法了。“三人行,必有我师”,要看别人的长处,才能昼夜常驻善法。

“众生是佛”,你看众生,见不到众生是佛、菩萨,那是愚痴,是嫉妒,要马上检查自己。国刹具有不可思议功德庄严,见谁都庄严,才能得证。见残疾人,也是非常庄严,因为他在庄严佛法,在讲因缘果报真实不虚,在让我们畏其因,证其果乐。心庄严则国土庄严,心不净则哪里都不净。“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不是他人搅道心,自心无道怨他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念头是贪嗔痴,即屠刀;念头是清净,即莲花。学佛就要转念头,于熟处转生,于生处转熟,我们熟悉的是贪嗔痴三毒,是个人名利、个人利益,我们生疏的是清净、平等、觉悟。用念佛代替贪嗔痴,不怕念起,就怕觉迟。要及时转念,念念超度自己,从六道超出。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证悟成佛时说:奇哉,善哉!天下众生皆有如来智慧佛性,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只要放下妄想、执著、分别,回归自性,即明心见性,皆可成佛。自性成佛就是请佛住世。举足处处皆道场,家庭、工作单位就是解脱的场所。行住坐卧皆修行所在,处处事事远离烦恼,活着即解脱。学佛决不是寄托于死后。季路来问死,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说得多妙、多明了!活在极乐,死能去哪?活着愚痴、烦恼,死能去极乐?要及时转念,不论在哪一道,一句佛号可立地成佛。

“知人者智,知己者明”,大彻大悟,知道自己错了,就可以修行了;知道有烦恼了,就提起佛号,使心得清净。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无身即无患了。无我了,骂你的人不必去看他;无我了,只一句佛号念下去,不舒服即无,生理功能即正常了。没见谁能把病愁好的,心病还须心药医。禅宗六祖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苏轼嘲弄佛印的传说让我们明白:心中有佛,看谁皆是佛;心中有魔,看谁皆是魔;心中有凡夫,看谁皆是凡夫。我们要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藕益大师讲“信、愿、行”时说:“信而不愿,犹不信也;愿而无行,犹弗愿也;行而不猛,犹弗行也。”(意为:只相信而无誓愿,如同不信;只有誓愿而无修行,如同无愿;修行而不勇猛精进,如同不行。)重要的是行动。随习性放纵,是命运;知善恶取舍,能驾驭念头,是运命。修行是改造命运,作命运主宰。白居易参访鸟巢道林禅师,问:什么是佛法?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说:这是三岁孩儿也会说的啊!禅师说:“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白居易作礼而退。老子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古人云:“天下事有难易乎?难者行之以易,易者不行之不易。”不做,永远难;真干起来,就不难。修行要从有恒作起,以有恒作基。

]

三、怎样念佛

佛有百千亿,念释迦牟尼佛?念药师佛?念弥勒佛?念阿弥陀佛?首先,对十方常住、三世诸佛都要恭敬。其次要明白,佛号一即一切。分别心源于利益,有病的想念药师佛,受苦受难的想念观世音菩萨。分析佛号的含义可知,释迦牟尼佛就是药师佛,就是阿弥陀佛。释迦牟尼是慈悲、清净的意思,慈悲是仁德,外可消灾,而内心清静,便可延寿:这不就是消灾延寿药师佛吗?阿弥陀佛是快乐无忧,无量光、无量寿。含义是相同的、一致的。老子说:“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也是相同的、一致的。修净土念弥陀佛,就等于念释迦牟尼佛,念药师佛,念弥勒佛,就是念十方常住三世诸佛。念一佛即念所有佛。

念佛,念四字好还是念六字好?莲池大师劝别人念六字(南无阿弥陀佛),而自己念四字(阿弥陀佛),是为使初学者生恭敬心。所以,自己感觉恭敬心够了,就念四字;不够就念六字。念佛要字字分明,字字都要自己听清楚。自己都听不清,佛能听到吗?《楞严经》中讲到,观世音菩萨自述其修证方法是耳根圆通。“从闻思修,入三摩地。”文殊菩萨对此赞曰:“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地,实以闻中入。”(三摩地即三昧,心念定止,心不散乱)。自念能自听,身、口、意不二。“六根门头是六贼,常毁清净家珍。”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如果利用不好,六根是六贼;如果能利用好,六根可以护持心,成为心的门卫。我们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常念佛号,归结为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十声十声清净,念百声百声清净。念时要用耳朵去观照:清净心在不在?念佛清晰不清晰?要字字分明,不住过去,不瞻未来,就在当下。一切法从心想生。若不想佛号了,想哪哪不舒服。大势至菩萨一心专念阿弥陀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以念佛心,入无生忍。”(无生忍,是安住于无生无灭之理而不动,是无漏真智。)

    念佛时要不要想佛的形象?可以。但是你能顾得过来吗?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要见相而不着相。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众人皆是佛,看众人都是紫磨金身。恭敬心一现,利益现前。若见谁都不顺眼,是嗔心发动,增己罪业。

    念佛是快念是慢念?是多念是少念?多念快念,若没听清,仍是烦恼。快速念佛是为克服懈怠。但快念快到什么程度,每天念几千次几万次,都要量力而行。念佛守不守窍?都可以,没障碍。出声念还是默念?要灵活掌握,以舒服为度,自己去调和。修行如调琴弦,过松弹不成曲调,过紧弦要断。

   总之,念佛要利用好耳朵,妄念起来不理它,关键是自己念佛自己听得清清楚楚。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到音闻上。

               (上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5651/747134348013.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冯康:一位杰出数学家的故事

原文地址:冯康:一位杰出数学家的故事作者:数学教育纪念冯康院士诞辰90周年汤涛 姚楠 杨蕾一个科学家最大的本领就在于化复杂为简单,用简单的方法去解决复杂的问题。— 冯康 老人走了,世界出奇的宁静,没有轰轰烈烈的告别,没有连绵起伏

转载 一位清华在校生的报告:教你如何应对高中学习(1)

原文地址:一位清华在校生的报告:教你如何应对高中学习(1)作者:四川人才研究会张一位清华在校生的报告:教你如何应对高中学习(1)要点:确定目标;偏科问题;永远不要说你已经尽力了;怎么学好高中的课程下面转载的是:巨人教育网2011年12月08日的

耳机的选择 一位发烧实践者的经验之谈二 耳机发烧友论坛

耳机的选择 一位发烧实践者的经验之谈(二)很多人关心K702 65TH纪念版,我回复了几个人,等我整理整理,把701,Q701,702 纪念版写一写值得写的大耳机,按照评分从高到低为序:K701、HD650、DT990、225i、天龙A100、雅马哈HPH-100砖头播放器,按照评分

一位乡村大妈的风流韵事 乡村乱情孙月清六部56

一位乡村大妈的风流韵事2013-12-13 08:24:34归档在|浏览 725047 次|评论 3 条一位乡村大妈的“风流韵事”原创:庞祝君今年9月,我回了一趟老家,事情办完后找到在镇里任职的战友老谢聊天。我问他有没有新故事,他说有,不知道你要什么类型的,

转载 钱学敏:一位平凡伟大的老人

原文地址:钱学敏:一位平凡伟大的老人作者: nbcy知道钱学敏是因为她的堂哥钱学森,敬佩钱学敏却是因为她的个人魅力。钱学森生前提出的关于人才培养的‘钱学森之问’,给我国教育界、科技界提出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遗憾的是2009年10月,

声明:《荐 一位青年法师的答问七题 (上) 转载》为网友且将酒作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