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形篇 军形篇 四 军形篇

第一部分第一节

【原文】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翻译】大师父说:从前善于打仗的将领,首先做到自己不被敌人打败,然后等待战胜敌人的时机。这是因为不被敌人战胜的主动权在自己手上,能否战胜敌人的主动权在敌人手上。因此善于作战的将领,能够做到不被敌人战胜,但不能做到必定战胜敌人。因此,胜利可以预知,但不能强求。

 

第二节

【原文】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翻译】要想不被敌人战胜,就要做好防守;要想战胜敌人,就要做好进攻。选择守是因为自己的实力不足,选择攻是因为自己的实力比敌人强。善于防守的将领,防守时就像藏于很深的地下,敌人莫测其虚实,无从下手;善于进攻的将领,进攻时就像从天而降,出其不意,势不可挡。攻守有道,故而既能保全自己又能获得全胜。

 

第三节

【原文】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翻译】洞察胜机不超过一般人的见识,不能算是最优秀的将领;作战取得胜利而天下人都称赞的,也不能算是最优秀的将领。能举起毫毛不能算作力量大,能看见日月不能算是眼睛亮,能听到雷声不能算作听力好。古时候所说的善于作战的将领,其作战策略是战胜那些容易战胜的敌人。因而善于作战的将领取得胜利后,没有智慧的名声,没有勇猛的战功,他们的取胜往往不会有任何差错。取胜不会有差错的将领,进攻敌人必定能取得胜利是因为战胜的是已经处于败局的敌人。善于作战的将领,在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下,不放过任何打败敌人的机会。因而能打胜仗的军队总是先抓住胜机再与敌人交战,易打败仗的军队总是先与敌人交战再企图取胜。 

第二部分

第一节

【原文】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翻译】善于用兵的将领,修明政治、严明法度,因而能够主导胜败。

 

第二节

【原文】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翻译】以形胜的用兵之法依次涉及五个方面:一是度,二是量,三是数,四是称,五是胜。国家领土的大小(地)决定了土地幅员的大小(度),土地幅员的大小(度)决定了人口与物产的数量(量),人口与物产的数量(量)决定了兵力和军用物资的数量(数),兵力和军用物资的数量(数)决定了军事实力的强弱(称),军事实力的强弱(称)决定了战争的最终胜败(胜)。胜兵与败兵的实力对比就像镒与铢的对比,败兵与胜兵的实力对比就像铢与镒的对比。有取胜实力的一方,其指挥士兵作战就像掘开千尺高山上的山涧积水那样所向披靡,这就是以实力取胜。

《孙子兵法》全文翻译pdf下载

【版权声明】摘自上海古籍出版社《兵家修炼》,供读者交流、学习,不得用于商业活动。

军形篇 军形篇 四 军形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0851/581071879261.html

更多阅读

正说水浒人物之正说方腊军诸将篇 水浒传征方腊穿龙袍

  《水浒传》里,在江南方腊的手下,也有一群了不起的好汉。这伙人跟着方腊,反出了一片天地,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政权。可惜,最终胳膊拧不过大腿,被北宋王朝镇压。但是即使如此,他们也令童贯、张叔夜、宋江为首的朝廷军马吃尽了苦头:梁山来的一

孙子兵法《军争篇》 孙子兵法军争篇读后感

军 争 篇*四十二.孙 子 曰: 凡 用 兵 之 法, 将 受 命 于 君, 合 军 聚 众, 交 和 而 舍*, 莫 难 于 军 争。军 争 之 难 者, 以 迂 为 直*, 以 患 为 利*。 故 迂 其 途, 而 诱 之 以 利, 后 人 发, 先 人 至*, 此 知 迂 直 之 计 者 也。* 注

《孙子·军争篇》选评 孙子 军争篇 翻译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凡如用兵法则,将帅接受国君命令,从征集民众、组织军队到同敌人对阵,在这过程中没有比争取先机

《孙子兵法》:《军争篇》小结

明代茅元仪评价《军争篇》说:“真实用兵,尽此一篇。”尽管有些过誉,但毕竟道出了“军争”的重要地位。定计、谋攻、布形、造势、奇正、虚实,大话兵法在前文打了个比方,相当于铸剑,军争就是使剑。军争,“两军争胜”(曹操),“争,趋利也”(李筌),通

声明:《军形篇 军形篇 四 军形篇》为网友君欲离吾心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