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弗行菩萨道
关于舍利弗行菩萨道,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据说,在经历六十小劫之前的时候,舍利弗行菩萨道。他毫不吝啬的自愿把自己家里的屋子、田地和其他的财产都施舍给穷人,甚至连自己的授之于父母的身体也愿意施舍给别人。
舍利弗画像
有一天,一个陌生的男子对舍利弗说:“我的妈妈得了没法治的病,非常非常严重。医生说只有一个办法能够治好她,就是需要一个修炼很高的人捐出自己的眼睛作为药引子。”舍利弗听完之后想都没想就挖出了自己左边的眼睛。不巧,男子没说清楚要的是右眼。于是舍利弗又爽快的挖出了自己的右眼。男子接过来用鼻子闻了一下,说:“你的眼睛怎么那么臭那么难闻?你到底修炼的是什么道?”之后嫌弃的把眼睛丢在地上,用脚用力踩,一副很嫌弃的样子,并且不回头的走了。舍利弗听完男子的话,又看这男子对他的眼球那么不待见的踩,望着他的背影叹息:“这年头,做好人难,做菩萨更难,还是做一个普通人算了。”这时候有人跟舍利弗说:“别灰心,那个人其实是来考验你的,看你行菩萨道的坚决到底是不是够坚定。”除此之外,这个好心人还提醒他不要灰心泄气,应该更加上进,继续坚持求佛。

听完之后,舍利弗行菩萨道的决心更加坚定了。因此,很多佛经当中,基本都是用舍利弗为机众,比如《阿弥陀经》《般若经》《法华经譬喻品》等等。
舍利弗的功德
佛陀释迦牟尼是后代人广为尊崇的尊者,是佛家的创始人,一世积下了许多功德,可谓是功德无量。众所周知,佛陀有十大弟子,而其中智慧第一的,则是舍利弗。舍利弗之所以能被称为智慧第一,自然是因为他所行下的功德。那么,舍利弗的功德有哪些呢?
舍利弗雕像
有一次,有一位提婆达多心生异心,想带着五百位比丘另立僧团。这对于已经皈依佛门的舍利弗来说,有人的离去是他所不能接受的。在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舍利弗便立刻去劝导他们,既然皈依了佛门,在佛门中保持一定的团结是很重要的,慢慢引导他们思考到自己犯下的这个错误。最终,打算离去的僧团在舍利弗的劝导下意识到了自己犯下的错误,重新皈依到了释迦摩尼的门下。由此可见,舍利弗的功德在于维持了一个团体的团结,阻止了因为人心不齐导致的分裂。
还有一次,舍利弗遭到了一个比丘的诽谤。在处理这件事上,舍利弗向佛陀阐明了一段话,大致是自己愿意承载外部世界对自己进行的攻击,因为这是一种境界,不论是好是坏,都愿意承载,而且大度地接受了那个诽谤他的比丘的忏悔,用包容的心去感化施下恶意的人。这是舍利弗的功德所在,包容,大度,不随意揣度他人。
舍利弗作为一名尊者,之所以能在世上受到后人尊崇,定是因为他所积下的无数功德。也可以说,是他的功德无量使他成为了智慧第一的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