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智慧,适时舍得

古人云:“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生活中何尝不是如此?
“舍得”,最早出自《了凡四训》。佛家认为,万物皆在“舍得”之中成就自身。而道家认为,舍就是无为,得就是有为,所谓“因无为而无不为”;儒家看来,舍恶以得仁,舍欲而得圣;现代人眼里,“舍”就是付出、是贡献、是投入,“得”是成果、是产出、是认同。所以,“舍得”,就是一种哲学思想的体现,也是人生必然面对的一项选择。
说起舍得的例子,那简直是数不胜数,刘邦在未称帝建国前只是一名无名小卒,正是因为他的舍得,舍得一时的尊严,卑躬屈膝对待项羽,才赢来了汉朝的大好河山,成为了一代天子;刘禹锡舍去荣华富贵,隐居在红尘的角落,才有了《陋室铭》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的清闲生活,才有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典雅心境;正如才子柳永舍弃了追名逐利的官场,浪迹民巷酒楼,才有了“凡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盛景。所以舍得是另一种丰收,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哲学。
舍得与不舍只是一念之间的。有时候是有舍才有得,有的时候有舍未必有得,而有的时候不舍或许两个都会得到。得与失,必有平衡点。你不能总看见失落而痛苦,你该学着看见获得而欢欣。正如刘墉先生说的:“少年时取其丰,壮年时取其实,老年时取其精。人年少时舍去其不能有的,壮年时舍弃不当有的,老年时舍去其不该有的。”
学会放弃,你也学会了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