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录自《复兴记》(作者:茅民)第五篇《国共决战》第5.1章。打金门岛1949年10月中旬,第3野战军第10兵团攻占厦门后,开始准备攻击近在咫尺的金门岛。兵团司令员叶飞,对政委韦国清说:“金门岛乃弹丸之地,又没有什么坚固工事,守军名义上是一个兵团,实际上不过两万名残兵败将……我用28军一个主力军,加29军的两个主力团攻金门已绰绰有余了。我还是那句话:此役必胜!”他命令第28军立即开始做渡海作战的准备工作,对第28军代军長萧峰(注:军长生病,在后方就医)說:“看來大陆再也不会有什么大仗打了,你们28军就扫个尾吧。”第28军受命后,开始搜寻船只。但搜集到的渔船,只够渡三个团。据此,第28军经请示叶飞后决定:先由第一梯队登陆三个团,纵使有损失,船只返回后,第二梯队、第三梯队还可以再渡三个团,这样总共可有六个团 大约13000人登陆。
10月24日深夜潮涨之时,由第28军的第244团、第251团以及第29军的第253团组成的第一梯队,分别从莲河、大橙岛、后村启航。渡海前各部队并没有协同演练过。各登陆船队一离开码头,即与上级指挥所失去联系。但这三支登陆部队,于次日凌晨2点左右各自登陆成功。右翼第253团,于拂晓前攻占了古宁头滩头阵地。第一梯队登陆后,船队却没能返航。原来,船只登陆时是涨潮的最高峰;接着潮水迅速退去,海滩上露出敌人预先放置的障碍物,障碍物挂住了船底。最后,只有几十艘船只离开金门岛,但又遭到敌人设在滩头的排炮袭击,被击沉、击伤不少;返航船队快到达大陆时,又被解放军自己的情报船误认为是敌人的增援金门岛的船队,因而又被解放军在厦门的远程炮群轰沉了一些。这样几经周折,真正返回大陆的船只很少。原定运送第二、第三梯队的计划,已经无法实施。无奈之中,第28军向兵团部请求派船只来,但兵团根本没有船只可派。这样,第一梯队的三个团 共九千多人 在金门岛成了孤军。但守金门岛的国民党军,却在25日凌晨等来了援军。援军是胡琏兵团的三个师、另加一个团,战斗力较强。当时,解放军登陆后已向纵深插入十多里。胡琏部登陆后,立即占领古宁头滩头阵地,切断了解放军的退路。胡琏又命令:用炮火将因潮水退却而搁浅的解放军船只全部摧毁。这样,解放军九千多人被围了起来闷打。在岛上的解放军第244团团长邢永生,带领全团战斗到是日正午,官兵已大多阵亡。至下午3时,第253、251两团先后突出重围,来到古宁头。当登陆的三个团终于在古宁头会合时,兵力已损失过半,弹药也几乎消耗殆尽。一天一夜之后,这三个团弹尽粮绝,最后全军覆没。在厦门,第28军代军長萧峰 对着叶飞 痛哭失声。叶飞报告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并转军委,请求处分。毛泽东表示:“金门失利,不是处分的问题,而是要接受教训的问题……以三个团去打敌人三个军,后援不继,全部被敌歼灭,这是解放战争三年多以来第一次不应有的损失。”

打海南岛
1949年12月,林彪的第4野战军已到达广东省南端的雷州半岛,海峡对面就是海南岛。岛上有国民党陆军的十八个师共约十万人、海军的一个舰队 共五十多艘军舰、空军的四个大队共四十五架飞机。全岛防卫总司令是薛岳。薛岳倚仗其海、空军优势,组织了环岛立体防御,并用其本人的别名命名为“伯陵防线”。约两个月前 解放军的第3野战军打金门岛三个团全军覆没,现在海南岛是打还是不打?毛泽东考虑再三,最后决定让林彪攻打海南岛。林彪选择其属下的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负责海南岛战役。12月14日,邓华接到军委电令:由他统一指挥本兵团的第43军、第12兵团的第40军、加农炮兵第28团、高射炮兵第1团,共十一万人,并与海南岛上的琼崖纵队(注:这是一支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约有一万人)配合,攻打海南岛。1950年1月10日,毛泽东电示林彪:“请令邓(华)、赖(传珠)、洪(学智)不依靠北风而依靠改装机器的船这个方向去准备,由华南分局与广东军区用大力于几个月内装置几百个大海船的机器,争取于春夏两季内解决海南岛问题。……必须一次集中运载至少一个军(四五万人)的全部兵力,携带三天以上的粮食,于敌前登陆。” 邓华受命后,仔细研究了金门岛全军覆没的教训,又搜集了有关渡海登陆作战的其他资料,包括郑成功收复台湾、日军侵占海南岛、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军在太平洋 对日占岛屿登陆作战的有关资料。1950年l月下旬,琼崖纵队参谋长符振中从海南岛偷渡海峡到达雷州半岛,转来广州。他向叶剑英、邓华等汇报了 琼崖纵队的部署现状、接应主力部队渡海作战的准备情况、岛上国民党军的活动情况。叶剑英、邓华等人,又详细询问了符振中他们偷渡海峡的经过。接着,符振中转达了琼崖纵队司令员冯白驹的建议:乘敌人防线不严密、军心混乱之机,先偷渡一批兵力,加强琼崖纵队的接应力量。听到这个建议,几双相对而视的眼睛发出亮光,一个攻打海南岛的计划开始有了眉目。邓华说:“小规模偷渡乘坐木帆船,可以伪装成渔船,利用夜色黑暗和顺风顺流,一个晚上的航程就可到达。那里有琼崖纵队接应,若从海岛两侧敌人防御薄弱地段登陆,相信是可以成功的。” 2月1日,渡海作战会议召开。邓华宣布渡海作战的方针:先小规模分批偷渡、然后大规模强渡。他要求第43、40两军 各准备一个加强团,分批小规模偷渡;其他部队抓紧海上练兵,把陆军变成海军陆战队,准备到时强渡。邓华说:强渡的运载工具,重点放在改装机帆船以及购置登陆艇上,这需要时间,但必须在5月底完成。会后,邓华致电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汇报作战部署。毛泽东回电:“同意……以一个团先行渡海,其他部队陆续分批寻机渡海……此种办法如有效,即可能提早解放海南岛。” 3月5日晚7时,第40军一个加强营共八百人,分乘十四只木帆船,从雷州半岛上的灯楼角启航,一路顺风顺流。上半夜,这个营先后发来两个电报,第一个称“风向好,航速快”,第二个说“前进了200里”。参谋们在地图上计算里程,按这样的速度前进,拂晓前即可在海南岛登陆。突然,又收到一份电报说“风停,船行很慢”,军部立即去电要求“全力划桨前行”。兵团司令员邓华、军长韩先楚,都守候在电台旁,等待进一步的消息。一直到第二天上午11时,偷渡营发报说:“发现敌机和敌舰。”此后,联系就中断了。兵团、军部几次电询琼崖纵队,答复均是“情况不明”。邓华让专人守在收音机旁,希望从国民党的广播中 找到有关偷渡部队的消息,但也一无所获。三天三夜之中,邓华、韩先楚焦虑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3月8日,突然收到琼崖纵队发来的电报,称偷渡部队 已于6日下午在白马井登陆,并同接应的琼纵部队会合。原来,偷渡营船队在离登陆点还有十多里时,被敌机、敌舰发现,战士们一边用枪炮还击,一边奋力划浆、补漏、戽水,冒着敌人的炮火继续前进,终于到达海岸,强行登陆后即被琼纵接应部队接走。3月10日,第43军的一个加强营也实施偷渡。他们共有一千人,分乘二十一只木帆船,从雷州半岛东侧的伯洲岛启航。经二十小时航行,于第二天上午在海南岛东北部赤水港、铜鼓岭一带登陆,下午与琼崖纵队接应部队会合,随即突破敌军围追、阻击,到达琼崖纵队的根据地。26日,又一支偷渡部队出发。这是第40军的一个加强团,共三千人,分乘八十一只帆船,他们在海南岛澄迈、玉抱港一线登陆成功。四天后,第43军的一个加强团,共3751人,分乘木船八十八艘,在海口附近的铺前港 也成功登陆。至此,共有八千多名解放军分四批登上海南岛,到达琼崖纵队的根据地。为大部队强行渡海作准备的 购买机动船、发动机的事 却落空了。地方政府在广州收集到的百余台发动机,都很陈旧、而且马力小,不能使用。刚装修好的十二艘土造“登陆艇”在送往前线的半途中就已经坏了。被派到香港、澳门的陈沂等人,在那里没有找到卖发动机、机船的人,他们只买来了一些防晕药、罗盘针、救生圈等小东西。于是只得另想办法,有人将十轮大卡车上的发动机拆下来装在木帆船上,没想到这还能用,成了“土炮艇”。这样的土炮艇,第40军改装了五十多艘,第43军改装了七十多艘。另外,第40军的一个团偷袭涠洲岛成功,缴获了三百多艘多桅多帆的大木船。尽管如此,邓华心里很清楚:这些装备,对大军渡海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邓华作出决断:仍以木帆船为主,也用那些改装的机器船作辅助,实行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为了决定登陆时间,兵团、军、师、团、营 各级都成立了气象水文组,拜老渔民、老船工为师,研究掌握海峡风向、潮汐、水流的规律,并且每日将数据逐级上报。大家四处搜集海洋知识、海战资料,就连旧书摊上 清朝海军提督的《航海手册》、《潮汐表》也买来作参考。最后决定的启航时间是4月16日下午5时,因为预计 那时雷州半岛港口正值退潮,而次日拂晓前海南岛北岸开始早潮;预测该日晚间的风向为东北风,从启渡场到登陆地正是顺风顺流。4月16日下午近5时,各渡海船只整装待发。但当时西南风猛烈(与预计正相反),海面巨浪汹涌。邓华眉头紧锁,时不时朝窗外望望,看看风是不是停了、风向是不是变了。最后邓华命令:“部队暂不登船。”两个半小时后,呼啸的西南风过去了,预计的东北风来了。邓华眼里闪起了亮光,他下令渡海船只起航。韩先楚率第40军的六个团,龙书金率第43军的两个团,分乘五百多艘木帆船、少数机帆船,从雷州半岛南端各港湾启航。与此同时,先期已偷渡过海的近一个师的兵力、琼崖纵队主力向海南岛北部海岸运动,准备接应大军登陆。是夜11时,渡海船队与敌机、敌舰交火。装备了五七战防炮、山炮的土炮艇迎战敌舰。解放军以三艘土炮艇打一艘敌舰,他们冒着炮火攻击敌舰。经过彻夜海战,解放军船队于凌晨在海南岛北岸的临高角、博铺港、雷公岛、玉抱港、才芳岭一线强行登陆成功,在与接应部队会合后,立刻向纵深推进。 海南岛防卫司令薛岳,调集所有机动部队 约五个半师,企图乘解放军登陆部队立足未稳之际,一举歼灭于近海地区。但被解放军第43军顶住。此时,韩先楚率第40军 进至美亭东西两侧,与第43军形成对敌合围态势。22日,两军协同,击破敌一个军另两个师的抵抗,于第二日晨攻占海口市。薛岳见大势已去,下达了总撤退命令。他本人于当晚6时 飞往台湾。邓华命令所部分东、西、中三路 向南猛追逃敌。至30日,追至天涯海角(注:这是地名,在海南岛最南端),海南岛战役结束。整个战役共歼国民党军五万余人,其中毙伤俘敌3.3万余人、收容溃散之敌近1.8万人。解放军方面伤亡4611名。
1.8万人。解放军方面伤亡461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