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鉴散照
□周非 文化学者
在传统文化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儒学。
以哲学眼光看上去,儒学似乎是无神论,从孔子言论到儒家经典,似乎都排斥神话。
然而,中国又确实有一个儒教,在这个儒教里,天是绝对权威(相当于上帝)、孔子是上天的使者(天生圣人,相当于耶稣)、天子(皇帝)是大教主、官员是神父(政教合一)、书生是信徒、百姓是盲目追随者。在这个体系中,有仪式(祭天地、朝帝王、拜师亲等)、有圣贤祠(孔庙等,相当于教堂),有圣经(儒家经典)、有道德标准(仁义礼智信等)、有清规戒律、有偶像。
但是,这个儒教里,依然没有神。
没有神并无大妨,可以造!

只不过,他们不叫神,而叫圣贤,如至圣孔子、智圣诸葛亮、武圣关羽等;反面的,不叫魔,叫贼奸,如暴君隋炀帝、奸臣秦桧。
既然儒家能把《尚书》、《春秋》这些历史文献篡改后当经典、把尧、舜统治时期的社会状态文饰后当作理想国,则将历史人物进行神圣化(或妖魔化)后当作偶像,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第一个造神大师当首推儒学第一圣的孔子。他一口气造出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七个大圣人;紧接着,“亚圣”孟子,也开始造神,他首造孔子,再造自己(他说当代圣人,“舍我其谁”),同时还造了一些小圣,或称之为“贤”的人,如伯夷、叔齐、柳下惠之流。于是,后世儒家人物,,便根据不同的需要,造神不止。
造神的方法也各异,而且与时俱进。孔子是删改史书,即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给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编讲义时,对史书直接改编。他有这个权利,因为史书掌握在他手中,另外,对“上三代”情况,史料不详,篡改起来也方便;后来秦始皇又帮了他一次忙,把很多史料烧了。到了汉代后,很多知识分子是孔子的嫡传徒子徒孙(或号称是他的嫡传),自然对他编的历史信以为真了。孟子除了造孔子之外,其他大圣是不敢造的,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史料相对多些。所以,他只能造一些小圣(贤人),而且也多是上三代的,因为这些人,史书载之不详,不怕人不信。但到汉代后来,改编史籍肯定行不通了,于是,人们就通过野史、小说、戏剧来编。这样反而受众更广,诚如蔡东藩所说的,看二十四史多没劲,当然小说阅读起来更好!
现在影视歌坛有个“造星运动”,这个“星”,指的是名人。其实,把我们古代这种“造圣运动”说成是造星运动,也是很恰当的。儒教的上帝既然是天,这些众“神”便如满天的星辰。古人确实就这么称的,说他们是“星宿下凡”。
可见造星运动,古已有之。现在有哪样新鲜事物、高科技玩艺,中国古代没有过呢?计算机原理,不就是二进制吗,那不是我们最古老的《易经》中的阴阳说吗!中国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当然,这是外话,扯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