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壮壮在纠结于画得像不像的时候,爸爸看到了这个过程,于是,爸爸看着壮壮的冰淇淋,饶有兴趣地凑过来看,壮壮拿着较满意的一张画问:“爸爸,我这个画得像冰淇淋吗?”说完充满期待地看着爸爸,等待着那个表扬。
爸爸却并不接话,反而很好奇地问:“我好想知道你这个冰淇淋在想什么呢?它在做什么呢?”壮壮看到爸爸充满好奇,停了一下,立刻激发了创作的欲望:“它想跑出去找小朋友玩呢,还想去找好吃的……”一边念念有词,一边咯咯地笑着,给冰淇淋画上了脚,“它长了两只脚,跑得更快呢”。
显然,妈妈没有看到壮壮这个人的真实存在,她头脑中有一个标准,然后拿着孩子去匹配这个标准,孩子的独特存在在这个过程中就被抹去了,孩子也就变成了为了标准去努力,自己也看不到自己的独特性,长期下去可能会把不一样看成不优秀而压抑下去。
幸运的是,爸爸看到了壮壮这个人的存在,他不是对标准,而是对壮壮更感兴趣,当爸爸充满好奇和没有评价地贴近孩子时,孩子的自信又复活了,他的心心灵重获自由以后,绘画又变成了他表达自己的方式,鲜活的创造性就自然地流淌出来了。
壮壮是幸运的,因为壮壮的爸爸在生活中并不是多数。
更常见的是,父母头脑里都充斥着各种标准、方法和技巧,忙着去改造和塑造心目中的理想小孩,而忘了最应该放在第一位的是眼前真实的孩子。
文章转自公众号“紫藤亲子育儿”,作者侯瑞鹤(微信号:zitengqin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